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利了!我们得冠军了!”从马来西亚第九届亚太口琴节上传来喜讯,浙江省德清县高桥中心小学“桑果子”口琴队在本届口琴节少儿组大合奏上一举夺冠,抑制不住的喜悦充满了每一颗“桑果娃”的心。
2008年,沈建章校长将一把把小小的口琴带进了这个没有一位音乐专职教师的学校,带进了孩子们的快乐童年,扎扎实实地落实口琴特色教学,开展了“口琴进课堂”、“千支口琴大齐奏”、“口琴奏国歌”、“课间铃声我吹奏”等活动,极大限度地将口琴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这些农村娃已经走出德清,走出湖州,甚至走出了国门。
德清县禹越镇高桥中心小学,地处桐乡、余杭、德清三地交界处,离县城将近5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德清县享受农村任教津贴上浮40%的两所边远农村学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抓住“口琴”这个载体,努力为农村孩子建造着一座艺术梦工场。
一、无中生有——我们的口琴特色酝酿之路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以“桑果子”文学社和校刊《百味教学》为载体,成功地接过了作文教学的接力棒。现在,学校每学年有近两百篇学生佳作发表于各级各类专业刊物。这个数字对于一所千余学生的边远农村小学来说,已经不是小数,但尽管如此,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作为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师资缺乏,专职音乐教师来一个辞职一个,学校一直以来只能安排在音乐方面稍有特长的教师兼职任教。但我们没有放弃,始终在探寻一种合适的艺术教育形式来改变状况。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上海中华口琴会的会长,长期从事口琴教学的刘曾源老师,见识了被誉为“口袋里的钢琴”——口琴的艺术魅力。口琴“价廉、轻便、易学、音准”,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从此,我们开始了“口琴伴童年”的特色创建之路。
二、精耕细作——我们的口琴特色创建之路
从当初的“零器乐”到如今二年级以上孩子人人会吹口琴,我校的“口琴伴童年”创建之路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一)制定一个规划
建立特色教育领导管理网络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少先队总辅导员、音美教研组长等,全面统筹学校的艺术教育,保障学校艺术教育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制订了规划,提出了分层推进目标和分步发展战略,为学校特色的创建提供了保障。
(二)建好两支队伍
建好口琴特色教育教师队伍 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分级培训教师队伍,带动整体建设。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多次到上海、杭州学习口琴演奏和基础教学方法,随后组建了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青桑树”口琴队,还先后聘请了中华口琴会会长刘曾源先生和口琴会成员张春荣老师驻校任教,建立起一支口琴教学的正规军。
建好口琴特色教育学生队伍 我们坚持走普及与特色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建造口琴特色的“金字塔”。
扎实塔基——口琴进课堂。全校2-6年级学生人手一支口琴,全面铺开口琴教学。学校还在每周一的晨会举行“千名学生口琴齐奏”活动。同时,建立回琴制度,保障教学质量。
巩固塔身——“小桑果”口琴社团。以“小桑果”口琴社团为抓手,把对口琴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巩固课堂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渗透演奏技巧的教学,为学校“桑果子”口琴队发现和培养后备力量。
擦亮塔尖——“桑果子”口琴队。选拔“小桑果”口琴社团的优秀学生,组建校“桑果子”口琴队,精益求精,排练曲目,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
(三)搞好三个结合
与音乐课程相结合 学校规定在每节音乐课上拨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进行口琴教学,并且把每周二、周四中午定为口琴练习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练习规定曲目的吹奏。
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 学校将每周一晨会时间定为“千人齐奏”时间,每周一上午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全校千余支口琴同时齐奏同首歌,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将口琴教学和训练纳入体育艺术“2+1”工作和课外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桑果青青我成长,琴声悠悠创和美”为主题的口琴艺术节、“缤纷桑果 五彩校园”校园口琴十强选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既给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与学校教育科研相结合 为正确把握教育方向,升华实践成果,学校进行了《口琴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的实施与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为特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目前学校已经在刘曾源老师编写的《口琴十二课》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并于2011学年完成本校学生口琴定级制度的制定。
(四)搭建多个舞台
搭建校内展示舞台 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如主题中队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建队日大队活动、庆六一活动等大大小小的主题庆祝活动中都会琴声悠扬。“班班有琴声”比赛、“十佳口琴桑果娃”评选,更是给学生创设了多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搭建校外展示舞台 学校多次应禹越镇政府邀请,在迎春团拜会上进行精彩的口琴演奏,同时还被德清县少工委指定为少先队优秀展示活动。我们带着这把小小的口琴走进了杭州市少年宫“月亮姐姐点亮梦想”节目录制现场,踏上了为百位校长书记表演的舞台,我们更是走出了国门,“桑果子”口琴队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三支队伍之一,从新加坡第八届亚太口琴节的舞台上捧回了奖杯。
搭建宣传展示舞台 学校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辟了“口琴长廊”、“扬帆启航”、“徜徉在口琴教学的海洋里”、“乘着音乐的翅膀——‘桑果子’的新加坡口琴之旅”等宣传板块,将我校的口琴发展历程及时而生动地向学生、家长进行汇报展示。
舞台的聚光灯向我们打来,站在艺术特色教育的舞台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连串的成绩都已属于过去。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进程中,我们高桥中心小学全体师生一定会在“口琴伴童年 作文育心灵 精致塑高桥”之路上“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开创我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2008年,沈建章校长将一把把小小的口琴带进了这个没有一位音乐专职教师的学校,带进了孩子们的快乐童年,扎扎实实地落实口琴特色教学,开展了“口琴进课堂”、“千支口琴大齐奏”、“口琴奏国歌”、“课间铃声我吹奏”等活动,极大限度地将口琴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这些农村娃已经走出德清,走出湖州,甚至走出了国门。
德清县禹越镇高桥中心小学,地处桐乡、余杭、德清三地交界处,离县城将近5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德清县享受农村任教津贴上浮40%的两所边远农村学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抓住“口琴”这个载体,努力为农村孩子建造着一座艺术梦工场。
一、无中生有——我们的口琴特色酝酿之路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以“桑果子”文学社和校刊《百味教学》为载体,成功地接过了作文教学的接力棒。现在,学校每学年有近两百篇学生佳作发表于各级各类专业刊物。这个数字对于一所千余学生的边远农村小学来说,已经不是小数,但尽管如此,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作为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师资缺乏,专职音乐教师来一个辞职一个,学校一直以来只能安排在音乐方面稍有特长的教师兼职任教。但我们没有放弃,始终在探寻一种合适的艺术教育形式来改变状况。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上海中华口琴会的会长,长期从事口琴教学的刘曾源老师,见识了被誉为“口袋里的钢琴”——口琴的艺术魅力。口琴“价廉、轻便、易学、音准”,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从此,我们开始了“口琴伴童年”的特色创建之路。
二、精耕细作——我们的口琴特色创建之路
从当初的“零器乐”到如今二年级以上孩子人人会吹口琴,我校的“口琴伴童年”创建之路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一)制定一个规划
建立特色教育领导管理网络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少先队总辅导员、音美教研组长等,全面统筹学校的艺术教育,保障学校艺术教育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制订了规划,提出了分层推进目标和分步发展战略,为学校特色的创建提供了保障。
(二)建好两支队伍
建好口琴特色教育教师队伍 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分级培训教师队伍,带动整体建设。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多次到上海、杭州学习口琴演奏和基础教学方法,随后组建了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青桑树”口琴队,还先后聘请了中华口琴会会长刘曾源先生和口琴会成员张春荣老师驻校任教,建立起一支口琴教学的正规军。
建好口琴特色教育学生队伍 我们坚持走普及与特色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建造口琴特色的“金字塔”。
扎实塔基——口琴进课堂。全校2-6年级学生人手一支口琴,全面铺开口琴教学。学校还在每周一的晨会举行“千名学生口琴齐奏”活动。同时,建立回琴制度,保障教学质量。
巩固塔身——“小桑果”口琴社团。以“小桑果”口琴社团为抓手,把对口琴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巩固课堂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渗透演奏技巧的教学,为学校“桑果子”口琴队发现和培养后备力量。
擦亮塔尖——“桑果子”口琴队。选拔“小桑果”口琴社团的优秀学生,组建校“桑果子”口琴队,精益求精,排练曲目,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
(三)搞好三个结合
与音乐课程相结合 学校规定在每节音乐课上拨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进行口琴教学,并且把每周二、周四中午定为口琴练习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练习规定曲目的吹奏。
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 学校将每周一晨会时间定为“千人齐奏”时间,每周一上午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全校千余支口琴同时齐奏同首歌,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将口琴教学和训练纳入体育艺术“2+1”工作和课外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桑果青青我成长,琴声悠悠创和美”为主题的口琴艺术节、“缤纷桑果 五彩校园”校园口琴十强选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既给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与学校教育科研相结合 为正确把握教育方向,升华实践成果,学校进行了《口琴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的实施与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为特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目前学校已经在刘曾源老师编写的《口琴十二课》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并于2011学年完成本校学生口琴定级制度的制定。
(四)搭建多个舞台
搭建校内展示舞台 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如主题中队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建队日大队活动、庆六一活动等大大小小的主题庆祝活动中都会琴声悠扬。“班班有琴声”比赛、“十佳口琴桑果娃”评选,更是给学生创设了多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搭建校外展示舞台 学校多次应禹越镇政府邀请,在迎春团拜会上进行精彩的口琴演奏,同时还被德清县少工委指定为少先队优秀展示活动。我们带着这把小小的口琴走进了杭州市少年宫“月亮姐姐点亮梦想”节目录制现场,踏上了为百位校长书记表演的舞台,我们更是走出了国门,“桑果子”口琴队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三支队伍之一,从新加坡第八届亚太口琴节的舞台上捧回了奖杯。
搭建宣传展示舞台 学校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辟了“口琴长廊”、“扬帆启航”、“徜徉在口琴教学的海洋里”、“乘着音乐的翅膀——‘桑果子’的新加坡口琴之旅”等宣传板块,将我校的口琴发展历程及时而生动地向学生、家长进行汇报展示。
舞台的聚光灯向我们打来,站在艺术特色教育的舞台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连串的成绩都已属于过去。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进程中,我们高桥中心小学全体师生一定会在“口琴伴童年 作文育心灵 精致塑高桥”之路上“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开创我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