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秋黄梨之乡”——漯河源汇区“雪中雪”牌晚秋黄梨种植专业村大刘镇南王村所产的黄梨甜酸适口、汁多爽脆,远销周边省、市,美名在外:南王村近70%的农户约40%的耕地进行晚秋黄梨套种,种植面积900多亩,直接带动大刘镇23个行政村1000余户种植,年产果品3000余吨,亩收益达1.5万元。2009年,南王村种植户均年收益3.2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
在南王村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的同时,“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也正在源汇区林业局的倾力打造下做大做强,漯河市首家“雪中雪”牌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注册成立。一条以林果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也开始惠及源汇区农民。
这是近几年来,源汇区林业局围绕三农和全区中心工作大局,切合乡情实际和市场前景,通过培育基地上规模,建立中介组织联农户,开拓市场强驱动,指导服务作保障等多种举措及“公司+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倾力打造林果产业品牌的结果。
建立园区上规模,切合乡情育品牌
“品牌打市场,规模出效益”。
在大刘镇南王村,不少种植大户都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单打独闹、摸索中种植是顾虑重重,产果后又要走街串巷地叫卖;现在好了,有政府支持,有林果专家指导,有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上千亩的种植面积全属“订单”产品,品牌就是广告,坐家不动还能卖好价钱。
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起步于2005年。是该村刘西民、李晚锦等几位村民自发引进的新品牌梨树品种。
当初他们坐车到外地或市里学技术,自己坐着火车购树苗;期间或是种植技术不到位、管理有差错;或是种植品种不适应和套种不科学合理;有失败的,有效益不高的,也有种植成功的;大刘镇政府及时邀请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到南王村调研。
在得知晚秋黄梨挂果早,见效快,耐存放,耐低温,不腐烂,适应性强,且果品个大,果质优,核小无渣,味香甜的基础上,林业局技术人员结合该果品种植技术与适应环境,对南王村土地进行抽样测验,发现非常适合晚秋黄梨种植。
结合南王村村民急盼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单位亩产效益,再加上该果树属矮化系列,又适合多种农作物套种(前期可套种小麦、大豆、蔬菜等作物)且有村民成功种植经验便于典型带动的有利氛围,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河北等大中城市考察,得知晚秋黄梨市场前景看好,价格昂贵,每公斤最低6~8元。
区林业局的调研报告,引起区农委主任、林业局局长彭惠民的高度关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多次到大刘镇实地考查,又亲自拟定向区委区政府所做的“大刘镇发展晚秋黄梨可行性报告”,此举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决定以大刘镇南王村为基地,进行辐射带动,形成晚秋黄梨种植园区,并培育打造晚秋黄梨种植品牌,促进土地升值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为林业局实施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区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闫华锋为组长,以森防站站长王月妹、技术员刘清江为骨干的工作队,迅速进驻南王村宣传动员,指导帮扶。
当年发展晚秋黄梨种植农户100余户,种植面积扩大到300多亩。后来,几位祖籍在该村现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也看好晚秋黄梨种植,或返租耕地,或与农户联手,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800多亩,并带动该镇和周边乡村种植,在漯河市工商局注册了“雪中雪”晚秋黄梨商标品牌。同时他们带着果品进北京积极争取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定证书”的认证。
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
培育一个种植品牌,还要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出效益。而做大做强种植品牌,需要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源汇区林业局积极调动、利用各方力量打造“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
——政府驱动。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林果经济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把发展优质林果种植列入区政府中、长期“六区一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规划,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引导广大农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培育种植专业村、专业镇开拓宽松环境。
——基层联动。激发专业乡镇、专业村的种植积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支持上以及宣传发动、市场营销上加大倾斜力度;区林业局以南王村为重点,积极配合大刘镇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引导村两委干部、科技带头人不仅在种植上有规模,还有在管理及技术运用上作表率,在带动农户上作奉献,从而体现出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介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农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运行体系,以种植大户,热心服务、有一定责任意识的种植带头人为协会或合作社组织人、牵头人。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晚秋黄梨为产业,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为种植户建立果园面积、果品产量、销售价格档案,提供技术服务,实行网络管理,以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运输的经营模式,为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为强化品牌优势打下基础。
发挥职能,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保品牌
确保“品牌”质量,提升品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源汇区林业局打造和做强“雪中雪”晚秋黄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区林业局重在发挥职能、多渠道服务上下工夫,在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上做文章。
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结合园区种植的具体情况,结合广大种植户的呼声与心愿,结合市场营销形势需求,他们组织有关单位及时收集、修订各种标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雪中雪”晚秋黄梨品牌标准化种植提供了一整套运作模式。
——完善种植技术标准体系。收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结合实际,聘请市林业园艺局果树种植高级工程师,制定《晚秋黄梨技术要点》农业地方标准并装订成册,印发到专业村,为示范基地晚秋黄梨统一了种植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以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以环保、农业、种子检测站等检测机构为依托,构建并形成了晚秋黄梨种植安全质量检测网络。经过近四年对晚秋黄梨种植的多次检测,均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产品远销省内外。
——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领导组织,组建了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利用农业服务中心、质检标准网站协会等媒体及中介组织,及时发布晚秋黄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和销售信息,保证农民能够按照市场要求来种植晚秋黄梨,提高了晚秋黄梨种植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该体系规定了项目监管的内容、依据、措施和主体等,在梨的品种选择、收获、出售等环节建立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保证了晚秋黄梨种植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技术培训指导体系。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等措施,对基层干部和农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
——完善协调管理服务体系。联系农资销售公司,向广大种植户推广配套使用优质农药、农肥。并推行“技术产量双负责”的服务模式,与乡镇和技术服务小组签订责任书,实行技术、产量双负责制度,随时解决栽培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晚秋黄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全过程配套服务。
如今,爽脆适口的“雪中雪”晚秋黄梨正在给越来越多的源汇区果民带来财富和幸福。
在南王村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的同时,“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也正在源汇区林业局的倾力打造下做大做强,漯河市首家“雪中雪”牌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注册成立。一条以林果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也开始惠及源汇区农民。
这是近几年来,源汇区林业局围绕三农和全区中心工作大局,切合乡情实际和市场前景,通过培育基地上规模,建立中介组织联农户,开拓市场强驱动,指导服务作保障等多种举措及“公司+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倾力打造林果产业品牌的结果。
建立园区上规模,切合乡情育品牌
“品牌打市场,规模出效益”。
在大刘镇南王村,不少种植大户都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单打独闹、摸索中种植是顾虑重重,产果后又要走街串巷地叫卖;现在好了,有政府支持,有林果专家指导,有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上千亩的种植面积全属“订单”产品,品牌就是广告,坐家不动还能卖好价钱。
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起步于2005年。是该村刘西民、李晚锦等几位村民自发引进的新品牌梨树品种。
当初他们坐车到外地或市里学技术,自己坐着火车购树苗;期间或是种植技术不到位、管理有差错;或是种植品种不适应和套种不科学合理;有失败的,有效益不高的,也有种植成功的;大刘镇政府及时邀请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到南王村调研。
在得知晚秋黄梨挂果早,见效快,耐存放,耐低温,不腐烂,适应性强,且果品个大,果质优,核小无渣,味香甜的基础上,林业局技术人员结合该果品种植技术与适应环境,对南王村土地进行抽样测验,发现非常适合晚秋黄梨种植。
结合南王村村民急盼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单位亩产效益,再加上该果树属矮化系列,又适合多种农作物套种(前期可套种小麦、大豆、蔬菜等作物)且有村民成功种植经验便于典型带动的有利氛围,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河北等大中城市考察,得知晚秋黄梨市场前景看好,价格昂贵,每公斤最低6~8元。
区林业局的调研报告,引起区农委主任、林业局局长彭惠民的高度关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多次到大刘镇实地考查,又亲自拟定向区委区政府所做的“大刘镇发展晚秋黄梨可行性报告”,此举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决定以大刘镇南王村为基地,进行辐射带动,形成晚秋黄梨种植园区,并培育打造晚秋黄梨种植品牌,促进土地升值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为林业局实施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区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闫华锋为组长,以森防站站长王月妹、技术员刘清江为骨干的工作队,迅速进驻南王村宣传动员,指导帮扶。
当年发展晚秋黄梨种植农户100余户,种植面积扩大到300多亩。后来,几位祖籍在该村现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也看好晚秋黄梨种植,或返租耕地,或与农户联手,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800多亩,并带动该镇和周边乡村种植,在漯河市工商局注册了“雪中雪”晚秋黄梨商标品牌。同时他们带着果品进北京积极争取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定证书”的认证。
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
培育一个种植品牌,还要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出效益。而做大做强种植品牌,需要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源汇区林业局积极调动、利用各方力量打造“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
——政府驱动。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林果经济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把发展优质林果种植列入区政府中、长期“六区一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规划,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引导广大农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培育种植专业村、专业镇开拓宽松环境。
——基层联动。激发专业乡镇、专业村的种植积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支持上以及宣传发动、市场营销上加大倾斜力度;区林业局以南王村为重点,积极配合大刘镇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引导村两委干部、科技带头人不仅在种植上有规模,还有在管理及技术运用上作表率,在带动农户上作奉献,从而体现出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介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农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运行体系,以种植大户,热心服务、有一定责任意识的种植带头人为协会或合作社组织人、牵头人。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晚秋黄梨为产业,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为种植户建立果园面积、果品产量、销售价格档案,提供技术服务,实行网络管理,以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运输的经营模式,为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为强化品牌优势打下基础。
发挥职能,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保品牌
确保“品牌”质量,提升品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源汇区林业局打造和做强“雪中雪”晚秋黄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区林业局重在发挥职能、多渠道服务上下工夫,在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上做文章。
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结合园区种植的具体情况,结合广大种植户的呼声与心愿,结合市场营销形势需求,他们组织有关单位及时收集、修订各种标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雪中雪”晚秋黄梨品牌标准化种植提供了一整套运作模式。
——完善种植技术标准体系。收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结合实际,聘请市林业园艺局果树种植高级工程师,制定《晚秋黄梨技术要点》农业地方标准并装订成册,印发到专业村,为示范基地晚秋黄梨统一了种植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以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以环保、农业、种子检测站等检测机构为依托,构建并形成了晚秋黄梨种植安全质量检测网络。经过近四年对晚秋黄梨种植的多次检测,均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产品远销省内外。
——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领导组织,组建了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利用农业服务中心、质检标准网站协会等媒体及中介组织,及时发布晚秋黄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和销售信息,保证农民能够按照市场要求来种植晚秋黄梨,提高了晚秋黄梨种植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该体系规定了项目监管的内容、依据、措施和主体等,在梨的品种选择、收获、出售等环节建立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保证了晚秋黄梨种植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技术培训指导体系。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等措施,对基层干部和农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
——完善协调管理服务体系。联系农资销售公司,向广大种植户推广配套使用优质农药、农肥。并推行“技术产量双负责”的服务模式,与乡镇和技术服务小组签订责任书,实行技术、产量双负责制度,随时解决栽培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晚秋黄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全过程配套服务。
如今,爽脆适口的“雪中雪”晚秋黄梨正在给越来越多的源汇区果民带来财富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