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预测因素及模型构建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预防性造口永久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需要权衡和考虑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风险。为方便临床评估,本研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采取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1例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低位直肠腺癌、行LISR并行预防性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结直肠多原发癌、因肠梗阻或出血或穿孔而行急诊手术者以及未完成18个月的随访者。其中男性258例,女性113例,年龄(58.8±11.2)岁,体质指数(23.7±3.1)kg/m2。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约7∶3的比例选择23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剩余97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本组病例均在术前由造口师确定造口部位,选择距离回盲部30 cm的末端回肠行预防性造口。观察全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建模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临床因素。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定义为术后18个月时患者预防性造口无法还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

331例LISR患者中,共37例(11.2%)最终预防性造口永久化,其中建模组26例,验证组11例。37例患者无法还纳造口的原因包括:吻合口漏不愈合或吻合口漏导致的狭窄(16例,43.2%)、远处转移(16例,43.2%)、无法耐受二次手术(3例,8.1%)、放射性直肠狭窄(1例,2.7%)和肛门功能恢复不良(1例,2.7%)。建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肿瘤低分化、cT3分期以及合并远处转移与预防性造口永久化有关(均P

其他文献
肠造口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术式,对于腹壁厚、肠系膜短而增厚的肥胖患者或腹部膨隆的梗阻患者(困难造口),建立一个无张力且血供良好的造口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术前认真规划,包括造口位置标记、对所有替代方案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技术细节的关注,将有助于在困难条件下制作一个良好的造口。对于肥胖患者在肠造口手术中应注意:从腹壁切口拉出的肠管必须没有张力,造口肠袢血供良好,以及垂直切开腹壁各层结构并垂直拉出肠管。对于结直肠梗阻患者,建议腹部造口切口直径不超过3cm,以避免术后肠管退缩后容易发生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以上。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及腹部CT。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包括:造口方式(造口肠管选择、造口与腹膜的关系、造口位置选择及造口孔径)、手术时间及患者自身因素等。预防造口旁疝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预防性放置补片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能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补片材料类型可能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腔镜下Sugarbaker法修补造口旁疝。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造口旁疝仍需高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预防性造口是减少直肠癌术后症状性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约1/5的预防性造口存在无法还纳即预防性造口永久化问题,超出医生和患者的预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原发肿瘤进展、围手术期死亡、肛门功能不良和患者意愿等。导致预防性造口永久化可能的因素包括有症状的吻合口漏、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新辅助治疗、肛门功能、肿瘤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以及医院因素等;涉及新辅助治疗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随访期。充分的医患沟通决策、完善的肿瘤评估及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要避免吻合口漏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的预测至关重要。而新辅助放化疗、保护性造口和腹腔镜手术等常见操作,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尚存争议。通过术中对吻合口血供的辅助判断,如吲哚氰绿成像或血流动力学超声等,有望实现吻合口漏的源头控制。根据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引流液性状以及外周血、引流液和肠道菌群的检测,识别其中高危因素如发热、腹泻和感染指标增
为防治和减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临床医生往往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做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学界对预防性造口手术的争议颇多,包括造口适应证、造口并发症、造口还纳时机和还纳方式以及还纳技巧等。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及自身经验,从预防性造口的还纳时机、还纳方式和还纳相关并发症三个方面对还纳技巧进行详细探讨,以提高我们对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手术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还纳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
吻合口漏始终是困扰结直肠外科医生的一个顽疾,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并未降低其发生率。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吻合口漏高危因素被发现。如何高效而系统地组合利用这些孤立的风险因子并量化之,给临床提供科学的吻合口漏风险预警,从而帮助术者制定围手术期预防策略,对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目前,结直肠吻合口漏的预测模型大体可以分为预后型模型(术前和术中用于预测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和诊断型模型(早期预警,辅助提高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率)两类。针对结直肠吻合口漏的防治策略主要有控制基础疾病和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期刊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3种治疗方案对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性结直肠梗阻、病理证实为腺癌、影像学评估可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者;排除多发结直肠癌、拒绝手术和合并腹膜炎或者肠梗阻支架置入前存在肠穿孔者。研究共纳入89例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
目的了解外科医师对于肠造口管理的观念、重视程度、手术策略及操作习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全国范围内涉及肠造口手术的各级医院。目标科室包括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急诊及其他涉及肠造口手术的科室。调查对象需为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并参与过造口手术的外科医师。问卷包括肠造口相关的5个维度:人员资质及科室培训、对造口并发症的重视程度、造口定位与造口位置选择、造口手术习惯、操作细节和对造口相关技术了解及使用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通过微信链接
目的探讨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预防性单腔回肠造口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符合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术适应证,排除年龄>80岁、基础疾病复杂、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肠管末端血液供应不良以及肠管末端严重水肿或感染严重者。其中2021年10月1日前治疗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法进行回肠造口(传统法造口组,60例);2021年10月1日以后治疗的患者,采用两针法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