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学习;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真正认识到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成功教学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这一门功课感兴趣。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要真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的形成。
二、坚持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对他们多鼓励,多赞扬。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有可能产生一些奇特古怪的想法,教师对于这些想法要大胆鼓励,不要讥笑、否定这些想法。因为很多创新意识就蕴育在这些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观点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要迷信课本,不要崇拜权威,要敢于向他们挑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教学中要求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懂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凡是学生努力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给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四、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才可能激发出创新潜能。物理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这种好奇心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应该采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时教师对各种现象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与物理现象的时空状态相适应,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在做惯性小球的实验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这就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有的同学就说桌面上放一摞硬币,用钢板尺用力击打最下面的一个,上面的硬币还会留在原地;有的同学说曾经看见有人表演魔术,拿一个杯子压在100元人民币上,迅速抽调人民币,而杯子留在原地……我还鼓励学生做一做这些实验,当然有的同学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我们就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2、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教师通过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向,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探究性等。问题设计的途径要灵活,可以从实验现象、知识产生、现实生活、解题方法等方面提出来,类型要多样,可启发式、台阶式、连环式、辐射式等。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配备相同发动机的摩托车为什么比汽车快?(2). 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3)豪华汽车为什么比普通汽车起步快?……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从而探究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所受力的大小存在关系
3、活动教学法,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活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方法,它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为基本特征。活动教学甚至可以师生换位。新课程的小组学习为活动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必须好好利用。活动教学特别要上好实验课,改变你做我看,你讲我听,你写我记的现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其中。另外要抓好课外“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小实验,小制作,题材广,材料多。如在学习电路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短路的危害,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与电源构成通路时,结果会怎样?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反应热烈,有些学生说没有电流;有些说导线会烧断;有些说电源会发热等等。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干电池、导线探究刚才的猜测,结果同学们发现干电池发热,导线没断。我请学生解释导线未烧断的原因,话音刚落,一学生就提出用保险丝代替导线可能会断。后来尝试运用实验探究家用保险丝与干电池构成短路时的情况,实验结果是五节干电池未能引起保险丝熔断,但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提出:一节干电池能否引起某种导体的燃烧?有些学生说能,有的则说不能。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未想过,现在学生的争论激发了我的兴趣,在课外我与部分学生用实验探究终于得到二节干电池可以使5mm铅笔心发热冒烟的实验结果。当全班学生得知这个消息时,欢欣鼓舞,充分享受着自己猜想被证实的愉快体验。
4、过程教学法,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重视知识产生过程和学生认识过程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说在讲浮力部分时,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等。
五、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好习惯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要训练他们善于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还要训练他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怀疑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比较,以求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对学生思维成果应予鼓励。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学习;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真正认识到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成功教学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这一门功课感兴趣。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要真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的形成。
二、坚持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对他们多鼓励,多赞扬。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有可能产生一些奇特古怪的想法,教师对于这些想法要大胆鼓励,不要讥笑、否定这些想法。因为很多创新意识就蕴育在这些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观点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要迷信课本,不要崇拜权威,要敢于向他们挑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教学中要求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懂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凡是学生努力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给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四、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才可能激发出创新潜能。物理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这种好奇心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应该采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时教师对各种现象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与物理现象的时空状态相适应,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在做惯性小球的实验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这就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有的同学就说桌面上放一摞硬币,用钢板尺用力击打最下面的一个,上面的硬币还会留在原地;有的同学说曾经看见有人表演魔术,拿一个杯子压在100元人民币上,迅速抽调人民币,而杯子留在原地……我还鼓励学生做一做这些实验,当然有的同学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我们就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2、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教师通过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向,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探究性等。问题设计的途径要灵活,可以从实验现象、知识产生、现实生活、解题方法等方面提出来,类型要多样,可启发式、台阶式、连环式、辐射式等。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配备相同发动机的摩托车为什么比汽车快?(2). 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3)豪华汽车为什么比普通汽车起步快?……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从而探究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所受力的大小存在关系
3、活动教学法,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活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方法,它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为基本特征。活动教学甚至可以师生换位。新课程的小组学习为活动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必须好好利用。活动教学特别要上好实验课,改变你做我看,你讲我听,你写我记的现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其中。另外要抓好课外“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小实验,小制作,题材广,材料多。如在学习电路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短路的危害,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与电源构成通路时,结果会怎样?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反应热烈,有些学生说没有电流;有些说导线会烧断;有些说电源会发热等等。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干电池、导线探究刚才的猜测,结果同学们发现干电池发热,导线没断。我请学生解释导线未烧断的原因,话音刚落,一学生就提出用保险丝代替导线可能会断。后来尝试运用实验探究家用保险丝与干电池构成短路时的情况,实验结果是五节干电池未能引起保险丝熔断,但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提出:一节干电池能否引起某种导体的燃烧?有些学生说能,有的则说不能。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未想过,现在学生的争论激发了我的兴趣,在课外我与部分学生用实验探究终于得到二节干电池可以使5mm铅笔心发热冒烟的实验结果。当全班学生得知这个消息时,欢欣鼓舞,充分享受着自己猜想被证实的愉快体验。
4、过程教学法,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重视知识产生过程和学生认识过程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说在讲浮力部分时,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等。
五、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好习惯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要训练他们善于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还要训练他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怀疑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比较,以求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对学生思维成果应予鼓励。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