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南宁针对公交客运“不让座”而立法了。不管公交车上不让座这种现象普遍与否,法,终究是立了。这对于老弱病残孕的保护、人们道德的提升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总有人喜欢脱离情境,站在道德制高点,认为法律插手道德仿佛是在玷污道德这金光闪闪的字眼。
没有需求,何来立法?当一个孕妇站在清早拥挤的公交车上随着红绿灯一停一踉跄,当一个老人拼命抓住扶手表情痛苦而扭曲,而一个中学生戴着耳机坐在窗边漠不关心,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事实就是,人们内心已经无法接受这种场面对善良的冲击。渐渐地,舆论起,报道行。但它们终究太软弱、太缓慢了,于是才有了如今的立法。
站在上帝视角的人又说话了。他们觉得同样是一元钱,你我平起平坐,先来先得,法律一来,岂不是生生剥夺了我的座椅?试想有三个孩子,一个个子小,一个个子大,还有一个不高也不矮。为了看到围墙后正在进行的篮球赛,他们找来了三个箱子。公平的办法就是:每个人都站在箱子上,高个子获得了完美视野,而矮个子只能挣扎着看到空中飞过的球。而让矮个男孩拥有两个箱子,高个男孩站在地上,显然,他们的一天会过得更好:这就是公正。
公平与公正并不总是同时存在。公正除了包含人人平等的思想,还多动了脑筋,把温情给了需要的人。这种“楚人失弓”的大局考量,是公平所不具备的。寻求更高等的社会秩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方向。教育民众是一种方式,修改法律也是一种方式。法律是社会发展中快速而有力的工具,但它终究来自人对理想中和谐世界的追求。
事实上,民众担忧的,不在法之强硬,而在少数人的道德绑架。我相信,没有人不愿意施予美好,但也没有人喜欢看到有人仗着老迈而抢着要一个受伤的小伙子的位子。这种场景,来源不是法律,而正是未被法律和舆论感化的部分人。法律总是与人的愿景相依靠。法律来自对善和更高级的公平的追求,从而保护人们追求这些美好的权利。
法律,不是冰冷的镣铐。它形若猛虎,却心存蔷薇。最终的最终,人们的目标仍是自觉、自律。就像《淮南子》里说的: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没有需求,何来立法?当一个孕妇站在清早拥挤的公交车上随着红绿灯一停一踉跄,当一个老人拼命抓住扶手表情痛苦而扭曲,而一个中学生戴着耳机坐在窗边漠不关心,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事实就是,人们内心已经无法接受这种场面对善良的冲击。渐渐地,舆论起,报道行。但它们终究太软弱、太缓慢了,于是才有了如今的立法。
站在上帝视角的人又说话了。他们觉得同样是一元钱,你我平起平坐,先来先得,法律一来,岂不是生生剥夺了我的座椅?试想有三个孩子,一个个子小,一个个子大,还有一个不高也不矮。为了看到围墙后正在进行的篮球赛,他们找来了三个箱子。公平的办法就是:每个人都站在箱子上,高个子获得了完美视野,而矮个子只能挣扎着看到空中飞过的球。而让矮个男孩拥有两个箱子,高个男孩站在地上,显然,他们的一天会过得更好:这就是公正。
公平与公正并不总是同时存在。公正除了包含人人平等的思想,还多动了脑筋,把温情给了需要的人。这种“楚人失弓”的大局考量,是公平所不具备的。寻求更高等的社会秩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方向。教育民众是一种方式,修改法律也是一种方式。法律是社会发展中快速而有力的工具,但它终究来自人对理想中和谐世界的追求。
事实上,民众担忧的,不在法之强硬,而在少数人的道德绑架。我相信,没有人不愿意施予美好,但也没有人喜欢看到有人仗着老迈而抢着要一个受伤的小伙子的位子。这种场景,来源不是法律,而正是未被法律和舆论感化的部分人。法律总是与人的愿景相依靠。法律来自对善和更高级的公平的追求,从而保护人们追求这些美好的权利。
法律,不是冰冷的镣铐。它形若猛虎,却心存蔷薇。最终的最终,人们的目标仍是自觉、自律。就像《淮南子》里说的: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