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yo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哥窑,属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其时代、产地、性质,与官窑的关系,乃至对历代文献记载的认识以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相关遗物看法等方面一直是中国陶瓷界悬而未解的谜题。2010年11月16-19日,应浙江龙泉青瓷节的邀请,在导师带领下,至龙泉参加《中国古哥窑文化研究会》研讨,探讨原始哥窑值得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把原始哥窑瓷器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关键词:原始哥窑;性质;青瓷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04-02
  
  一、哥窑与章氏关系
  相传章生一在龙泉琉田主烧一窑,所产瓷器为“黑胎、紫口铁足、青色釉、有开片”,这些特征与溪口窑址出土的黑胎青瓷相吻合。
  关于“哥窑与章生一的关系”自明代开始出现于多部文献中,为学术界广泛引用,主要有:明·陆深《春风堂随笔》,明嘉靖四十年《浙江通志·卷八地理志》,明嘉靖四十五年郎瑛《七修类稿续编·卷六》,清顺治《龙泉系志·古迹》等。
  在民国后,引述中增加了二章之父,例民国刘大杰《宋人散札》:“章村根……是宋代瓷器制造的集大成者……汝窑创始人,其作品主要供给皇室和儒、道、佛志士……两子各撑一方瓷窑(哥窑、定窑)”;陈万里先生在考察龙泉窑后曾说到:“大窑村里有窑神庙,我曾去朝拜过,龙泉地区的烧窑人都奉章家兄弟为窑神,开窑必须拜祭,每年正月,当地的木偶戏团还会走乡串户演出章家兄弟的故事”;叶放在《大窑寻梦》中认为“大窑人公认的制瓷先师章有福(也有文讲是章村根,如上文)来自河南汝州府,二个儿子章生一和章生二生在大窑,长大后,生一主持‘哥窑’,生二主持‘弟窑’”。
  章氏后人章树长先生提出一个新的切入点:“研究章生一、生二还要提到一个人,即章溢,对于龙泉青瓷的高峰,章溢是功不可没,不过章氏族谱中未提及章生一、生二。”章树长的研究是想从章溢、章生一、生二和青瓷的联系找到蛛丝马迹。这种说法还需进一步论证。
  现在学术界多认同“龙泉大窑没有章氏的蛛丝马迹”其实不然,在大窑出土的匣钵上,有“章”字,在明代一件印花的花印上有“章氏”(私人收藏),这类实物标本还是可以证明,章氏家族一直在延续烧造瓷器,并非杜撰。
  二、关于哥窑窑址是否在龙泉问题
  早有陈万里先生在龙泉考察中,首先承认龙泉是哥窑的产地,只是哥窑窑址是先有大窑,后有溪口,还是先有溪口,后有大窑,产生疑问而已。“哥窑属于龙泉,并且应该从南宋早期开始追踪,曾在小梅小学后边有一个窑址,找到很多制作精细的薄胎厚釉标本,推测哥窑的第一个发源地是这里,从窑具来看,采用北宋的土泥巴垫饼,估计从北宋的技术慢慢延续,演变到溪口窑紫金土含量高的垫饼。”这一窑址虽未经过考古发掘,但实物标本还是可以作为其中一个依据。
  作者随导师也去到一处窑具垫饼、标本堆砌的山坡---溪口窑,此地距溪口村2公里、墩头村1公里,窑址位于瓦窑垟山东面的山坡上,坡中间低,南北两边各有窑床和瓷片堆积坑,沿途一路走来有若干窑址,但唯有此处是宋代窑址。
  根据窑址标本以及项宏金收集的标本来看,溪口所出土的标本同文献记载的“章生一”主烧一窑的瓷器所具备的特征相吻合,证明文献所记载的“哥窑”产品确实存在,保守一点推测,或许溪口窑应该就是哥窑窑址吧,实物是最有说服力的,目前还是等到溪口窑的系统考古发掘之后再来进一步判定吧。
  三、哥窑性质的分析
  对于哥窑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存有诸多的议论,以往学术界比较能够接受宫廷中“金丝铁线”是真正的哥窑,有待商榷。若把传世哥窑当成宋代哥窑包括官窑的母本来研究,是不科学的,据称从上仁儿元代窑址中发现有仿哥窑产品,那么传世哥窑产品是不是在景德镇,或者由一些民间仿古的艺人制成呢?完全有可能,如当今的云和县、叶氏哥窑做出的产品能在某些拍卖公司拍出数十万元人民币,这证明哥窑产品以假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
  因此我们将文献中提到的哥窑称为原始哥窑,其实比较原始哥窑与传世哥窑的标本,就可以对比出,原始哥窑胎土含有的紫金土非常结实,而釉土比较松软,久埋土中,釉收缩不一致,氧化慢慢形成自然的现象,“金丝铁线”是由内向外开裂,呈现出来;而传世哥窑肯定是经过后加工,龟裂、开片生硬,现代仿古中就有“墨汁加茶水”做旧。
  此外“仿官”之说也是不成立的,在宋代,如此精致的瓷器制作,一般人在经济上根本承受不了,而且仿官窑,要冒的政治上的风险极大,也只能是皇帝,才会将观赏性置于实用性之上;虽然没有哥窑在宋时是官窑的记载,不过从地理人文环境角度来看,龙泉是南宋官用瓷的烧制中心,宫廷设窯烧造,一定是在技术基础雄厚的窑区,并且南宋宫廷用瓷,80%都是龙泉出的;另外如果瓷器若是官窑烧造,像三足炉、五管灯、豆一类的祭祀用器的生产规模可见一斑,在杭州郊坛下、老虎洞出土器物中没有这一类祭祀用器,反而在大窑、溪口则有很多,如此说来,若非龙泉是官用瓷窑区,又如何解释向来被宫廷重视的祭器在龙泉的出现?
  四、哥窑文化研究方法
  围绕文献中所说来推测哥窑仍是片面。其实文献考古是研究的一个基础阶段,只需要提取古籍文献中的共音,如年代指向、基本特征等,重点应是具体史实和事实的分析,分析当时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各方面因素,自北宋早期至南宋高峰期,在经历了元朝政治动荡,这个历史发展过程要仔细推敲,再依据实物标本,比对出符合特征的窑址。
  研究哥窑,更要先对龙泉青瓷文化发展有一个清晰地了解:自唐五代开始,龙泉的制瓷工匠们,吸收越窑、瓯窑等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淡青釉瓷器,这批瓷出于大窑金村窑区制瓷者的手里,给皇宫提供了所谓秘色瓷之称的瓷器,当然,这也是离不开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本土天然的瓷土、釉土、高温土,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是天然的优势和制瓷工匠的聪明智慧,造就龙泉千年瓷韵;也同时支撑了各朝代的宫廷用瓷和财政收入,在宋庄绰《鸡肋编》也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表明其它窑的衰落,处州龙泉窑的崛起,其器供吴越国钱氏王朝所用,对外贸易中也用大批出口瓷去换回银两进入钱氏王朝的国库。在金村出了一件瓷片,上刻有“天福秋,修建窑炉试烧官物大吉”,从这十三个字来看,窑工们为了烧出更好瓷器,以一种祭天的形式,来期望能为朝廷烧出更精美的瓷器来,此种种迹象证明,从五代龙泉的制瓷工匠们就为皇宫里烧瓷器。
  另外,还有一种猜想:南宋的宰相何执中,是龙泉人,恰巧龙泉哥窑、弟窑在南宋时达到顶峰,认为何致中与龙泉青瓷的发展可能有联系,虽然道光年间的《龙泉县志》现存日本,这块文献资料目前比较空白,但对于我们梳理哥窑文化历史发展脉络拓宽了思路。
  五、项宏金收藏哥窑标本赏析
  项宏金是“吴三春会所”的创办人,几十平米的二居室,品茗赏瓷,体现一位“草根”收藏家对于青瓷的痴迷。他收藏的都是龙泉出土的达到官窑器水准的青瓷碎片。看上去,这些碎片的确是非常不一般的东西,虽然全是不大的碎片,但薄胎厚釉,有紫口,也有铁足的碎片,有些开片为金丝铁线,这是明显的古哥窑特征。多为大窑、溪口窑、小梅窑的瓷片,每一件都非常有代表性。
  
  结束语:短短的几天经历、丰富的瓷片标本和精彩的研讨为我们所受益:哥窑开片,其裂纹肌理乃自然形成,非人工所能及。我们将在继续关注溪口窑发掘的同时,集思广益,将原始哥窑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放,大窑寻梦[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
  [2]陈万里.瓷器与浙江[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46.
  [3]宋庄绰.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城市的环境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里的环境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同时也包括人文环境和建筑设施环境。本文就这三点环境建设的意义加以分析,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环境进行论述。  关键词:宜居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建筑设施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以NCBI已登录的鸡β-防御素7(登录号:NM_001001194)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鸡β-防御素7基因,目的基因与pET32a载体相连,构建表达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
通过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扫描电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对锻造态QAl10-5-5铝青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和管板是换热器管程和壳程之间的惟一屏障,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连接质量决定了换热器的质量优劣和使用寿命,是换热器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
高考违规其实是一个很广义的说法,能够够得上在国家高考中违规的行为,恐怕就是作弊。由于现行法律尚没有明确的罪名与高考作弊行为相对应,高考作弊也只能算是违规。  据教育部初步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期间共查获违规人数2645人,占考生总人数的万分之二点六,其违规率首次降低到万分之三以下,为近十年来最低。这也就是说,在过去十年里,每万名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里至少会出现三例违规行为,比照全国考生总数计算,这不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