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在清溪沟,故乡的小河又叫清溪沟河。
清溪沟河蜿蜒曲折,绵延十多公里,滔滔河水,日夜奔腾,经年累月,在河道的拐弯处逐渐形成一个个深潭,这样的深潭在清溪沟河从头到尾不下20个,因此,过去有“养女莫嫁清溪沟,二十四道小河沟”之说。
故乡的小河曾留下我许许多多童年的乐趣。童年的我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河边的沙滩上追逐嬉戏,捡起圆薄光滑的石头在河面打水漂,看谁打得远。在这条小河里,也刻下了我跟父亲一起学钓鱼的回忆。记得我刚到知事的年龄,每逢夏天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浑浊上涨的时候,父亲总会带着我在房前屋后的土里挖一些蚯蚓,装在事先备好的空药瓶里,然后拿上用小水竹做成的钓鱼竿,背上用竹编的笆笼下河去钓鱼。每次钓鱼我们都是从最上边的潭开始,最容易上钩的是一种名叫黄角浪的鱼,它个头儿不大,每条只有一二两,身上无甲,长着两只尖尖的角浪,很容易划破人的手指,每当河水浑浊的时候它就会出来觅食,河水清澈的时候就躲在石板下或石缝里。刚到一个潭钓鱼,开始鱼儿上钩的频率较高,当钓到十来条左右的时候,上钩的频率就越来越低了,这时我们就顺着河流到下一个潭去钓,就这样,大半天时间就能钓到四五十条,然后提回家去,烧出一大盆鲜美的鱼汤,在那个生活极度困难的年代一家人也能饱餐一顿,全家人分享着我们父子俩钓鱼的收获,心里甜滋滋的。那时我常常盼天下雨,好下河去钓鱼,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养成了钓鱼的习惯,至今仍是我的一大爱好。
故乡的小河也承载着我儿时难忘的记忆和永久的痛。儿时的记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有一件事却令我终生难忘。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路过清溪沟河的斑竹潭,炎炎夏日,酷热难当,便不约而同地脱掉衣服下了河,由于我不识水性掉进了深水区,我的头在水中冒上冒下,水咕噜咕噜地往肚里灌,几个同学大声呼救,此时,在岸上已经穿好衣服的一个青年纵身跳进水中,托举着我游向岸边,把我救了起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表哥,从此,他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没有多久,表哥就参了军,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两年之后,表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打老山时,壮烈牺牲了。得到表哥牺牲的噩耗,我们整个清溪沟村的人都很悲痛,同时也为这位喝清溪沟河水长大的“真汉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的表哥就这样永远地留在老山那片土地上,留下了年迈的大姑和大姑父。真没有想到,表哥救我那一次竟成了我们的永别和留给我永久的痛。清溪沟河的水依然静静地流淌,我也渐渐长大成人离开了故乡,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逐渐懂得了“欺山莫欺水”的道理,养成了“知恩必报”的品德。逢年过节,我定会去拜望大姑和大姑父,代表表哥尽一份孝心,也遥寄上我对他的哀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小河滋养着清溪沟的人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结束了清溪沟人肩挑背磨的历史,人们再也不会为“二十四道小河沟”发愁,旅游环线四通八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各路商贾纷至沓来,沿河两岸鱼塘星罗棋布;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幢幢民居拔地而起,清溪沟人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故乡的小河,奔腾、歌唱,永不停息!
故乡的人民,淳朴、厚道,永远感恩!
清溪沟河蜿蜒曲折,绵延十多公里,滔滔河水,日夜奔腾,经年累月,在河道的拐弯处逐渐形成一个个深潭,这样的深潭在清溪沟河从头到尾不下20个,因此,过去有“养女莫嫁清溪沟,二十四道小河沟”之说。
故乡的小河曾留下我许许多多童年的乐趣。童年的我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河边的沙滩上追逐嬉戏,捡起圆薄光滑的石头在河面打水漂,看谁打得远。在这条小河里,也刻下了我跟父亲一起学钓鱼的回忆。记得我刚到知事的年龄,每逢夏天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浑浊上涨的时候,父亲总会带着我在房前屋后的土里挖一些蚯蚓,装在事先备好的空药瓶里,然后拿上用小水竹做成的钓鱼竿,背上用竹编的笆笼下河去钓鱼。每次钓鱼我们都是从最上边的潭开始,最容易上钩的是一种名叫黄角浪的鱼,它个头儿不大,每条只有一二两,身上无甲,长着两只尖尖的角浪,很容易划破人的手指,每当河水浑浊的时候它就会出来觅食,河水清澈的时候就躲在石板下或石缝里。刚到一个潭钓鱼,开始鱼儿上钩的频率较高,当钓到十来条左右的时候,上钩的频率就越来越低了,这时我们就顺着河流到下一个潭去钓,就这样,大半天时间就能钓到四五十条,然后提回家去,烧出一大盆鲜美的鱼汤,在那个生活极度困难的年代一家人也能饱餐一顿,全家人分享着我们父子俩钓鱼的收获,心里甜滋滋的。那时我常常盼天下雨,好下河去钓鱼,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养成了钓鱼的习惯,至今仍是我的一大爱好。
故乡的小河也承载着我儿时难忘的记忆和永久的痛。儿时的记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有一件事却令我终生难忘。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路过清溪沟河的斑竹潭,炎炎夏日,酷热难当,便不约而同地脱掉衣服下了河,由于我不识水性掉进了深水区,我的头在水中冒上冒下,水咕噜咕噜地往肚里灌,几个同学大声呼救,此时,在岸上已经穿好衣服的一个青年纵身跳进水中,托举着我游向岸边,把我救了起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表哥,从此,他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没有多久,表哥就参了军,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两年之后,表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打老山时,壮烈牺牲了。得到表哥牺牲的噩耗,我们整个清溪沟村的人都很悲痛,同时也为这位喝清溪沟河水长大的“真汉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的表哥就这样永远地留在老山那片土地上,留下了年迈的大姑和大姑父。真没有想到,表哥救我那一次竟成了我们的永别和留给我永久的痛。清溪沟河的水依然静静地流淌,我也渐渐长大成人离开了故乡,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逐渐懂得了“欺山莫欺水”的道理,养成了“知恩必报”的品德。逢年过节,我定会去拜望大姑和大姑父,代表表哥尽一份孝心,也遥寄上我对他的哀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小河滋养着清溪沟的人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结束了清溪沟人肩挑背磨的历史,人们再也不会为“二十四道小河沟”发愁,旅游环线四通八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各路商贾纷至沓来,沿河两岸鱼塘星罗棋布;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幢幢民居拔地而起,清溪沟人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故乡的小河,奔腾、歌唱,永不停息!
故乡的人民,淳朴、厚道,永远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