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iPad和Kindle称霸的年代,一个私人藏书室能有多酷呢?
以大胆的视觉造型出名的英国设计师盖瑞·卡德把工作室搬到伦敦东区的公寓后,和合作14 年之久的同事产生了分歧,这位合伙人建议按书脊的颜色来摆放书籍,卡德觉得这么做说明自己根本不读书,买书纯粹是为了装饰,对他来说书是用来翻看的,不是堆在屋子里面等着落灰的。对坚持建立自己个性化图书室的卡德来说,纸质书籍的触感永远不能被电子书代替。
曾几何时,图书如此稀缺,以致必须被锁链拴在书桌上。经过印刷术革命纸质书泛滥的浪潮之后,如今我们的时代迈入数字化,几百本甚至几千本书都可以储存在手掌大小的阅览器上。在这个iPad和Kindle称霸的年代,精美图书也终将成为富人才有的享受,因为针对任何一个主题认真建立一个图书室,不花上几十万美金是不可能。那么定制一个私人藏书室能有多酷呢?
个性密码
在数字化时代,藏书的意义已经很难自圆其说了,想读的书大多都有电子版的,藏書还有什么意义呢?如今很多个人和机构都选择把自己的珍贵藏书数字化,书籍最终都会数字化吗?英国数据学家拉里·梅森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她只收藏有特殊情感意义的书,或者是朋友写的书。宜家已经改变了自己经典的比利书架,该家具巨头认为未来人们会在书架上摆放物品来取代书籍。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人们购买书籍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出版商开始制作更加精美的书籍。曾经有人预测昂贵的精装书会消亡,但是恰恰相反,它更加繁荣起来。人们在电子阅览器上读畅销书,但是还是会买精装书,有时是为了把它们放在书架上,有时候是作为礼物送人,如今的人们还是需要被实体书所围绕。
尽管我们知道内容才是重点,但有一个事实,简单了当却无法回避:书真的很美,而且它们的确能提升一间屋子(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整幢楼)的氛围。如今在电子书时代,精装书为人们提供了另外的选择。电子书的出现不但没有冲击精装书,相反刺激了它的繁荣。
建立自己的私人家庭图书室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整理藏书能给人带来安慰,但是恋人分手之后的分书则令人心碎。而两个人组建家庭之后的藏书组合更会变幻出新的个性。
尼基·布朗是伦敦的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她积攒了几千本书,大多排列在房间各处的书架上,有些不过是侦探小说,有的书已经读得卷边了,但是她还是舍不得扔掉,她觉得这些书是她曾经阅读过的物理见证,而且她喜欢住在放满了书的房子里。布朗的前男友打算搬进来一起住,他觉得藏书是布尔乔亚的爱好,是某种对学问的炫耀,两人因此没能走到一起。
克里斯托弗·福伊尔是福伊尔书店的董事长,对于自己收藏了55年的1.2万册图书,他有自己独特的分类体系。这些书有自己的家——位于法国南部的图书室,离福伊尔夫妇的住处不远。福伊尔先生按照主题分类书籍,比如中美洲分为阿兹特克、玛雅、托尔特克,奥尔梅克,萨波特克,然后每一主题下按作者的名字排列。
福伊尔先生的家庭图书室是有关古代史和另类考古学的宝库,所谓的另类考古学也被有些学者称为伪考古学,比如有关美洲在哥伦布之前就和欧洲和亚洲联系的理论。福伊尔先生还有另外一处藏书室,位于英国一所12世纪的古老修道院内,里面收藏着他的另外5000册羊皮质地的书籍和中世纪的手抄本。
迈克尔·莫瑞茨是美国风险投资家,著名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的合伙人。在莫瑞茨湾区的房子里,上千本书堆积如山。“一旦书进了家门,那么就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席之地。我从没舍弃过任何一本书,他们就这么慢慢沉积下来。我的书按照主题和兴趣排列,但是所用的方式肯定会让一个图书管理员为之哭泣” 。莫瑞茨先生说。
对于爱书之人来说,纵使书脊残破,它们身上依然散发着读书人曾经留下的爱意的光晕,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想要让福伊尔和卡德把自己的藏书换成在Kindle上的触摸屏,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对他们来说电子书根本不算书。
亚当·李是位摄影师,他最近在进行一项名为“身份证”的摄影项目,拍摄个人的藏书。肖像摄影只能告诉人们主人公的外貌特征,而个人的藏书则会显露出主人的内在个性,李说他曾在天主教教堂里拍摄了一位教士的藏书,里面既有宗教文学和哲学书也有休闲小说。这正好印证了个人是多么复杂的综合体。
JD·麦克拉奇是一位诗人,还是耶鲁大学创作课的兼职教授,他相信现在依旧能够找到古代人对书籍热爱的遗存,他说,当你走进一家的门,至少会发现一处丑陋的家具,上面摆放着大多数主人没有读过的书,这处地方依旧扮演着罗马人家族神龛的角色。
灵感和权力来源
亚当·李和JD麦克拉奇在过去三年里造访了21个国家的84所图书馆,编纂了从古代至今的图书馆设计史料。 《图书馆:世界史》(The Library: A World History)这本书中包含了世界各国高等学府以及公共和私人图书室的发展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亚当·李和JD麦克拉奇不能进入商界大亨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叱咤风云的执行官们对他们的图书馆太保密了,甚至比性生活和银行户头还保密。
耐克的同事们很少知道创始人菲尔·奈特办公室后面有他的私人图书馆。要进去,你得脱鞋、弯腰,天花板很低,空间狭小,里面的图书主要涉及亚洲历史、艺术和诗歌。也许其中就藏有其以1000美元起家缔造了百亿美元的体育王国的秘密。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部分出售了他的收藏,据说他对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有着“无尽的兴趣”。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神秘主义诗人和艺术家,一个疯狂的幻想家。也许将来历史学家们能够从乔布斯的图书馆中追踪出IPhone的灵感来源。
VISA创始人及名誉CEO迪伊·霍克先生1984年离开自己的生意,然后只关注自己图书馆的墙。在加州山顶别墅中他为自己的图书建造了梦幻般的2000平方英尺的长廊。他坐在伟大的西方哲学家和小说家中,边读书边思考着万物。直到九年之后的1993年。霍克看到了一本书:这就是米歇尔·沃尔德普鲁的书《复杂性: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霍克在谈到他到开始阅读该书的导轮部分时说:“当时我丝毫没有料到,未来人生道路另一番的美好事物已在此乍露端倪”。1994年,霍克结束隐居,开始与学术界交流混序理论,并创办了混序联盟组织。
私人图书室还可追溯出统治者的权力根源。热衷于大帝国梦想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罗马史围绕着,她本人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有一本书被锁起来,钥匙藏在她卧室,只有她和宫廷人员才能阅读其法文版,那就是马基雅维利关于如何推翻共和国的论文《君主论》。丘吉尔在落选后回到他的图书室抚平伤口,读了六年书后又重掌权力。
总之,伟人们读书可不是跟着市场潮流,他们读15世纪的书籍,有关气候、埃及的干旱,甚至看闪族人的泥版复件。对知识和权力的追求导致他们囤积书本,并建立一座迷宫似的个性化私人图书室。
以大胆的视觉造型出名的英国设计师盖瑞·卡德把工作室搬到伦敦东区的公寓后,和合作14 年之久的同事产生了分歧,这位合伙人建议按书脊的颜色来摆放书籍,卡德觉得这么做说明自己根本不读书,买书纯粹是为了装饰,对他来说书是用来翻看的,不是堆在屋子里面等着落灰的。对坚持建立自己个性化图书室的卡德来说,纸质书籍的触感永远不能被电子书代替。
曾几何时,图书如此稀缺,以致必须被锁链拴在书桌上。经过印刷术革命纸质书泛滥的浪潮之后,如今我们的时代迈入数字化,几百本甚至几千本书都可以储存在手掌大小的阅览器上。在这个iPad和Kindle称霸的年代,精美图书也终将成为富人才有的享受,因为针对任何一个主题认真建立一个图书室,不花上几十万美金是不可能。那么定制一个私人藏书室能有多酷呢?
个性密码
在数字化时代,藏书的意义已经很难自圆其说了,想读的书大多都有电子版的,藏書还有什么意义呢?如今很多个人和机构都选择把自己的珍贵藏书数字化,书籍最终都会数字化吗?英国数据学家拉里·梅森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她只收藏有特殊情感意义的书,或者是朋友写的书。宜家已经改变了自己经典的比利书架,该家具巨头认为未来人们会在书架上摆放物品来取代书籍。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人们购买书籍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出版商开始制作更加精美的书籍。曾经有人预测昂贵的精装书会消亡,但是恰恰相反,它更加繁荣起来。人们在电子阅览器上读畅销书,但是还是会买精装书,有时是为了把它们放在书架上,有时候是作为礼物送人,如今的人们还是需要被实体书所围绕。
尽管我们知道内容才是重点,但有一个事实,简单了当却无法回避:书真的很美,而且它们的确能提升一间屋子(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整幢楼)的氛围。如今在电子书时代,精装书为人们提供了另外的选择。电子书的出现不但没有冲击精装书,相反刺激了它的繁荣。
建立自己的私人家庭图书室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整理藏书能给人带来安慰,但是恋人分手之后的分书则令人心碎。而两个人组建家庭之后的藏书组合更会变幻出新的个性。
尼基·布朗是伦敦的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她积攒了几千本书,大多排列在房间各处的书架上,有些不过是侦探小说,有的书已经读得卷边了,但是她还是舍不得扔掉,她觉得这些书是她曾经阅读过的物理见证,而且她喜欢住在放满了书的房子里。布朗的前男友打算搬进来一起住,他觉得藏书是布尔乔亚的爱好,是某种对学问的炫耀,两人因此没能走到一起。
克里斯托弗·福伊尔是福伊尔书店的董事长,对于自己收藏了55年的1.2万册图书,他有自己独特的分类体系。这些书有自己的家——位于法国南部的图书室,离福伊尔夫妇的住处不远。福伊尔先生按照主题分类书籍,比如中美洲分为阿兹特克、玛雅、托尔特克,奥尔梅克,萨波特克,然后每一主题下按作者的名字排列。
福伊尔先生的家庭图书室是有关古代史和另类考古学的宝库,所谓的另类考古学也被有些学者称为伪考古学,比如有关美洲在哥伦布之前就和欧洲和亚洲联系的理论。福伊尔先生还有另外一处藏书室,位于英国一所12世纪的古老修道院内,里面收藏着他的另外5000册羊皮质地的书籍和中世纪的手抄本。
迈克尔·莫瑞茨是美国风险投资家,著名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的合伙人。在莫瑞茨湾区的房子里,上千本书堆积如山。“一旦书进了家门,那么就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席之地。我从没舍弃过任何一本书,他们就这么慢慢沉积下来。我的书按照主题和兴趣排列,但是所用的方式肯定会让一个图书管理员为之哭泣” 。莫瑞茨先生说。
对于爱书之人来说,纵使书脊残破,它们身上依然散发着读书人曾经留下的爱意的光晕,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想要让福伊尔和卡德把自己的藏书换成在Kindle上的触摸屏,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对他们来说电子书根本不算书。
亚当·李是位摄影师,他最近在进行一项名为“身份证”的摄影项目,拍摄个人的藏书。肖像摄影只能告诉人们主人公的外貌特征,而个人的藏书则会显露出主人的内在个性,李说他曾在天主教教堂里拍摄了一位教士的藏书,里面既有宗教文学和哲学书也有休闲小说。这正好印证了个人是多么复杂的综合体。
JD·麦克拉奇是一位诗人,还是耶鲁大学创作课的兼职教授,他相信现在依旧能够找到古代人对书籍热爱的遗存,他说,当你走进一家的门,至少会发现一处丑陋的家具,上面摆放着大多数主人没有读过的书,这处地方依旧扮演着罗马人家族神龛的角色。
灵感和权力来源
亚当·李和JD麦克拉奇在过去三年里造访了21个国家的84所图书馆,编纂了从古代至今的图书馆设计史料。 《图书馆:世界史》(The Library: A World History)这本书中包含了世界各国高等学府以及公共和私人图书室的发展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亚当·李和JD麦克拉奇不能进入商界大亨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叱咤风云的执行官们对他们的图书馆太保密了,甚至比性生活和银行户头还保密。
耐克的同事们很少知道创始人菲尔·奈特办公室后面有他的私人图书馆。要进去,你得脱鞋、弯腰,天花板很低,空间狭小,里面的图书主要涉及亚洲历史、艺术和诗歌。也许其中就藏有其以1000美元起家缔造了百亿美元的体育王国的秘密。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部分出售了他的收藏,据说他对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有着“无尽的兴趣”。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神秘主义诗人和艺术家,一个疯狂的幻想家。也许将来历史学家们能够从乔布斯的图书馆中追踪出IPhone的灵感来源。
VISA创始人及名誉CEO迪伊·霍克先生1984年离开自己的生意,然后只关注自己图书馆的墙。在加州山顶别墅中他为自己的图书建造了梦幻般的2000平方英尺的长廊。他坐在伟大的西方哲学家和小说家中,边读书边思考着万物。直到九年之后的1993年。霍克看到了一本书:这就是米歇尔·沃尔德普鲁的书《复杂性: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霍克在谈到他到开始阅读该书的导轮部分时说:“当时我丝毫没有料到,未来人生道路另一番的美好事物已在此乍露端倪”。1994年,霍克结束隐居,开始与学术界交流混序理论,并创办了混序联盟组织。
私人图书室还可追溯出统治者的权力根源。热衷于大帝国梦想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罗马史围绕着,她本人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有一本书被锁起来,钥匙藏在她卧室,只有她和宫廷人员才能阅读其法文版,那就是马基雅维利关于如何推翻共和国的论文《君主论》。丘吉尔在落选后回到他的图书室抚平伤口,读了六年书后又重掌权力。
总之,伟人们读书可不是跟着市场潮流,他们读15世纪的书籍,有关气候、埃及的干旱,甚至看闪族人的泥版复件。对知识和权力的追求导致他们囤积书本,并建立一座迷宫似的个性化私人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