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高低对于后续探究中数据的收集展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这些环节能否正常进行至关重要,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本文尝试在《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个探究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单,以此来有效评价学生设计生物探究方案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探究 方案 工作单 评价
一、背景
科学探究可分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等四个阶段。初中学生经过生物科学探究的系统学习,大多初步具备完成一个简单的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学习的不同阶段能力水平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尤以设计探究方案这一阶段表现较为薄弱。
在生物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基于问题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必须依据探究方案来实践操作检验。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与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这一环节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高低对于后续探究中数据的收集展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这些环节能否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初中阶段“动物的行为”一节安排的探究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由于探究对象——蚂蚁的行为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往往需要不断地试错来纠正原先设计的探究活动方案。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结合工作单这一评价形式,教师可以尝试评价出每个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单的设计
所谓工作单评价,是指让一群学生各自动手探究,同时把探究过程和结果写在一个单子上,然后评分者对单子中的内容进行延时评价。工作单是目前国际上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主流评价方式[1]。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是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的觅食行为包括取食什么类型食物、取得食物的方式以及觅食中的通讯合作等。考虑到本次探究活动的评价目的是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故建议教师采用框架性引导工作单来进行评价,由教师提出确切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蚂蚁取食什么类型的食物。工作单具体内容如下:
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是“蚂蚁的觅食行为”,根据你之前对于蚂蚁的认真观察,你认为蚂蚁倾向于取食什么类型的食物?
2. 做出假设: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请做出假设。
3. 设计探究方案: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以验证你的假设。你可以用简图或文字描述你的探究步骤和实验装置,但要注意步骤描述要足够清楚,以便别人能够按照这个方案来进行探究。
4. 实施方案并得出结论:(1)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你的探究结论。(2)你的探究结果与假设相符吗? 如果与假设不符,请尝试分析可能的原因。(3)你是否需要修改你原先的设计方案?如果需要修改请将新的方案记录下来。(4)如果重新设计了探究方案,那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的主要能力结构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应用、表达和交流这三个方面[2]。在本探究活动中作为科学探究四个维度之一的设计探究方案也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 科学知识的掌握
2. 科学方法的应用
3. 表达与交流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中主要表现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
学生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会发现蚂蚁非常好动,即使用盒子装好,还会有蚂蚁爬出来,很难控制它们顺利进行探究实验。有些学生会联系生活,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设计实验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巧妙地利用了生活中常用来吸食奶茶的透明大吸管,他们将蚂蚁固定在一个吸管中,而将食物放在等距离的另外两个的吸管顶头处,将三个吸管连接起来,蚂蚁觅食时只在吸管内活动,不会爬出,不仅便于观察还可以避免蚂蚁乱动导致实验失败。学生还会运用已知的动物需要氧气的科学知识,用针在吸管上扎几排小孔来保证蚂蚁的呼吸,这样设计出的实验装置简单合理易操作,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获得了可信的探究结果。
而部分学生则无法将已有的科学知识与面临的探究问题很好地建立起有效的联结,也不能联系生活经验为探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服务。比如有些学生即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蚂蚁好动影响探究进程,但是由于缺乏联系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解决这一问题,无法获得满意的探究结果。
【参考文献】
[1]罗国忠. 基于工作单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2]李能国.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南 [J]. 中学生物学,2012(08).
【关键词】设计探究 方案 工作单 评价
一、背景
科学探究可分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等四个阶段。初中学生经过生物科学探究的系统学习,大多初步具备完成一个简单的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学习的不同阶段能力水平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尤以设计探究方案这一阶段表现较为薄弱。
在生物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基于问题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必须依据探究方案来实践操作检验。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与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这一环节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高低对于后续探究中数据的收集展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这些环节能否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初中阶段“动物的行为”一节安排的探究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由于探究对象——蚂蚁的行为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往往需要不断地试错来纠正原先设计的探究活动方案。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结合工作单这一评价形式,教师可以尝试评价出每个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单的设计
所谓工作单评价,是指让一群学生各自动手探究,同时把探究过程和结果写在一个单子上,然后评分者对单子中的内容进行延时评价。工作单是目前国际上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主流评价方式[1]。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是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的觅食行为包括取食什么类型食物、取得食物的方式以及觅食中的通讯合作等。考虑到本次探究活动的评价目的是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故建议教师采用框架性引导工作单来进行评价,由教师提出确切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蚂蚁取食什么类型的食物。工作单具体内容如下:
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是“蚂蚁的觅食行为”,根据你之前对于蚂蚁的认真观察,你认为蚂蚁倾向于取食什么类型的食物?
2. 做出假设: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请做出假设。
3. 设计探究方案: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以验证你的假设。你可以用简图或文字描述你的探究步骤和实验装置,但要注意步骤描述要足够清楚,以便别人能够按照这个方案来进行探究。
4. 实施方案并得出结论:(1)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你的探究结论。(2)你的探究结果与假设相符吗? 如果与假设不符,请尝试分析可能的原因。(3)你是否需要修改你原先的设计方案?如果需要修改请将新的方案记录下来。(4)如果重新设计了探究方案,那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的主要能力结构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应用、表达和交流这三个方面[2]。在本探究活动中作为科学探究四个维度之一的设计探究方案也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 科学知识的掌握
2. 科学方法的应用
3. 表达与交流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中主要表现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
学生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会发现蚂蚁非常好动,即使用盒子装好,还会有蚂蚁爬出来,很难控制它们顺利进行探究实验。有些学生会联系生活,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设计实验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巧妙地利用了生活中常用来吸食奶茶的透明大吸管,他们将蚂蚁固定在一个吸管中,而将食物放在等距离的另外两个的吸管顶头处,将三个吸管连接起来,蚂蚁觅食时只在吸管内活动,不会爬出,不仅便于观察还可以避免蚂蚁乱动导致实验失败。学生还会运用已知的动物需要氧气的科学知识,用针在吸管上扎几排小孔来保证蚂蚁的呼吸,这样设计出的实验装置简单合理易操作,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获得了可信的探究结果。
而部分学生则无法将已有的科学知识与面临的探究问题很好地建立起有效的联结,也不能联系生活经验为探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服务。比如有些学生即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蚂蚁好动影响探究进程,但是由于缺乏联系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解决这一问题,无法获得满意的探究结果。
【参考文献】
[1]罗国忠. 基于工作单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2]李能国.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南 [J]. 中学生物学,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