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季度GDP增速“触底反弹”的力度主要在于投资拉动,由于基期因素和9月数据的回调,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几乎已成定局。
步入深秋,中国经济三季度的表现看似回暖。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于10月18日公布,符合市场预期。7.8%的GDP增速,比二季度高出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反弹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GDP增速“触底反弹”的力度主要在于投资拉动,这是受政策支撑实现的短期反弹。不过,由于基期因素和9月数据的回调,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几乎已成定局,7.8%或成为年内最高GDP增速。
投资带动经济反弹
目前,各省份陆续晒出自己的“三季报”,截至10月22日,已有15个省份发布了自己的“三季报”,其中,天津以12.6%的增速领跑。除了北京,其他省份的增速都超过全国水平。
从已公布的省份来看,沿海的走势相当平稳,广东、浙江、福建前三季度的增速与上半年和一季度均持平。江苏、北京前三季度增速均与上半年持平。相比之下,中西部不少省份的变化比较明显,河南和湖北均回升了0.3个百分点,海南和安徽下降了0.2个百分店,云南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看,并未出现全国数据中那种加快的迹象。相反,一些指标还出现了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等沿海省份进出口下降都很明显,因此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加大。“广东和浙江这两省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市场活跃度最高的省份都要依赖投资拉动,其他省份就更可想而知了。”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前三季度对经济贡献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CDP增速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而消费只贡献了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则是负贡献。这与国家致力于提高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改变过分依赖投资的结构调整方向仍距离甚远。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以来投资和工业的快速增长,仍主要来自于重化工业,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国家认为过剩严重的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等生产投资仍在加快。前三季度,全国钢材增长11.7%,水泥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11,3%。
“前三季度经济加快,但是结构并未有大的改善,这不能算是太健康。而经济要可持续,需要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组专家沈利生指出。
而实际情况是,去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低于地区生产总值(GDP),今年第三季度只增长6.8%,低于经济增速近1个百分点。
对此,盛来运则认为比较正常.经济增速在继续放缓,收入增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这几年经济增速在回落,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在收入上体现出来。这是今年收入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比增速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近期持续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也被归结到此轮回升的最大推手之一。“其中主要是一、二线市场的回暖、火爆,带动了房地产相关产业加速所带来的经济数据暂时的好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解释。
数据显示,9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54元/平方米,涨幅比8月明显扩大,且自2012年6月以来已连续16个月环比上涨。而且这种涨势在进入十月之后还在继续扩大。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局面使得瑞银的首席经济学家汪涛10月中旬为此专门发出一篇研究报告,题为《房地产又火起来了吗?》
她观察到十一“黄金周”期间,被看好的零售和旅游并不抢眼,反而房地产销售却大为火爆,年初开始升温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因为新政政策的打击。反而开始逾演逾烈。
汪涛认为,前期信贷,尤其是放贷的迅速扩张,以及政策预期稳定、此前调控措施效果消退、以及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仍然坚挺,这些原因一起共同推动了近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量价齐升。
四季度回调风险大
考虑到此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趋势,此次反弹被市场界定为“阶段性回升”,因为市场认为这一回升态势已开始遭遇“天花板”,并没有趋势性的意义。
继7、8两月的强势增长后,到了9月,中国经济数据开始出现回调。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较8月增速均有所回落。基建投资最为明显,9月同比增速比8月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又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下滑最甚。具有领先意义的9月份克强指数也开始拐头向下。用电量回落、铁路货运和中长贷微升。
很多市场将9月数据看作一个短期小拐点的信号。
光大证券的分析师徐高认为,基建投资增速走低,传递出了一些稳增长政策力度减弱的意味。首先目前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有所趋紧。基建投资获得的信贷支持在9月减弱,这折射出决策者对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警惕;二是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增速仍然处在低位。
考虑到这两个偏负面的信号,再结合近期很紧的财政政策态势,徐高担心三季度经济稳增长政策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也认为,中国经济的回暖可能就到此程度了,三季度数据可能已经触顶了。原因是近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受到了投资支出上涨的推动,这是不能持续对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
徐高认为,在宏观数据中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表明复苏动能下降的信号,预期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会小幅下滑至7.5%。
经济增长注定还将反复,回升应难成趋势。
这是目前市场上较为一致的判断。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表示,在终端需求没有显著启动的情况下,内生的房地产库存变化或将是三季度经济回升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回升是短期的,地产融资的放开使存量项目加速推进,这一切在于存量的调整,而没有增量需求入场的情况下,这种回升“天花板”效应无疑较强。 不确定性的风险
回望今年前三季度,各种干扰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使一些市场人士觉得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来回摇摆。
对此,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认为:“要相信目前政府调控政策的摇摆是在通过时间换空间。”
进入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开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加上金融市场一向偏好这种不确定性,于是讨论这种不确定性何时出现,它们将如何左右政府的政策方向,此时正在成为一个话题。
谈及此,房地产是一个必须提及的一个因素。
虽然房地产推动了三季度经济的回升,但是未来会不会成为“枪打出头鸟”的对象,也存在变数。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就认为,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市场对于本轮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房地产量价齐升的局面也警示房地产相关风险有所加大。政策方面,本届政府更加强调用长效机制取代以往的调控政策,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抑制房地产泡沫。
他认为,四季度,特别是三中全会前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面世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此,还无法摆脱“房地产依赖”的中国经济是否会因此再遭重创也是必须要有的担忧。
正是由于对经济增长的考虑,汪涛在地产调控政策上的看法就与沈相左。“尽管目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势头值得警惕,但出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并考虑到调控加码效果上的争议、以及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不均衡的表现,近期内政府不会出台严厉的调控新政。”汪涛认为。
不过,她也表示政府确实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加大现有措施的执行力度,包括强化并重申调控基调、控制高端楼盘销售、对开发商进行窗口指导等。另外,政府也将继续加大保障房供给。
除了房地产外,正在上升的通胀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消停已久的通胀在9月又出现回升势头,超预期上涨至3.1%。但绝大多数市场人士的看法是,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大的影响,预计维持中性。
刚刚告一段落的美国政府停摆事件也为明年中国经济外需变化增加了不确定性。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政府在环境空气上的治理力度到底有多大。高盛中国资深经济学家宋宇就表示,未来与关闭重污染企业相关的供应链冲击对他来说是最难预测的因素。国
本刊据《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整理
步入深秋,中国经济三季度的表现看似回暖。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于10月18日公布,符合市场预期。7.8%的GDP增速,比二季度高出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反弹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GDP增速“触底反弹”的力度主要在于投资拉动,这是受政策支撑实现的短期反弹。不过,由于基期因素和9月数据的回调,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几乎已成定局,7.8%或成为年内最高GDP增速。
投资带动经济反弹
目前,各省份陆续晒出自己的“三季报”,截至10月22日,已有15个省份发布了自己的“三季报”,其中,天津以12.6%的增速领跑。除了北京,其他省份的增速都超过全国水平。
从已公布的省份来看,沿海的走势相当平稳,广东、浙江、福建前三季度的增速与上半年和一季度均持平。江苏、北京前三季度增速均与上半年持平。相比之下,中西部不少省份的变化比较明显,河南和湖北均回升了0.3个百分点,海南和安徽下降了0.2个百分店,云南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看,并未出现全国数据中那种加快的迹象。相反,一些指标还出现了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等沿海省份进出口下降都很明显,因此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加大。“广东和浙江这两省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市场活跃度最高的省份都要依赖投资拉动,其他省份就更可想而知了。”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前三季度对经济贡献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CDP增速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而消费只贡献了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则是负贡献。这与国家致力于提高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改变过分依赖投资的结构调整方向仍距离甚远。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以来投资和工业的快速增长,仍主要来自于重化工业,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国家认为过剩严重的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等生产投资仍在加快。前三季度,全国钢材增长11.7%,水泥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11,3%。
“前三季度经济加快,但是结构并未有大的改善,这不能算是太健康。而经济要可持续,需要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组专家沈利生指出。
而实际情况是,去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低于地区生产总值(GDP),今年第三季度只增长6.8%,低于经济增速近1个百分点。
对此,盛来运则认为比较正常.经济增速在继续放缓,收入增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这几年经济增速在回落,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在收入上体现出来。这是今年收入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比增速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近期持续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也被归结到此轮回升的最大推手之一。“其中主要是一、二线市场的回暖、火爆,带动了房地产相关产业加速所带来的经济数据暂时的好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解释。
数据显示,9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54元/平方米,涨幅比8月明显扩大,且自2012年6月以来已连续16个月环比上涨。而且这种涨势在进入十月之后还在继续扩大。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局面使得瑞银的首席经济学家汪涛10月中旬为此专门发出一篇研究报告,题为《房地产又火起来了吗?》
她观察到十一“黄金周”期间,被看好的零售和旅游并不抢眼,反而房地产销售却大为火爆,年初开始升温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因为新政政策的打击。反而开始逾演逾烈。
汪涛认为,前期信贷,尤其是放贷的迅速扩张,以及政策预期稳定、此前调控措施效果消退、以及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仍然坚挺,这些原因一起共同推动了近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量价齐升。
四季度回调风险大
考虑到此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趋势,此次反弹被市场界定为“阶段性回升”,因为市场认为这一回升态势已开始遭遇“天花板”,并没有趋势性的意义。
继7、8两月的强势增长后,到了9月,中国经济数据开始出现回调。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较8月增速均有所回落。基建投资最为明显,9月同比增速比8月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又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下滑最甚。具有领先意义的9月份克强指数也开始拐头向下。用电量回落、铁路货运和中长贷微升。
很多市场将9月数据看作一个短期小拐点的信号。
光大证券的分析师徐高认为,基建投资增速走低,传递出了一些稳增长政策力度减弱的意味。首先目前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有所趋紧。基建投资获得的信贷支持在9月减弱,这折射出决策者对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警惕;二是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增速仍然处在低位。
考虑到这两个偏负面的信号,再结合近期很紧的财政政策态势,徐高担心三季度经济稳增长政策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也认为,中国经济的回暖可能就到此程度了,三季度数据可能已经触顶了。原因是近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受到了投资支出上涨的推动,这是不能持续对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
徐高认为,在宏观数据中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表明复苏动能下降的信号,预期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会小幅下滑至7.5%。
经济增长注定还将反复,回升应难成趋势。
这是目前市场上较为一致的判断。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表示,在终端需求没有显著启动的情况下,内生的房地产库存变化或将是三季度经济回升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回升是短期的,地产融资的放开使存量项目加速推进,这一切在于存量的调整,而没有增量需求入场的情况下,这种回升“天花板”效应无疑较强。 不确定性的风险
回望今年前三季度,各种干扰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使一些市场人士觉得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来回摇摆。
对此,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认为:“要相信目前政府调控政策的摇摆是在通过时间换空间。”
进入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开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加上金融市场一向偏好这种不确定性,于是讨论这种不确定性何时出现,它们将如何左右政府的政策方向,此时正在成为一个话题。
谈及此,房地产是一个必须提及的一个因素。
虽然房地产推动了三季度经济的回升,但是未来会不会成为“枪打出头鸟”的对象,也存在变数。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就认为,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市场对于本轮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房地产量价齐升的局面也警示房地产相关风险有所加大。政策方面,本届政府更加强调用长效机制取代以往的调控政策,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抑制房地产泡沫。
他认为,四季度,特别是三中全会前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面世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此,还无法摆脱“房地产依赖”的中国经济是否会因此再遭重创也是必须要有的担忧。
正是由于对经济增长的考虑,汪涛在地产调控政策上的看法就与沈相左。“尽管目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势头值得警惕,但出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并考虑到调控加码效果上的争议、以及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不均衡的表现,近期内政府不会出台严厉的调控新政。”汪涛认为。
不过,她也表示政府确实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加大现有措施的执行力度,包括强化并重申调控基调、控制高端楼盘销售、对开发商进行窗口指导等。另外,政府也将继续加大保障房供给。
除了房地产外,正在上升的通胀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消停已久的通胀在9月又出现回升势头,超预期上涨至3.1%。但绝大多数市场人士的看法是,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大的影响,预计维持中性。
刚刚告一段落的美国政府停摆事件也为明年中国经济外需变化增加了不确定性。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政府在环境空气上的治理力度到底有多大。高盛中国资深经济学家宋宇就表示,未来与关闭重污染企业相关的供应链冲击对他来说是最难预测的因素。国
本刊据《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