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教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所有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送给全体学生,对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及时而肯定的评价,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大胆尝试的机会、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把握学生主动思维的契机,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为有效的数学课堂创造生命力。那么,如何让评价成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生剂呢?笔者进行了几个方面思考。
一、 评价的导向——赏识、激励
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的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肯定评价为主、否定评价为辅的原则,并努力使其适度,尽量用鼓励代替批评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觉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一般要做到以下两点:
1.真诚倾听学生的语言交流
倾听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要做到认真、专注、不分心,要允许学生把话讲完。教师通过真诚的倾听,及时察觉学生发言的准确性,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评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智慧地把握课堂的有效生成
在关注学生语言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课堂的瞬间变化,抓住机遇,睿智评价,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一半。展示作品时,有名学生画了半个月饼。教师问:“你们同意他这样表示吗?”有的学生说这样是一半,有的说不是一半,教师肯定的评价:“这位同学画的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只不过只画半个月饼能准确表示谁是谁的一半吗?”这位学生马上明白了道理,应该先画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一半。接着他又急不可待地将半个月饼一分为二,指着一小块说:“这一小块表示半块月饼的一半。”如果教师直接否定评价,那么这位学生还愿意继续往下探究吗?还会有这么精彩的生成吗?教师只有把握住每一个让学生感动的细节,将之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才能进一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评价的内容——贯穿全程
传统教学评价的形式主要是考试,人们总用一张试卷来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一位教师的能力。大家都围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动,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根据课改要求,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内容对有效教学的评价进行尝试。
1.重视思维能力的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原理,形成一定的技能,还必须经历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等过程,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掌握有条理的思维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养成他们自学的习惯。(3)加强学生直观操作,让他们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2.重视作业设计的评价
新课程下,数学作业的功能除了传统功能外,更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活化作业评价”,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3.重视考试的评价
在减负增效的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出台了许多关于“考试”的禁令。其实,笔者认为,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本身并不应该列为“违禁品”,关键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评价“考试”,使“考试”的功能由“目的”转化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份好的试卷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考查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所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了解他们的听课效率、作业态度、审题能力等。教师每次设计的检测卷,学生做起来好像都不难,然而稍不留神就会失掉好多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每次检测后,查找不足,补缺补漏,改进学习方法,比把目光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更为重要;对于一时粗心或对考试结果感到不满意的,允许学生申请重考。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又保护了学生自尊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对试卷的分析,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诸如“学生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等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补救和改进。
三、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有时也根据学生实际有选择的让家长参与评价,以架起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1.学生自我评价
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因此,平时注重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自我判断、不断反思,从而找出自身发展的“不足点”进行改进,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内在的动力。
2.同学互相评价
小学生往往计较分数和等级,互评时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刺”与“指责”。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淡化分数、等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尽力找出别人的“闪光点”后,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与改进的方法,使互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互动氛围。
3.家长参与评价
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学习评价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就会敷衍了事。因此,指导家长了解一些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引导家长如何把握孩子的“变化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孩子从中也能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外在的支持。
4.教师综合评价
尽管教师的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每个学生对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往往会有一个定位,定位的准确与否往往关系着学生对待学习的努力程度,而这个定位通常又和教师的综合评价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其“个性特点”来评价学生,尽量让学生感到每一句话都针对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白下一步的进与退。教师综合评价时要做到褒贬适宜,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进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催生剂。
(责编杜华)
一、 评价的导向——赏识、激励
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的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肯定评价为主、否定评价为辅的原则,并努力使其适度,尽量用鼓励代替批评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觉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一般要做到以下两点:
1.真诚倾听学生的语言交流
倾听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要做到认真、专注、不分心,要允许学生把话讲完。教师通过真诚的倾听,及时察觉学生发言的准确性,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评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智慧地把握课堂的有效生成
在关注学生语言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课堂的瞬间变化,抓住机遇,睿智评价,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一半。展示作品时,有名学生画了半个月饼。教师问:“你们同意他这样表示吗?”有的学生说这样是一半,有的说不是一半,教师肯定的评价:“这位同学画的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只不过只画半个月饼能准确表示谁是谁的一半吗?”这位学生马上明白了道理,应该先画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一半。接着他又急不可待地将半个月饼一分为二,指着一小块说:“这一小块表示半块月饼的一半。”如果教师直接否定评价,那么这位学生还愿意继续往下探究吗?还会有这么精彩的生成吗?教师只有把握住每一个让学生感动的细节,将之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才能进一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评价的内容——贯穿全程
传统教学评价的形式主要是考试,人们总用一张试卷来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一位教师的能力。大家都围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动,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根据课改要求,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内容对有效教学的评价进行尝试。
1.重视思维能力的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原理,形成一定的技能,还必须经历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等过程,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掌握有条理的思维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养成他们自学的习惯。(3)加强学生直观操作,让他们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2.重视作业设计的评价
新课程下,数学作业的功能除了传统功能外,更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活化作业评价”,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3.重视考试的评价
在减负增效的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出台了许多关于“考试”的禁令。其实,笔者认为,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本身并不应该列为“违禁品”,关键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评价“考试”,使“考试”的功能由“目的”转化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份好的试卷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考查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所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了解他们的听课效率、作业态度、审题能力等。教师每次设计的检测卷,学生做起来好像都不难,然而稍不留神就会失掉好多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每次检测后,查找不足,补缺补漏,改进学习方法,比把目光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更为重要;对于一时粗心或对考试结果感到不满意的,允许学生申请重考。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又保护了学生自尊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对试卷的分析,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诸如“学生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等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补救和改进。
三、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有时也根据学生实际有选择的让家长参与评价,以架起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1.学生自我评价
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因此,平时注重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自我判断、不断反思,从而找出自身发展的“不足点”进行改进,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内在的动力。
2.同学互相评价
小学生往往计较分数和等级,互评时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刺”与“指责”。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淡化分数、等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尽力找出别人的“闪光点”后,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与改进的方法,使互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互动氛围。
3.家长参与评价
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学习评价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就会敷衍了事。因此,指导家长了解一些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引导家长如何把握孩子的“变化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孩子从中也能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外在的支持。
4.教师综合评价
尽管教师的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每个学生对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往往会有一个定位,定位的准确与否往往关系着学生对待学习的努力程度,而这个定位通常又和教师的综合评价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其“个性特点”来评价学生,尽量让学生感到每一句话都针对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白下一步的进与退。教师综合评价时要做到褒贬适宜,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进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催生剂。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