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针对手工活动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提出了美术手工艺术重要性,是一个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活动,而创造性只有在开放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充分论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创新教育 手工创造力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98-01
一、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手工设计创新的潜能呢?
1.设計多样性的导入环节,如游戏、故事、录像、实物、音乐、角色扮演、参观、猜谜语、比赛等。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难以形成学与习的有机结合,过多的注重学而忽视了习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情境,针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行学习,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智慧,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为青少年成长建立起文化及其知识的基础,形成独立之思想,自由的思考能力。
2.从情感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实效性。
从情感入手能培养学生对粘土活动持久的兴趣,以家庭互动、同伴合作的方式开展手工活动是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的最佳途径,将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整合,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步形成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努力创造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创造环境,使教师及其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态度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根据自身具备的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美术创新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课程资源
——素质课程教育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数来源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生命载体形式和非生命载体形式。
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想整个活动实施后产生的效应,以此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实效意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效意识,形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培养方向。
2.提倡合作学习,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不可能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内部,需要的仅仅是唤起知识,使之达到意识的境界。合作学习是学习者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并因集体的成就而获得奖赏。它是一种教导学习者互相喜欢和互相关心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产生集体关注、以及“集体为个人,个人为集体”的理念。
3.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注重评价审美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加以引导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在美术作品中学会审美。让学生与优秀艺术品对话,促使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4.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术真正的内涵与乐趣。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三、书院式教育与学堂教育区别:在于注重自修和注重讲授
美术手工课,源于书院式教育,依靠学生的自己主观学习的愿望,学生喜爱并愿意去克服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取得优秀的成果;学堂式教育授课方式老师指手画脚的灌输,学生目瞪口呆的听讲源于欧洲教育的救急方式(《胡适全集》第二十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赞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耐心、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想象力。
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手工活动通过学生灵巧的双手,塑造出各种不同形象的物品,富有生命力且可爱至极、形态各异,充分展示出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象和独到的创意,可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实践精神。这些没有生命的可爱造型被学生内在的美好愿望和感受及内心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正如詹森主编的《History of Art》前言说:“没有一种别的学科邀请我们在历史时空里更广阔地遨游,也没有一种别的学科更能传达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持续感,或人类之间的密切关连…”在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教师针对手工活动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手工活动是一个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活动,而创造性只有在开放鼓励的环境中才能传递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持开放态度,并从学生的角度、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一起尝试新鲜事物,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与学生共同面对挫败,共同分享成功。
五、美术手工艺术存在的意义
这一个问题向我们模糊的感受提出挑战。艺术作品本身不能告诉我们它自己的故事。要经过不断的探求,利用文化史上的各种资料,上至宗教,下至经济学的帮助,才能使它吐露消息。这不仅适用于遥远的过去,也适用于20世纪。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第五篇是这样阐述的:“造型艺术各等不同的价值,每一级都相当于人体特征的价值。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一幅画或一个雕像的精彩的程度,取决于它所表现的特征的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年谱长编》作者:丁文江,赵丰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08.
[2]《梁启超家书》梁启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09-01.
[3]《潘光旦文集》潘光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
[4]潘光旦通才教育里提出《文史资料选辑》清华学堂.
【关键词】美术创新教育 手工创造力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98-01
一、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手工设计创新的潜能呢?
1.设計多样性的导入环节,如游戏、故事、录像、实物、音乐、角色扮演、参观、猜谜语、比赛等。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难以形成学与习的有机结合,过多的注重学而忽视了习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情境,针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行学习,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智慧,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为青少年成长建立起文化及其知识的基础,形成独立之思想,自由的思考能力。
2.从情感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实效性。
从情感入手能培养学生对粘土活动持久的兴趣,以家庭互动、同伴合作的方式开展手工活动是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的最佳途径,将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整合,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步形成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努力创造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创造环境,使教师及其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态度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根据自身具备的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美术创新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课程资源
——素质课程教育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数来源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生命载体形式和非生命载体形式。
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想整个活动实施后产生的效应,以此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实效意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效意识,形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培养方向。
2.提倡合作学习,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不可能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内部,需要的仅仅是唤起知识,使之达到意识的境界。合作学习是学习者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并因集体的成就而获得奖赏。它是一种教导学习者互相喜欢和互相关心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产生集体关注、以及“集体为个人,个人为集体”的理念。
3.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注重评价审美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加以引导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在美术作品中学会审美。让学生与优秀艺术品对话,促使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4.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术真正的内涵与乐趣。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三、书院式教育与学堂教育区别:在于注重自修和注重讲授
美术手工课,源于书院式教育,依靠学生的自己主观学习的愿望,学生喜爱并愿意去克服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取得优秀的成果;学堂式教育授课方式老师指手画脚的灌输,学生目瞪口呆的听讲源于欧洲教育的救急方式(《胡适全集》第二十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赞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耐心、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想象力。
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手工活动通过学生灵巧的双手,塑造出各种不同形象的物品,富有生命力且可爱至极、形态各异,充分展示出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象和独到的创意,可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实践精神。这些没有生命的可爱造型被学生内在的美好愿望和感受及内心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正如詹森主编的《History of Art》前言说:“没有一种别的学科邀请我们在历史时空里更广阔地遨游,也没有一种别的学科更能传达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持续感,或人类之间的密切关连…”在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教师针对手工活动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手工活动是一个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活动,而创造性只有在开放鼓励的环境中才能传递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持开放态度,并从学生的角度、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一起尝试新鲜事物,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与学生共同面对挫败,共同分享成功。
五、美术手工艺术存在的意义
这一个问题向我们模糊的感受提出挑战。艺术作品本身不能告诉我们它自己的故事。要经过不断的探求,利用文化史上的各种资料,上至宗教,下至经济学的帮助,才能使它吐露消息。这不仅适用于遥远的过去,也适用于20世纪。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第五篇是这样阐述的:“造型艺术各等不同的价值,每一级都相当于人体特征的价值。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一幅画或一个雕像的精彩的程度,取决于它所表现的特征的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年谱长编》作者:丁文江,赵丰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08.
[2]《梁启超家书》梁启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09-01.
[3]《潘光旦文集》潘光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
[4]潘光旦通才教育里提出《文史资料选辑》清华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