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哲学、社会学的影响,教育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在学生发展和教育中的意义。时至今日师生互动已成为实现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该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呢?笔者根据自己执教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体会,发表拙见,以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时刻铭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改摈弃传统单一的“灌鸭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传播的引导者。充满活力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师生互相沟通、互相交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语文课堂尤其如此,对一篇课文,每个人有不同的感悟,如果没有师生的对话、沟通,仅将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学生会觉得生硬而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也将不尽如人意。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师生互动活动的质量
有语文教师认为一堂课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热热闹闹,就算完成了师生互动活动,其实这是一种粗浅的理解。“设一问而激思维,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的互动,绝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这是课堂互动的深层阶段。这个阶段的师生互动中,老师的设疑意识与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在教《套中人》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问题:(一)为什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整天战战兢兢、脸色苍白的普通教师,全城的人都害怕他?而且怕了整整十五年?(二)别里科夫如果结婚,会幸福吗?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积极热烈,通过讨论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避免对小说的常规分析,学生学得有兴趣又轻松。
当然,老师不仅要善于设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重要。几乎每篇课文学习进入尾声的时候,我都会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汇总分类,课堂上师生、生生一起探讨,堂课精彩纷呈,学生发言妙语连珠,甚至形成小辩论,处处闪耀着思维的火花。
三、与学生平等对话,态度亲和,善于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而要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令老师不满意,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辞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这样学生才会抛开一切顾虑,走近老师,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无论对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和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
“欲把学生比西子 ,师生互动总相宜”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新课改理念是无数同仁为之努力,不断探索的事业,而教无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加指教。
一、时刻铭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改摈弃传统单一的“灌鸭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传播的引导者。充满活力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师生互相沟通、互相交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语文课堂尤其如此,对一篇课文,每个人有不同的感悟,如果没有师生的对话、沟通,仅将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学生会觉得生硬而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也将不尽如人意。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师生互动活动的质量
有语文教师认为一堂课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热热闹闹,就算完成了师生互动活动,其实这是一种粗浅的理解。“设一问而激思维,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的互动,绝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这是课堂互动的深层阶段。这个阶段的师生互动中,老师的设疑意识与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在教《套中人》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问题:(一)为什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整天战战兢兢、脸色苍白的普通教师,全城的人都害怕他?而且怕了整整十五年?(二)别里科夫如果结婚,会幸福吗?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积极热烈,通过讨论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避免对小说的常规分析,学生学得有兴趣又轻松。
当然,老师不仅要善于设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重要。几乎每篇课文学习进入尾声的时候,我都会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汇总分类,课堂上师生、生生一起探讨,堂课精彩纷呈,学生发言妙语连珠,甚至形成小辩论,处处闪耀着思维的火花。
三、与学生平等对话,态度亲和,善于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而要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令老师不满意,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辞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这样学生才会抛开一切顾虑,走近老师,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无论对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和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
“欲把学生比西子 ,师生互动总相宜”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新课改理念是无数同仁为之努力,不断探索的事业,而教无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加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