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大庆精神——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一

来源 :当代兵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2月,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满怀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广袤的松嫩平原,展开艰苦的地质勘探,终于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发现了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多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金秋时节,放眼兵团垦区,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地,雪白的棉花,处处是动人色彩,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rn丰收的喜悦得益于改革的红利.在改革路上,兵团党委始终坚持把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作为推进团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兵团各级党组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向团场授予行政权力全面完成、团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团场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团场民兵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团场基层干部队伍更有活力.
期刊
僧肇在《物不迁论》中对“不迁”的道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却没有确切说明“物”的内涵与外延,这使得《物不迁论》在脱离作者的写作语境后,于论义上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从后世的种种注释和论著中可以看出,这种模糊性不仅造成了文意解释上的多样性,也造成了主旨理解上的分歧.从《物不迁论》原文及注疏入手,可以分析“物”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在解释中的张力.
前不久,伊宁市民程宏翔带着家人去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参观.“这里的所见所闻让我了解到,四师的历史可追溯到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至此我才明白,从伊宁市驶入可克达拉市的第一条大道缘何被命名为七一七大道.”他说:“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兵团人真的非常了不起!”
期刊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各地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持续火爆,十四师一牧场蓝湖生态园也迎来了大批游客.rn对此,该生态园工作人员肉孜托合提·加马力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里以前是荒山,现在有山、有湖、有树、有游客,这是对我们劳动成果的肯定.现在,一牧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期刊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期刊
说起医院里的“病理科”,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简单地说,病从哪里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如何治疗,很多临床医学的重要判断、决定都从病理分析中得来.因此,病理科医生被誉为“医学法官”“医生的医生”.崔晓宾就是这样一位“健康守护者”.
期刊
“艾尼,在家吗?”rn“吴书记,我在家,有事吗?”rn“没事,中秋节到了,我过来看看你.”rn9月21日,吴国林拎着一箱牛奶和一盒月饼,带着女儿吴舒婕一起去看望自己的亲戚艾尼·斯拉依夫妇.rn聊起现在的好日子,艾尼夫妇对吴国林感谢不已.而两家的相识,还要从2005年说起.那一年,初到五师八十九团棉花综合加工厂工作的艾尼一个人也不认识,好不容易在加工厂附近租了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家4口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当时,艾尼的高血压,妻子的癫痫病都需要用药控制,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生活特别困难.
期刊
深入了解游客的行为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开发对策.以陕西省温泉游客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温泉资源、设施与活动、管理与服务三方面共18个因子对温泉游客的偏好进行分析,在旅游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因子-聚类分析法把陕西省温泉游客分为两类,运用方差分析法对两类游客群体的人口特征和旅游行为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陕西省温泉游客的偏好有环境、多样性、性价比、舒适性4个公因子,对四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将陕西省温泉游客分为享受体验型和游乐型两类,这两类游客在职业、出行次数和旅游经
在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内,陈列着全国劳动模范刘清银的荣誉证书.rn今年76岁的刘清银出生在六师芳草湖农场.1963年11月,刘清银被选为芳草湖农场第一代农机手.在那个“快开荒、多种粮”的年代,农机手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刘清银入选后特别激动,一心想要于出一番成绩.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将自己驾驶的东方红链轨机车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带上干粮和水,开始一天的工作,脱谷、运输,不干到天黑不回家.大家都叫他“两头黑”驾驶员.
期刊
在儿孙的陪同下,96岁的老军垦白玉伦漫步在一团金银川镇的林荫道上.看着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他轻轻地唱起那首熟悉的歌:“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