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边大学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位于东北亚金三角地带,是多元文化交融交汇的最前沿。多年来,延边大学党委始终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实际,加大力度,构建三个机制、创新三大载体、突出三个发力,全面开创边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有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复杂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地区文化高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发展的根本。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创建特色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
多年来,延边大学党委始终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下大决心,用大力气,进一步认清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些关键性问题。构建了“三个机制”,即:一是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全校一盘棋。二是构建制度约束机制。出台一系列思政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和方案,确保工作落实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构建动态研判机制。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眼中有“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在高校,学生是主体。只有聚焦学生这个中心,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党的十九大以来,延边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实际,创新思政工作模式,着力构建“三个载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是打造“学习筑梦”活动品牌。制定《延边大学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方案》,成立学校“延青学习筑梦班暨民族地区拔尖管理人才培训班”,与延边州委组织部达成联合办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共识,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延边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三长”精神首创者杜地为学习筑梦班导师,组建了理论宣讲团,每年开展党史国情和红色教育24学时。学院成立“学习课堂”,专业成立“学习园地”,目前,学校建立学习课堂25个,学习园地165个,并利用寝室等生活场所成立了学习小组,充分利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点开展理论培训活动,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
二是打造“青马沙龙”活动载体。通过舞台剧、情景剧、互动式讨论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形式,由学生担任理论宣讲员,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校地合作,积极与延边州委组织部达成共建协议,全面开展边境基层党组织党建共建工作。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和人才资源优势,融入区域党建,服务地方发展,让大学生把党的声音带进边境村、带进哨所、带进社区,让理论活起来、让思想透进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传习”成为自觉、成为主动。目前,活动已“走出去”26次,参与、受益人数逾万人次。
三是打造“红色教育”活动载体。延边作为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抗联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学校党委注重红色基因传承,积极与延边州委开展校地合作,共同签发《关于开展校地合作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将延边州境内的35个州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校地合作序列,大力推进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重走抗联路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化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广大师生进一步筑牢了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在育人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学校积极开展“四有好老师”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开展向师德楷模黄大年、郑德荣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延大人”“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延大人物评传”编撰出版工作,充分挖掘广大教师中的典型事迹,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示范效应,使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延边大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政工作建设,牢固全校教职员工责任意识,突出“三个发力”,扎实推动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在强化课堂教学“双管理”上发力。成立教师工作部,建立校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员、同行评课、学生信息员等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纪律的监管,确保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引导教师自觉做到“四个统一”。二是在推进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双结合”上发力。学校积极开展党建课题立项工作,每年从党建经费当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鼓励学校教师从事党建课题研究,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保障。近三年来,学校已立项60余个,并利用《延边大学报》对优秀结项作品进行刊登,鼓励师生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理论文章,我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等多人连续在求是网上发表理论文章,在学校师生中引发极大的学习热潮。三是在规范学术成果“双把关”上发力。加强学术成果发布管理,制定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学术行为,严肃处理学术成果造假,坚决杜绝学术不端,确保政治导向,严把成果出口关。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关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时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高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于亮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者系延边大学党委书记)
一、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有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复杂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地区文化高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发展的根本。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创建特色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
多年来,延边大学党委始终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下大决心,用大力气,进一步认清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些关键性问题。构建了“三个机制”,即:一是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全校一盘棋。二是构建制度约束机制。出台一系列思政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和方案,确保工作落实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构建动态研判机制。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構建“三全育人”格局,不断提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眼中有“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在高校,学生是主体。只有聚焦学生这个中心,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党的十九大以来,延边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实际,创新思政工作模式,着力构建“三个载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是打造“学习筑梦”活动品牌。制定《延边大学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方案》,成立学校“延青学习筑梦班暨民族地区拔尖管理人才培训班”,与延边州委组织部达成联合办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共识,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延边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三长”精神首创者杜地为学习筑梦班导师,组建了理论宣讲团,每年开展党史国情和红色教育24学时。学院成立“学习课堂”,专业成立“学习园地”,目前,学校建立学习课堂25个,学习园地165个,并利用寝室等生活场所成立了学习小组,充分利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点开展理论培训活动,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
二是打造“青马沙龙”活动载体。通过舞台剧、情景剧、互动式讨论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形式,由学生担任理论宣讲员,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校地合作,积极与延边州委组织部达成共建协议,全面开展边境基层党组织党建共建工作。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和人才资源优势,融入区域党建,服务地方发展,让大学生把党的声音带进边境村、带进哨所、带进社区,让理论活起来、让思想透进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传习”成为自觉、成为主动。目前,活动已“走出去”26次,参与、受益人数逾万人次。
三是打造“红色教育”活动载体。延边作为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抗联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学校党委注重红色基因传承,积极与延边州委开展校地合作,共同签发《关于开展校地合作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将延边州境内的35个州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校地合作序列,大力推进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重走抗联路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化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广大师生进一步筑牢了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强化主体责任,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在育人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学校积极开展“四有好老师”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开展向师德楷模黄大年、郑德荣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延大人”“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延大人物评传”编撰出版工作,充分挖掘广大教师中的典型事迹,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示范效应,使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延边大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政工作建设,牢固全校教职员工责任意识,突出“三个发力”,扎实推动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在强化课堂教学“双管理”上发力。成立教师工作部,建立校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员、同行评课、学生信息员等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纪律的监管,确保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引导教师自觉做到“四个统一”。二是在推进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双结合”上发力。学校积极开展党建课题立项工作,每年从党建经费当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鼓励学校教师从事党建课题研究,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保障。近三年来,学校已立项60余个,并利用《延边大学报》对优秀结项作品进行刊登,鼓励师生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理论文章,我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等多人连续在求是网上发表理论文章,在学校师生中引发极大的学习热潮。三是在规范学术成果“双把关”上发力。加强学术成果发布管理,制定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学术行为,严肃处理学术成果造假,坚决杜绝学术不端,确保政治导向,严把成果出口关。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关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时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高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于亮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者系延边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