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绽放光彩(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为此,笔者根据初中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分梯度科学地制订了行之有效的计划。
  初一阶段主要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侧重点在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力求做到写人记事具体生动,入情入理!
  初二阶段要使学生能够写出较复杂的记叙文、简单说明文和议论文,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初三阶段的学生应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几种重要文体的写作,并力求在文章中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为中考作文服务。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对于一些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做到及时鼓励表扬,降低评价标准,多视点挖掘。笔者定期对写作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训练,只要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在品尝成功喜悦的过程中产生写作的兴趣。
  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其进行作文分层讲座,鼓励他们各展所长。有的学生以叙事抒情见长,有的长于说理,有的以生动幽默见长,有的长于文采。教师定期进行创新写作训练及作文讲座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现。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把自己写得较为满意的作品向作文刊物投稿。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有很多学生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笔者的创新写作教学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四、因势利导,大胆创新
  平时,笔者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尝试和训练,力求从多角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进行联想和想象力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注重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为此,笔者经常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些学生的作文由于缺乏想象力而显得呆板缺少灵气,索然无味,教师不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听音乐,想象画面,述说情境。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想象述说相应的画面情境。先分小组讨论,每组描述一首音乐,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例如:听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学生很容易就能想象出秋日的黄昏,在公园林荫道旁边的石椅上,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相互偎依着,互相倾诉着相思之情的情景。
  (2)通过看影像来进行联想思维训练。
  例如看影像资料黄山日出、温暖的小屋、百合花、溪流、校园全景等引导学生相关性联想。
  这些活动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丰富了同学们的想象,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述能力。
  2.进行发散、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部分。”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求异思维的典例。
  作文时,在审題立意、布局谋篇、文词句法等方面,笔者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大胆创新,促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异彩。
  例如,有同学认为“近墨者未必黑”,她在文中提到,缉私警察天天与毒枭打交道,却百毒不侵;金融工作人员天天与钱见面,却不见钱眼开……立意新颖,入情入理!
  3.进行课本剧编演。
  每逢上小说单元,笔者都会组织同学们进行课本剧的编演。每次教学小说时,笔者便把舞台交给学生,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把一篇篇枯燥的课文,编演得惟妙惟肖。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丰富了课堂内容。
  4.讲评修改。
  每周一次的作文讲评课是学生最喜欢的,既欣赏到了这一周同学的佳作,又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五、搭建平台,品尝胜果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上大显身手,笔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定期进行文学讲座;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定期向学生推荐、赏析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等。从而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长期行之有效的实践,运用生花妙笔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这无疑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坚信,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都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具有自我特色的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路!
其他文献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通过诵读来进行沟通与加强。语文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生动、最形象也最富有激情的,“情感教育”“愉快教育”本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如果教师披文入情,营造出一种愉悦动情的教学氛围,就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来进入这种境界,领会到其中的意蕴。它要求语文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读形成有机的共鸣箱,让学生提前进入到理解课文感情的行列。  维果茨基曾指出:教育的
期刊
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阅读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丰富了学生写作的技能和技巧。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呢?笔者认为: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保证。  一、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书籍如朋友,须慎重选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糟。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有价值,适
期刊
题记:课标里多次提到“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图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假、大、空的文章,笔者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一袋普通的糖果及一个意外的活动让笔者看到了学生真情流淌的日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周四下午的第一节课上班里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同学们在干什么呢?什么事情让他们这样激动?  原来是同学
期刊
内容提要:低段学生的语言特点以及儿歌特点决定了儿歌是对低段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指导的优选形式之一,对儿歌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唱、读、诵、做、编等多种形式,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低段学生;群文阅读;儿歌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50万字
期刊
四、结合传统节日,体验经典文化情结  中华传统节日是华夏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师应教导学生记住这些传统节日,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内涵及意义,并永远传承下去、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纪念活动,向学生讲述节日的来龙去脉,梳理、整合有关节日的诗文,讲述我国传统节日
期刊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却反映了学生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在习作课上写童年趣事时,教师应怎样指导才能促使学生写出趣意呢?  一、聚焦有趣,生动描述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习作,而且这件事不是随便的一件事,而是发生在童年里的一件“趣”事。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与父母的亲情、同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在动笔之前教师
期刊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③)开篇写梁惠王自夸“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并以“移民”为例证明邻国“无如寡人之用心”。梁惠王虽“勤政”,却效果不佳,因此问孟子“何也”。孟子对答:“王好战,请以战喻。”并以“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问梁惠王的看法,梁惠王马上回答“不可”。接着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有從教者认为,这里的文意似乎有点不顺畅:既然梁惠王说不可以五十步
期刊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写文章通常是按记叙文写作的常规模式(按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写)来构建的,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便于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但它也有缺点,就是不便于自由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不便于把情感写细,把观点说透,把文章写深入。进入高中后,同学们的情感更细腻、更丰富了,其思想也更活跃了,要灵活深入地阐释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写作模式,就需要学习“以联想为核心”的散文写作和“以观点
期刊
本次习作把画“自画像”与“自我介绍”紧密结合起来,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校本新体验作文。本次习作从学生最了解的对象出发,通过读例文、观察自己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初步引导学生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让学生在写作、绘画、设计制作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表达能力,感受习作乐趣,增强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新课标强调要珍惜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实情感,但多数学生在表达时常令自我介绍
期刊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写作技巧固然对文章写作有一定影响,如果用得好,文章会增色不少。但是,決定文章质量好坏的核心标准不应该是写作技巧,而应是写作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需要以及写作思维。  如果写作主体能够突破写作观念上的藩篱,抛开所谓的写作技巧对写作的束缚,激发写作主体的内在动力和真实需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塑造,那么对学生而言,写作将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充满自觉性的、全新的体验之旅。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