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已经近一年了,但加息仍迟迟没有落地,美联储为何对加息如此谨慎?
加息显然比QE退出杀伤力要大得多。QE退出只是货币宽松的力度有所减弱,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只是不再增加,但并没有减少;而加息则意味着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变为收紧。
欧洲在金融危机后过早加息,使欧洲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后,美联储于1936年底加息并收紧货币,也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并不稳固。虽然6月的美联储会议认为,“美国经济在一季度后温和扩张”,但却明确下调了最新的经济预测,对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从之前的2.3%-2.7%下调至1.8%-2.0%。显然,美联储对经济的恢复并不那么有信心。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试图淡化市场对首次加息的关注。显然,美联储不想让市场认为,一旦加息,美联储政策就会迅速收紧。这里可能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即使首次加息之后,加息的步伐也会很慢;其二,即便加息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仍会保持不变,不急于缩表。
淡化首次加息
刚刚结束的6月份美联储会议,虽然仍保留着2015年内会加息的很大可能性,但政策的立场无疑更加“鸽派”。
17名FOMC委员中有15人预计2015年底前要加息,但委员们越来越倾向于2015年只加息一次。在3月份的预期中,利率的中值是0.625%,当时40%的委员认为2015年会加息两次;而在6月份的预期中,40%的委员认为2015年最多加息一次。
美联储公布决议后,美元明显贬值。截至6月17日,美元指数跌至94.2,欧元兑美元升至1.134,英镑兑美元升至1.583。
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缺乏持续性,这让美联储很犹豫。2014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个季度的强劲反弹,但201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又掉头向下,收缩0.7%。鉴于此,美联储已经把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1.8%-2%。即便要实现如此低的年增速,未来三个季度也要实现平均3%的增长才行,这也不是一个很轻松就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4月、5月份经济已经有所改善,但程度明显弱于2014年。比如过去三个月平均新增非农就业为21万人,低于2014年月均新增非农就业28万人的水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而2014年工业非常强劲。
美联储对未来通胀的形式表现乐观,认为目前“通胀低于委员们的长期目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之前能源价格的下跌以及非能源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且,美联储判断,“能源价格已经企稳。”WTI油价已经从3月底42美元/桶的低点回升到目前60美元/桶附近,布伦特油价也恢复到65美元/桶左右。
美联储“鸽派”立场更加强烈的一个突出体现是,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意淡化人们对首次加息的关注。她强调,“不要过度渲染首次加息时点的重要性,首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立场仍将保持宽松一段时期。”
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政策含义:其一,此次加息不会像以往那么快,比如在2004-2006年的加息周期中,几乎每次会议都上调基准利率。美联储官员的预期显示,201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1.625%,低于3月时的1.875%;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2.875%,低于3月时的3.125%。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加息的节奏大概只是每年四到五次,即每两次会议加息一次。
其二,美联储并不急于削减资产负债表。尽管美联储已于2014年10月退出了QE,但实际上美联储并没有停止购买资产,而是把到期证券本金用于再投资,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最近半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致维持4.5万亿美元的稳定规模。
能否承受加息之重
二战以后,美国的历次加息都不像如今那样难产,因为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美国已经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里浸泡了7年,全球经济也适应了低利率的新常态。加息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甚至会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为什么耶伦要千方百计地淡化首次加息,原因也正在于此。
复苏还未稳固而贸然加息,会带来难以收拾的后果,金融危机后的欧洲和大萧条后的美联储都给出了经典的反面教材。
当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危险时刻刚刚过去,欧债危机仍余波未平之际,欧洲央行心急如焚地于2011年4月和11月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1.5%。短短4个月后,欧洲央行就自己扇了耳光,再度降息,因为欧债危机再度传染,欧洲经济步入二次衰退。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美联储也把利率下调至零附近,资产负债表也从GDP的5%上升至25%,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联储极为相似。美联储在1936年底开始加息,3个月期限利率从1936年12月的0.1%上升到1937年4月的0.7%,存款准备金也增加了一倍,而悲剧很快就发生了,1937年美国迅速陷入衰退,而道琼斯指数暴跌了50%。更为悲惨的是,两年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前来看,还处在加息酝酿阶段,美元已经大幅升值,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恶化。美元指数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从80左右一度上升至3月份的100,直到最近几个月由于加息预期的推后,美元指数才有所回落。
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逐渐下降,但2014年贸易逆差增长了6.3%,2015年3月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是2012年3月份以来,美国月度贸易逆差再度突破500亿美元。一季度美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负面贡献达到1.9个百分点,美元的大幅升值已经给美国贸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美联储加息,全球其他国家也会高度警惕。2013年下半年美联储发出QE退出信号,就引起了新兴市场的一波资金大动荡,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暴跌、资金大幅外流。而美联储加息引起的这种动荡可能会更大,目前全球经济的环境很脆弱,很难经受大幅度的冲击。难怪IMF近期给美联储建言,敦促美联储应该延迟到2016年再考虑加息,理由是美国经济仍不够乐观且加息对金融市场造成的波动值得警惕。
OECD近期把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3.7%大幅下调至3.1%,并指出2015年一季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最弱的一个季度。表面上我们看到,年初以来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改善,但仅此而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都面临极大考验。中国的经济再下一个台阶,俄罗斯和巴西经济都陷入了负增长。韩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韩国出口从侧面也反映出全球需求的低迷。韩国出口已经连续五个月同比负增长,而且降幅还在不断扩大,5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下降至-10.9%。
加息显然比QE退出杀伤力要大得多。QE退出只是货币宽松的力度有所减弱,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只是不再增加,但并没有减少;而加息则意味着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变为收紧。
欧洲在金融危机后过早加息,使欧洲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后,美联储于1936年底加息并收紧货币,也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并不稳固。虽然6月的美联储会议认为,“美国经济在一季度后温和扩张”,但却明确下调了最新的经济预测,对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从之前的2.3%-2.7%下调至1.8%-2.0%。显然,美联储对经济的恢复并不那么有信心。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试图淡化市场对首次加息的关注。显然,美联储不想让市场认为,一旦加息,美联储政策就会迅速收紧。这里可能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即使首次加息之后,加息的步伐也会很慢;其二,即便加息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仍会保持不变,不急于缩表。
淡化首次加息
刚刚结束的6月份美联储会议,虽然仍保留着2015年内会加息的很大可能性,但政策的立场无疑更加“鸽派”。
17名FOMC委员中有15人预计2015年底前要加息,但委员们越来越倾向于2015年只加息一次。在3月份的预期中,利率的中值是0.625%,当时40%的委员认为2015年会加息两次;而在6月份的预期中,40%的委员认为2015年最多加息一次。
美联储公布决议后,美元明显贬值。截至6月17日,美元指数跌至94.2,欧元兑美元升至1.134,英镑兑美元升至1.583。
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缺乏持续性,这让美联储很犹豫。2014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个季度的强劲反弹,但201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又掉头向下,收缩0.7%。鉴于此,美联储已经把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1.8%-2%。即便要实现如此低的年增速,未来三个季度也要实现平均3%的增长才行,这也不是一个很轻松就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4月、5月份经济已经有所改善,但程度明显弱于2014年。比如过去三个月平均新增非农就业为21万人,低于2014年月均新增非农就业28万人的水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而2014年工业非常强劲。
美联储对未来通胀的形式表现乐观,认为目前“通胀低于委员们的长期目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之前能源价格的下跌以及非能源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且,美联储判断,“能源价格已经企稳。”WTI油价已经从3月底42美元/桶的低点回升到目前60美元/桶附近,布伦特油价也恢复到65美元/桶左右。
美联储“鸽派”立场更加强烈的一个突出体现是,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意淡化人们对首次加息的关注。她强调,“不要过度渲染首次加息时点的重要性,首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立场仍将保持宽松一段时期。”
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政策含义:其一,此次加息不会像以往那么快,比如在2004-2006年的加息周期中,几乎每次会议都上调基准利率。美联储官员的预期显示,201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1.625%,低于3月时的1.875%;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2.875%,低于3月时的3.125%。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加息的节奏大概只是每年四到五次,即每两次会议加息一次。
其二,美联储并不急于削减资产负债表。尽管美联储已于2014年10月退出了QE,但实际上美联储并没有停止购买资产,而是把到期证券本金用于再投资,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最近半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致维持4.5万亿美元的稳定规模。
能否承受加息之重
二战以后,美国的历次加息都不像如今那样难产,因为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美国已经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里浸泡了7年,全球经济也适应了低利率的新常态。加息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甚至会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为什么耶伦要千方百计地淡化首次加息,原因也正在于此。
复苏还未稳固而贸然加息,会带来难以收拾的后果,金融危机后的欧洲和大萧条后的美联储都给出了经典的反面教材。
当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危险时刻刚刚过去,欧债危机仍余波未平之际,欧洲央行心急如焚地于2011年4月和11月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1.5%。短短4个月后,欧洲央行就自己扇了耳光,再度降息,因为欧债危机再度传染,欧洲经济步入二次衰退。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美联储也把利率下调至零附近,资产负债表也从GDP的5%上升至25%,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联储极为相似。美联储在1936年底开始加息,3个月期限利率从1936年12月的0.1%上升到1937年4月的0.7%,存款准备金也增加了一倍,而悲剧很快就发生了,1937年美国迅速陷入衰退,而道琼斯指数暴跌了50%。更为悲惨的是,两年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前来看,还处在加息酝酿阶段,美元已经大幅升值,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恶化。美元指数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从80左右一度上升至3月份的100,直到最近几个月由于加息预期的推后,美元指数才有所回落。
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逐渐下降,但2014年贸易逆差增长了6.3%,2015年3月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是2012年3月份以来,美国月度贸易逆差再度突破500亿美元。一季度美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负面贡献达到1.9个百分点,美元的大幅升值已经给美国贸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美联储加息,全球其他国家也会高度警惕。2013年下半年美联储发出QE退出信号,就引起了新兴市场的一波资金大动荡,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暴跌、资金大幅外流。而美联储加息引起的这种动荡可能会更大,目前全球经济的环境很脆弱,很难经受大幅度的冲击。难怪IMF近期给美联储建言,敦促美联储应该延迟到2016年再考虑加息,理由是美国经济仍不够乐观且加息对金融市场造成的波动值得警惕。
OECD近期把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3.7%大幅下调至3.1%,并指出2015年一季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最弱的一个季度。表面上我们看到,年初以来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改善,但仅此而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都面临极大考验。中国的经济再下一个台阶,俄罗斯和巴西经济都陷入了负增长。韩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韩国出口从侧面也反映出全球需求的低迷。韩国出口已经连续五个月同比负增长,而且降幅还在不断扩大,5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下降至-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