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待后人论定何需五百年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位艺术评论家眼中,吴湖帆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不仅回答了当时“中国画向何处去”的时代疑问,也为我们当下的文化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世家
  吴湖帆,一个书画拍卖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名字,也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代大家。近年来,沪上多所学术收藏机构聚焦“吴湖帆现象”,但在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看来,目前对于吴湖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1894年,吴湖帆出生于苏州的簪缨世家。也正是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祖父吴大澂时为湖南巡抚,主动请战,结果大败而归,不得不革职回乡。
  吴大澂回到名贤聚集、人文荟萃的家乡苏州,朝夕弄翰于春草闲房,与友朋过着书画自娱的生活。他致力于金石书画鉴藏,成为江南一带金石书画界执牛耳的人物。


  不仅祖父系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吴湖帆的外祖父沈韵初也出自川沙望族,富于收藏,父母也精通绘画。吴湖帆幼承庭训,耳濡目染。他6岁发蒙,随陆恢摹习花果,12岁时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就读。后入苏州草桥中学读书,学画于胡石予、罗树敏等人。此后专心于画业,也常与当地名流士人诗文唱和。
  “书斋里的贵族,画室里的文人”,毛时安以此形容吴湖帆。因其特殊的家世,吴湖帆的笔墨中独有温文尔雅、不染世俗,但又端正堂皇的气象,这种高雅贵气与生俱来,为其他画家所不能摹似;另一方面,吴湖帆又是典型的传统文人。他情趣高雅,涵養深厚,书画之外,精于诗词,钟爱戏曲,作有《佞宋词痕》十卷传世。诗书熏陶下的笔墨,自有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气韵。
  守正
  显赫家世给吴湖帆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耳濡目染与得天独厚。在美术史学者、画家汤哲明看来,“自呱呱坠地之日起,吴湖帆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使命,或者说,被打上了特殊的烙印”。
  山水画向来是中国画的大宗。明代董其昌以禅喻画,提出“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笔法上,北宗主要用勾斫,南宗则用渲淡;设色上,北宗多青绿重色,南宗多水墨浅色;内容上,南宗多秀丽山水,北宗多奇峰大石;更重要的是,南宗重意趣、气韵,笔致秀润,多文人画面貌。北宗则重功力,用笔干硬,多院画风格。
  事实上,元代赵孟頫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后,自元至明,江南文人画已然自成风格。汤哲明形容:江南文人山水画经沈孟渊、杜东原而沈石田,如幽涧潺潺绵延至明代中叶,随着江南尤其是苏州经济的崛起,收藏风气的大兴,日渐成熟,成为正宗,并生发为以吴越地区为核心的一种富有优越感的地域人文意识。
  与此同时,这也激发了另一派活跃于扬州、南京、黄山、新安等地的文人花卉、山水画风与之分流。到清中期,江南画坛清晰地勾勒出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吴历)、恽(恽寿平)为“正统”,以及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八怪(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为代表的“野逸派”两大派。
  吴湖帆的祖父吴大澂,是延续并弘扬“吾吴正统”的重要力行者。自幼被家族寄予厚望的吴湖帆,自然成为此一道的继承者。


  20岁那年,吴湖帆初涉“四王”,得窥门径,遂着力于山水画。此后由“四王”上溯恽、吴、戴熙、明四家及元人,日益精进。世家子弟对传统与生俱来的归属感,令吴湖帆自觉地以正统自居。尽管他临摹过野逸派如石涛等人的多幅画作,也十分欣赏野逸派的以奇制胜,但他个人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始终坚守正道,于传统之中“聚精会神”。
  出新
  1924年,因战乱频仍,吴湖帆举家从苏州迁居上海,与同学陈子清合办书画事务所,以画谋生。
  当时的上海画坛,吴昌硕如日中天。1927年,吴昌硕去世,吴湖帆继之而起,声誉渐隆,及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众望所归,成为当时的海上画坛领袖。
  显然,吴湖帆之所以能成为画界一代宗主,仅靠“守正”是无法达到的。如果说吴湖帆艺术生涯的前一阶段,由戴熙而四王、吴、恽、董其昌及至唐伯虎、文徵明一脉,基本未跳出明清正统派的范畴;那么后一阶段,以《云表奇峰》为转折,吴湖帆取法宋元,杂糅贯通南、北两宗之长,可谓是入古出新。


  1936年,吴湖帆的《云表奇峰》甫一问世便引起轰动。画中,远峰一抹直入云中,成排的松杉覆盖着中景的山体,楼阁掩映在丛翠之中,近景溪流淙淙,远景水汽与云雾氤氲一片……吴湖帆在南宗基础上通融北宗,从而逸出明末“南北宗论”的桎梏,开创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这次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关键“一跃”,与吴湖帆的另一身份——鉴藏家不无关系。


  在二十世纪众多画家中,吴湖帆以鉴赏之精闻名遐迩,有“一只眼”的美称。吴湖帆22岁时娶妻潘静淑。潘氏为吴门贵族,递藏潘祖年、潘祖荫家族所藏金石书画。吴湖帆集吴、沈、潘三大家族几代人的递藏于一身,眼界辽阔,亦逐渐形成精湛深厚的鉴定能力。加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廷覆灭,曾聚拢于清宫的珍贵文物大量流出,吴湖帆得以接触大量书画珍品。
  1934年,当局拟择选文物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吴湖帆受故宫邀请,前往北京鉴定文物。这次北京之行,吴湖帆见到了诸多深藏故宫多年的宋元明清各大家真迹,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宋画。
  眼界决定手笔。正是在此之后,吴湖帆的书风和画风以及鉴藏方向发生重大转移。他领略到北宗的独特风格,从而窥破扑朔迷离的南北宗屏障,又结合上海20世纪30年代珠光宝气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绿绘画面貌。
  自信
  在毛时安看来,吴湖帆的突破藩篱、融会贯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谓“不动声色的创新”。
  20世纪初的中国,中西激烈碰撞,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与阵营都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同样,文化领域也在变革中寻找方向。
  受新文化运动以及西洋画传入的影响,传统的以娱情自赏为目的的文人绘画备受冲击,美术界面临着新旧更迭、中外交替的局面。许多人在用行动“发声”:以康有为、陈独秀、鲁迅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派”,反对明清以来文人画的程式语言和价值观,提倡以西方科学主义为基础的写实体系,寄希望于西方艺术之力,以写实与光影改变中国画的颓势;蔡元培、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则为“融合派”,强调中西调和、洋为中用,重新审思文人画在中国美术传统中的地位和价值,以“改良”思路开创新风。
  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之下,吴湖帆依然守正持中,主张保存古代艺术与文人画的精髓,并身体力行地从传统深处发掘中国画的内在精神与价值。这显然是一条与时代逆向而行的道路,他孜孜以求的“不动声色的创新”,也无异于顽固守旧的确凿证据。
  也正由于此,在经历了前期的绚丽灿烂之后,吴湖帆陷入了长时期的寂寥之中。1968年,吴湖帆不堪“文革”冲击,含冤去世,留下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的叹息。


  事实上,待后人论定何需五百年,甚至无需五十年。近年来,吴湖帆的价值逐渐被重新发现。
  以当下的眼光来看,当年幸有吴湖帆、吴子深、陈师曾、金城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坚守传统本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益走向极端的“美术革命”思潮,方才留存住中国绘画的传统正脉,并使得后来中国画的发展走向更加理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
  “在文化迷失了赖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时,吴湖帆坚定的文化自信显得格外突出。”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看来,吴湖帆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不仅回答了当时“中国画向何处去”的时代疑问,也为我们当下的文化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987年,我由国家公派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生物酶的基础和产业化研究,在创办山东尤特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任美国农业部终身研究员。创业十多年来,公司
期刊
摘要:本文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特点出发,就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消耗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项目规模朝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而工程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种必要的经济活动,能够有效的节约社会劳动、提高
目前初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与日俱增,学习压力巨大,学习任务繁重.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不尊重生命,对生命出现漠视的态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初中语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环境监测的预警工作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近些年来,我们国家许多地区经常会有大面积空气污染的情况出现.为了尽可能减少其
我觉得艺术这个东西是需要一定立场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立场,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谈,这个立场是文化的立场。另一个是文化,我们的艺术需要一个形式。我们中国绘画也不仅仅就是文人画,它有很多种类,包括民间的,包括我们农民的画,你能说它不是中国画吗?其实它也是在中国文化这个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一种(绘画),不同层次的绘画。  我们今天讲的书法与画的关系,实际讲的就是宋以来的文人绘画的发展,这个发展影响到今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人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
摘要: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作用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本文首先阐释了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深远意义,反思了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加入WTO,不仅给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挑战,而且也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向前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WTO的各种游戏规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