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动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疫病,兽药是防范动物疫病,治疗动物疫病的重要物资设备,对确保动物生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应该引导饲养户科学选择和使用兽药,发挥兽药应有的作用,防止滥用兽药而影响到动物健康和动物产品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兽药在动物疫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使用方法,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 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药剂用量不合理
部分养殖户在进行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盲目认为增大用药量,会增加防治效果,在疫病防控中,随意增加药物使用量。大量药物在动物机体内并不能被完全的代谢吸收,残留的药物会进入到动物的肝、肾等脏器器官,慢性蓄积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动物中毒,引发肝脏肾脏损伤,影响到动物健康生长以及动物脏器器官对药物的解毒能力。同时,药物不合理使用,还会使得致病原产生耐药性。近些年,很多养殖场的动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养殖户在没有明确致病原的基础上,就随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甚至多种类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通常对绝大部分的毒性传染性疾病、寄生虫性传染性疾病作用不明显,从而使得疫情难以控制,严重的会导致疫病快速流行传播,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针对细菌性传染性疾病,随意增加抗生素的使用量虽然在短期内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但是单一大剂量的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会使得致病原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逐渐的多种抗生素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还会消灭动物胃肠道有益菌群,导致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环境被破坏,产生代谢紊乱,抑制健康有益菌的生长,从而给多种有害的致病菌繁殖,产生致病性提供条件。
1.2 药物使用疗程不合理
抗生素、抗病毒、抗寄生虫类药物都有一个合理的用药周期,通常情况下,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确保药物剂量,合理连续用药,这样才能保证动物机体内有足够浓度的药剂,达到最佳防治效果。而很多饲养户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连续使用1~2天,并没有看到临床症状减轻,就会觉得该种药物没有效果,进而盲目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药剂使用疗程不合理,使得药物的防治功能难以发挥,治疗成本提升,动物疫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还有不少养殖户,使用药物治疗1~2天后,看到动物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就停止用药,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不能完全治愈,甚至会导致药物治疗失败。
1.3 药物搭配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搭配药物,才能够确保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不同的药物种类相互使用,会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在实际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避免盲目搭配药物,一旦药物之间发生作用,轻者会导致药物失效,严重的会导致动物中毒死亡。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能联合使用,绿霉素和氟哌酸等联合使用也会存在副作用。由于养殖户对多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明确,经常存在胡乱使用药物的现象。
2 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2.1 加强养殖户科学用药意识培养
动物整个生长期间,很容易感染多种疫病,因此就要求养殖场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进行科学防治和病害处理。为了提高疫病防控效果,应该重点引导养殖户养成科学用药意识,逐步改变過去传统的注重药物防治,轻视预防的养殖理念。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应该指导养殖户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确保动物机体内的抗体水平达标。在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兽药使用知识培训和指导,打通兽医服务各个环节,为广大饲养户提供更加便捷针对性的兽医服务。还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兽医服务和网络培训,从而让养殖户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兽药的使用方法和疫病防控知识。
2.2 合理用药
首先,对药物种类进行控制。动物疫病防范过程中,兽药的使用一定要结合疫病种类综合选择。例如在进行细菌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在明确致病原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该掌握不同抗生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药物反应,能使用窄普抗生素的,尽量不要选择广谱抗生素,能使用一种抗生素的,尽量不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性疾病,更应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寄生虫类疾病要结合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驱虫处理;其次,给药途径控制。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药物使用方法,使用途径。根据养殖规模发病动物数量,可以选择集中用药或个体用药。同时还应该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科学治疗。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药物,尽量不要口服,用于口服的药物,更不能进行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最后,控制药物剂量。药物使用时要指导养殖户,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使用,不能够随意增大药物使用量,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效。
2.3 加强兽药监测,严格执行不要气
兽药进入动物机体之内,往往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用于代谢吸收,但由于用药不当或未执行休药期,很可能会导致药物在脏器体内残留,因此应该做好兽药残留检测,提高检测频率,尤其是在动物出栏之前,应该重点做好兽药残留检测工作。同时还应该引导饲养户制定严格的休药期,在动物出栏前禁止使用任何药物。一旦发现检测不合格的,应该对整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控制,集中销毁,防止有问题的动物制品流入市场。
1 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药剂用量不合理
部分养殖户在进行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盲目认为增大用药量,会增加防治效果,在疫病防控中,随意增加药物使用量。大量药物在动物机体内并不能被完全的代谢吸收,残留的药物会进入到动物的肝、肾等脏器器官,慢性蓄积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动物中毒,引发肝脏肾脏损伤,影响到动物健康生长以及动物脏器器官对药物的解毒能力。同时,药物不合理使用,还会使得致病原产生耐药性。近些年,很多养殖场的动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养殖户在没有明确致病原的基础上,就随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甚至多种类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通常对绝大部分的毒性传染性疾病、寄生虫性传染性疾病作用不明显,从而使得疫情难以控制,严重的会导致疫病快速流行传播,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针对细菌性传染性疾病,随意增加抗生素的使用量虽然在短期内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但是单一大剂量的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会使得致病原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逐渐的多种抗生素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还会消灭动物胃肠道有益菌群,导致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环境被破坏,产生代谢紊乱,抑制健康有益菌的生长,从而给多种有害的致病菌繁殖,产生致病性提供条件。
1.2 药物使用疗程不合理
抗生素、抗病毒、抗寄生虫类药物都有一个合理的用药周期,通常情况下,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确保药物剂量,合理连续用药,这样才能保证动物机体内有足够浓度的药剂,达到最佳防治效果。而很多饲养户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连续使用1~2天,并没有看到临床症状减轻,就会觉得该种药物没有效果,进而盲目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药剂使用疗程不合理,使得药物的防治功能难以发挥,治疗成本提升,动物疫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还有不少养殖户,使用药物治疗1~2天后,看到动物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就停止用药,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不能完全治愈,甚至会导致药物治疗失败。
1.3 药物搭配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搭配药物,才能够确保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不同的药物种类相互使用,会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在实际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避免盲目搭配药物,一旦药物之间发生作用,轻者会导致药物失效,严重的会导致动物中毒死亡。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能联合使用,绿霉素和氟哌酸等联合使用也会存在副作用。由于养殖户对多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明确,经常存在胡乱使用药物的现象。
2 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2.1 加强养殖户科学用药意识培养
动物整个生长期间,很容易感染多种疫病,因此就要求养殖场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进行科学防治和病害处理。为了提高疫病防控效果,应该重点引导养殖户养成科学用药意识,逐步改变過去传统的注重药物防治,轻视预防的养殖理念。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应该指导养殖户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确保动物机体内的抗体水平达标。在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兽药使用知识培训和指导,打通兽医服务各个环节,为广大饲养户提供更加便捷针对性的兽医服务。还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兽医服务和网络培训,从而让养殖户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兽药的使用方法和疫病防控知识。
2.2 合理用药
首先,对药物种类进行控制。动物疫病防范过程中,兽药的使用一定要结合疫病种类综合选择。例如在进行细菌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在明确致病原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该掌握不同抗生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药物反应,能使用窄普抗生素的,尽量不要选择广谱抗生素,能使用一种抗生素的,尽量不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性疾病,更应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寄生虫类疾病要结合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驱虫处理;其次,给药途径控制。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药物使用方法,使用途径。根据养殖规模发病动物数量,可以选择集中用药或个体用药。同时还应该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科学治疗。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药物,尽量不要口服,用于口服的药物,更不能进行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最后,控制药物剂量。药物使用时要指导养殖户,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使用,不能够随意增大药物使用量,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效。
2.3 加强兽药监测,严格执行不要气
兽药进入动物机体之内,往往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用于代谢吸收,但由于用药不当或未执行休药期,很可能会导致药物在脏器体内残留,因此应该做好兽药残留检测,提高检测频率,尤其是在动物出栏之前,应该重点做好兽药残留检测工作。同时还应该引导饲养户制定严格的休药期,在动物出栏前禁止使用任何药物。一旦发现检测不合格的,应该对整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控制,集中销毁,防止有问题的动物制品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