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人生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李可染画院名誉理事长唐双宁先生的作品展于2018年9月在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展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赞誉和反响。唐双宁先生早年研习狂草,后来研习写意画,如今开始研究抽象画的创作。笔者希望通过此次采访,让读者对抽象派画作有新的认知,同时让读者对唐双宁先生的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关键词】唐双宁 狂草 写意画 抽象画
  按:唐双宁,现为中国金融文联、书协、美协、作协名誉主席,李町染画院名誉理事长、研究员,中华涛词学会顾问,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8年9月15口,“阳关三叠——唐双宁百幅捐赠作品展”在李可染画院美术馆举办,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赞誉和反响。作为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唐先生来说,这次退出领导岗位后的首展可谓是华丽转身,让他找到人生中另外一种境界。唐双宁早年研习狂草,后来研习写意画,如今开始创作抽象画。抽象需要创造力,对于作画人是,对于看画人亦是,正如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堂吉诃德,抽象画给予我们遐想的空问,这正是抽象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一直认为,每位艺术家的创作特点,一定与其经历不可分割。唐双宁的画作,描绘祖国大地,描绘春夏秋冬,层次分明,一望无际,抽象与色彩交织,视觉冲击感强烈。既有柔和的唯美,又有具象的分明,还有宛如印象派般的迷离,更有风起云涌、鹤唳、惊心的悚然,是什么样经历和感受可以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唐双宁先生进行了采访。
  史青岳(以下简称“史”):唐理事长,您好,首先恭喜您的《阳关三叠——唐双宁百幅捐赠作品展》在李可染画院成功举办,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此次展览题为“阳关三叠”,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呢?
  唐双宁(以下简称“唐”):《阳关三叠》是中国古代十大古琴曲之一,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因一个曲调反复叠唱三次,故称“阳关三叠”。我借用“阳关三叠”为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比喻我人生的三个阶段。我的第一叠是30岁之前,上学、当工人的时期。第二叠是从事金融行业的30多年。而今退出领导岗位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是第三叠的开始。
  诗书画印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基本素养,也是我一生的爱好,我酷爱文史哲以及艺术,由于之前在金融岗位工作,艺术只能当作我的业余爱好。而如今退休后,我可以每天沉浸在这些爱好之中,乐此不疲。李可染画院对我抬爱有加,给了我很好的条件让我专心作画,我很感激,我希望自己人生的第三叠可以在文化艺术方面实现一个“新我”。我刚开始创作抽象画心里也没底,不知道社会认不认可,没想到这次展览效果很好,给了我更大的信心。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先生说我的抽象作品有未来性,有探索性,会有讨论的价值。
  史:您最先研习书法,在狂草方面颇有造诣,而后开始创作水墨画,如今开始创作抽象画,请讲讲您的艺术探索道路。
  唐:我过去长期酷爱狂草,通过大量的读帖来学习书法,在读了百家字帖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我认为艺术的学习要走进去、走出来。走进去是指学习,比如读帖、临帖,那么当学习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走出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只要掌握这门艺术的规律,认识它的本质,就易如反掌。
  这些年我又爱上了绘画,在狂草基础上,我开始创作写意画。十几年前,我见到画家老甲先生的一本画册,老甲先生以画马见长,我认为他的马已经超出了传统大写意的范畴,马的头腿尾蹄就如同狂草的横竖撇捺点,我便产生画马的冲动,于是便开始画马、牛、鹤、鸭、鹅等这些写意画。关于鹤的画法是很偶然间产生的灵感,我去农村看望父母,突然有了创作的冲动,但没有笔和毡布,怎么办?我就在塑料布上用鸡毛掸子画,鹤的效果就出来了,还挺好。
  那么在塑料布作画,它会洇湿,索性我就一泼水,用笔和泼墨创作,这就是我此次展览“水墨大美”系列的创作灵感。还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用旧挂历的背面作画,就创作出“宇宙万象”抽象系列的灵感,像是宇宙爆炸时和人类诞生前的状态。这些都是偶然的,当然这种偶然中也存在必然。我最早从理性角度接触抽象绘画是在20年前,我到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欣赏毕加索的“哥尔尼卡”,当时从艺术角度并未看懂。后来毕加索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说:“你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你听的懂吗?”我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突然茅塞顿开,也逐渐对抽象画产生了兴趣。抽象画存在的意义不是像不像,而是美不美、雅不雅,你可以尽情的想象她是什么,她象征着什么,她意味着什么。不过我当时并没有开始抽象画的创作,真正开始大量创作抽象画是在我退休以后。
  可以说,我从书法到写意画,再到抽象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实践过程。
  史:您现在对抽象画有何理解?它与具象画有何不同?
  唐:我认为人类的绘画艺术大体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是具象艺术,比如中国写实的工笔画和西方古典主義;第二是意象艺术,比如中国的大写意和西方印象派;第三是抽象艺术。三个阶段既是相互交叉,又是依次递进的。抽象艺术又可分为广义抽象艺术,即东西方共有的抽象艺术(书法即最典型的东方抽象艺术)和狭义抽象艺术,即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可以说,抽象与具象是相对应的一种生命形态,所谓抽象就是抽出心中之象、抽出事物的本质,并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把人们从具象、意象的固化审美中解放出来,给人们提供多元的审美空间,不把人们的审美思维固化在一个具体的物体上。而且任何东西都有抽象状态,抽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抽象。
  具象画是由画家引导,抽象画是把审美权交给观众,虽然画家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他要把审美权交给观众,观众觉得它像什么那就是什么,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体会不同的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确定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审美观和认识,这就是抽象和具象的区别。抽象艺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有些外国的抽象画,虽然直观看着有点丑,但是他也很美,美在哪儿?有一句话说,悲剧是因美被打碎,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抽象与具象,本质上都是在表达情感。比如我的“T抽象”系列作品,一类是更接近于中国传统水墨的“水墨大美”系列,另一类是介于中西方绘画之间的抽象作品,我是想表达我内心激烈的审美情感和对世界的探知乐趣。有时候,越是无边无际,就越让人惊奇,越让人神往,捉摸不定。其实有时候人们的情感就是这样,无法言语,无法诉说,不知何时来,亦不知何处往,而这些抽象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喜欢抽象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沈鹏先生曾为您题写“双宁飞狂草,字也如其人,不求衣冠楚,但教性情真”,您是对狂草情有独钟吗?您认为大众如何欣赏草书?
  唐:是的,草书可以表达人类最真性情的那部分。文字本身就是抽象,所以书法也是一种抽象。书法的种类有很多,所谓真如站,行如走,草如奔。真就是楷书,楷书像一个人站立,行书像一个人走路,草书像一个人奔跑,所以说草书应该是最难的,但也是最美的。草书又分为章草、今草、狂草,如果说草书是书法艺术的巅峰,那么狂草又是草书的巅峰。唐代的张旭和怀素开创了狂草的先河。
  书法,首先要看章法,所谓章法就是整体布局,然后再看字体的结构是否准确。草书有其固定的符号,这种固定符号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是乱写,这里有一个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然后再看笔力,书法讲究线条的功夫。
  史:您创作狂草、大写意和抽象画,您认为三者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唐:从内心来说,这些创作都是抒发胸臆、一吐为快;从表现形式上来说,这些创作都是表现美,给人一种美感。
  史:写意画和抽象画都有自身的艺术精神,您如何找对自己的“路子”?
  唐:创作不要被技术束缚,当然你必须掌握写意画和抽象画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画本身的东西,技术只是手段。在我的“水墨大美”系列中,我是以写意为内在逻辑,用抽象作为表现形式,以此来呈现大美的意境。
  史:您目前是以创作抽象画为主?
  唐:是的,我认为抽象派绘画应该是目前最高雅的绘画艺术,是引领世界潮流的,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与观众有互动,观众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进去,这样就把审美放大了。当然了,也可能由于它的抽象,使得很难为多数人所理解。
  史:在您从事艺术和抽象艺术中,哪些人对您影响比较深?
  唐:中国的大家中,第一位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苏东坡,我是以他为楷模的。苏东坡首先是一名行政官员,其次他是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苏东坡走过的地方我都走过,他对我的影响很深。第二位是齐白石,齐白石在70岁还能衰年变法,这点我很敬佩,这让我也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年龄。第三位是毛主席,我小时候没有特别多的帖可临、可读,只有读一些毛主席的诗词,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光芒万丈,所以我受毛主席的书法影响比较大。第四位是李叔同,李叔同有三次转身,第一次是从纨绔子弟转到维新变法人士;第二次转身是从政治转到艺术,他到日本学艺术,创作歌词、诗词、书法等,参加演出,才华横溢;第三次是他在艺术上还能继续攀登高峰时突然出家了。第五位是赵无极,他的画作对我很有启发,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水墨与西方的油画结合起来,他的抽象画中带有中国元素,所以我在向他学习,把中西文化结合起来。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家和艺术巅峰,我认为,赵无极的作品在如今可称为艺术巅峰。
  在外国的大家中,第一位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达芬奇,他的知识面非常广博,精通数学、物理、解剖学、化学等各种学科。第二位是毕加索,刚才我也提到他了。第三位是丘吉尔,他非常博学,不仅是政治家,还爱好美术、历史、文学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第四位是波洛克,他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他的创作与中国书法有些相似。第五位是德库宁,我很喜欢他的创作线条和画面,他的抽象作品,我认为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史:您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像毛主席、周总理、苏东坡、李白、杜甫等伟人的路您基本全部走过,这些足迹让您有什么人生体验?
  唐:首先我不是特意的专门去走,而是每到一处,他们的足迹我都想去感染一下,几十年日积月累,就走过了这些伟人走的路。书画表现形式是用毛笔在创作,但本质是你心灵的真善美和对哲学的认知,你的世界观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没有这些基础,很难表现出真善美。毛笔只是一种寄托,根基的东西是你的世界观。
  史:您說过,艺术是人类回家之路,艺术最本真的东西就是美,那您认为艺术可以普及吗?
  唐:真正的高雅艺术是小众在欣赏,当然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社会和艺术家的引导,会有更多人爱好高雅艺术,但是它很难为所有人欣赏。但是从广义上来讲,人人都离不开艺术。高雅艺术的普及是建立在普罗大众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上,在境界极大提升后,才能对美学有新的认知。
  各种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音乐是听觉艺术,书法绘画是视觉艺术,建筑也是视觉艺术,艺术是从人的感官、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方面划分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但艺术本质上都是心灵艺术。艺术是人类的回家之路,工业化、现代化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应该说也异化了人类。人类的耳朵本来是听美好的声音,人类的眼睛本来是观看美好的图画,但是今天的人类已经失去这种诗意人生,所以只有艺术才能使人重回本真。
  史:感谢您接受这次采访,期待看到您更多色彩绚烂的抽象画作品。
其他文献
采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受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遺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  骆芃芃:十年来,中国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
期刊
【内容提要】“源与流——马尾胡琴传统形态展示音乐会”呈现了蒙古高原从东到西的马头琴、潮尔、叶克勒、察哈尔黑力、厄鲁特黑力等五种马尾胡琴传统形式的独奏、合奏、伴奏形态,体现了马尾胡琴“同源多流、一体多元”的特点以及当下马尾胡琴活态传承的多样模式。  【关键词】马尾胡琴 同源多流 一体多元 活态传承  2019年8月25日,作为“首届中国内蒙古马头琴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源与流——马尾胡琴传统形态展
期刊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基本延续着1942年毛泽东《在延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突出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艺路线;中国美术工作者的创作一直以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为主线。这个过程经历了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工农兵艺术的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中,政治对艺术语言的改造和艺术家激昂的创作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作为群众艺术馆等宣传机构的组织作用本文也有涉及。  
期刊
【内容提要】南乐是广西桂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器乐形式,也是历史积淀深厚,传播范围较为广泛的传统乐种。本文从民族音乐学角度来思考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民间音乐行为——桂林南乐如何在大的社会环境下,以隐蔽的却与人们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方式,持续传承与发展下来,桂林南乐在努力保留自身“小传统”的传承过程中,在政府、学者等外力作用下如何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桂林南乐 民间乐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从莫尔吉胡同一文章相隔45年的两个版本着手,探究了音乐界对“马头琴”这一概念的认识与再认识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人们脑海中“马头琴”概念内涵的变化,更是整个音乐理论界趋向文化多元论、相对论的体现,同样也是马头琴艺术腾飞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莫尔吉胡 概念 马头琴 马头琴类  1959年,莫尔吉胡从上海调到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随即出任该校音乐科主任、副校长。1962
期刊
【内容提要】舞台版大奏鼓将大奏鼓的原生形态从原有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中剥离出来,将其置身于“传统舞蹈”的概念和舞台场景中,注重其世代相传的继承属性和历史沿传下的外在特性,进而按照这些概念来提炼大奏鼓的传统元素和基因进行编排,最终形成一个纯粹的“传统”样态,作为其展现、保存、传承、传播的基本形态。所以原生环境中的大奏鼓追求“实用性”“自娱性”和即兴式表达:而舞台版的大奏鼓则追求“传统性”“表演性”和程
期刊
【内容提要】歌仔戏是土生土长于台湾的传统艺术,它从大陆漳州锦歌调子中吸取养分,又回流福建。百年来,尽管各类新兴艺术不断涌现,歌仔戏却依旧活跃于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渐形成内台精致歌仔与庙口民戏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演文化。台湾歌仔戏团多为民营剧团,各团的演出并不固定在某剧院乃至某区域,在演员流动演戏、观众追随其后的持续互动中,催生出丰富而生动的社区文化。  【关键词】歌仔戏 历史变迁 观演文化  
期刊
【内容提要】笔者多年推动音乐数典中心工作,参与音乐典藏相关国际社群活动,本文汇总整理所见所闻,从伦理规范的建立、专业工作环境的建构、以及永续发展的思考等三个面向,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分别在音乐纸质与影音类档案建立的历程故事来等几个部分,对音乐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做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音乐档案伦理规范工作环境永续发展  前言  “档案”是前人走过所留下的痕迹,过往人、事、物“记忆”的存留纪录,人类思
期刊
【内容提要】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是傣族人民在特定社会和历史语境中形成的实用艺术形式,其历史可追溯到十四世纪。至今,傣族慢轮制陶仍保留着原始制陶的一些特征。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得到了一定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双版纳景洪市曼飞龙村寨内的慢轮制陶技艺的田野调查,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对其现代发展境遇、制作技艺与社会功能的转变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非遗 傣族 慢轮制陶技艺 
期刊
【编者按】历经千百年的探索与流变,马头琴以其鲜明的符号与语言,向世人述说草原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2019年8月16日至2019年9月8日,为期24天的“首届中国·内蒙古马头琴艺术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此次活动共举办了十五场系列音乐会和马头琴学术论坛、马头琴制作艺术展览会、马头琴音乐新作品征集与展演等活动,集中展现了当今马头琴艺术的发展成就。活动汇聚了国内外老中青少四代马头琴演奏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