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清楚学生意志薄弱的原因,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立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正面引导,树立榜样;鼓励为主,给予力量;自定规则,学会自控;接受磨炼,发挥潜能。
【关键词】意志品质 心理特点 坚持性 持久性
一位伟人说过“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多,家长过分关心子女物质上的需求而忽略子女的心理培养,造成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书育人的经验,我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问题。
一、学生意志力薄弱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的影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的家长只注重孩子身体的发育及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培养,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炼,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这是当前独生子女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耐受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其次,是社会、学校的压力。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校又过于看重升学率,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因考试受挫而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说明当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太差。
再就是生理上的变化。许多学生由身体的变化而引发心理、情绪上的不稳定,这也是造成意志薄弱的原因。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1. 中学生的好奇求胜心理
大部分中学生在新环境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上,都存在着“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心理,新生到新的环境,对他们是一个挑战,素质好的希望保持,差一些的希望改变自己,这是学生求新心理及心理发展自我意识的表现;同时,又努力使自己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表现“我也能行”的独立性心理需求。
2. 中学生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矛盾的时期
学生既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善意的批评,又有能力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既想能和别人一样“也能行”,但遇到困难,又意识到自己太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寄希望于教师的严格要求,来克服自身的惰性。
三、加强意志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
意志总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的培养需要坚持性和持久性。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必须在具体学习、生活活动中进行,这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长期的意志训练和意志考验 。
首先,要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榜样。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十分有利。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人物,无一不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身边的事例也更有说服力。让学生知道,伟人和普通人中间都有许多意志力坚强的典范,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第二,要鼓励为主,给予力量。学生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我们的期望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把我们的鼓励当成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发现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时,要及早为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当学生努力改正时,你就要肯定他,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小进步也要为他鼓掌。
第三,要自定规则,学会自控。我们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学生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上学期的班级行为规则,让学生根据上学期的实际情况,对这份行为规则进行激烈地讨论,然后做适当的修改,最后定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规则,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希望自己应该怎样做。用规则来约束学生是个可行有效的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非常有效的。
第四,要接受磨炼,发挥潜能。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学生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学生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炼,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所以有些事情要放手让学生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做好。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少吃苦头,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妨适当让他们先多吃些苦,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好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
事实证明: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都是内心的力量。那么就让我们的教育者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难,然后满含深情的目光,密切注视着前方的教育之路,抱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坚定信念,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强意志的合格人才吧!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艺术.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周达章. 金莹主编[M]. 宁波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意志品质 心理特点 坚持性 持久性
一位伟人说过“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多,家长过分关心子女物质上的需求而忽略子女的心理培养,造成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书育人的经验,我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问题。
一、学生意志力薄弱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的影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的家长只注重孩子身体的发育及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培养,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炼,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这是当前独生子女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耐受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其次,是社会、学校的压力。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校又过于看重升学率,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因考试受挫而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说明当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太差。
再就是生理上的变化。许多学生由身体的变化而引发心理、情绪上的不稳定,这也是造成意志薄弱的原因。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1. 中学生的好奇求胜心理
大部分中学生在新环境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上,都存在着“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心理,新生到新的环境,对他们是一个挑战,素质好的希望保持,差一些的希望改变自己,这是学生求新心理及心理发展自我意识的表现;同时,又努力使自己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表现“我也能行”的独立性心理需求。
2. 中学生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矛盾的时期
学生既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善意的批评,又有能力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既想能和别人一样“也能行”,但遇到困难,又意识到自己太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寄希望于教师的严格要求,来克服自身的惰性。
三、加强意志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
意志总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的培养需要坚持性和持久性。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必须在具体学习、生活活动中进行,这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长期的意志训练和意志考验 。
首先,要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榜样。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十分有利。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人物,无一不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身边的事例也更有说服力。让学生知道,伟人和普通人中间都有许多意志力坚强的典范,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第二,要鼓励为主,给予力量。学生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我们的期望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把我们的鼓励当成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发现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时,要及早为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当学生努力改正时,你就要肯定他,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小进步也要为他鼓掌。
第三,要自定规则,学会自控。我们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学生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上学期的班级行为规则,让学生根据上学期的实际情况,对这份行为规则进行激烈地讨论,然后做适当的修改,最后定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规则,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希望自己应该怎样做。用规则来约束学生是个可行有效的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非常有效的。
第四,要接受磨炼,发挥潜能。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学生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学生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炼,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所以有些事情要放手让学生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做好。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少吃苦头,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妨适当让他们先多吃些苦,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好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
事实证明: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都是内心的力量。那么就让我们的教育者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难,然后满含深情的目光,密切注视着前方的教育之路,抱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坚定信念,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强意志的合格人才吧!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艺术.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周达章. 金莹主编[M]. 宁波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