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的高中学校生物课时一般都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生物教学内容又比较多,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搞好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2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倡导者、诊断者”,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高中学校生物课时一般都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生物教学内容又比较多,高中生物教师要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要思考如何来定位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才能搞好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一、要具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搜集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的能力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感性材料主要有演示、实验、各种直观素材、教具(模型、标本)的图像观察和联系实际(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生产实践等)和教师的生动讲解。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搜集到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感性认识,这将有助于接下来老师的教学。如老师在讲解生物的种间“捕食”时,可以先举出身边的一些现象,比如羊吃草、狐狸吃兔子等,这就是教师搜集感性材料的过程。
二、要具备适时适当适量地设置疑问,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是由于学生知识面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学习中的有些知识问题学生可能很难发现,这就要求老师要适时适当适量地设置疑问,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一个教育家就说过这样的话:“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條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
三、要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剖析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学会在思考中正确理解知识的能力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内容是一个体系,各块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要想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运用,就要求学生必须剖析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把握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考怎么把知识内容转变为解题的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具备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四、要具备巧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在比较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求同、求异思维,深化知识内容教学的能力
学生能否把知识学会,学会所用时间的多少,要取决于学生对此内容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学习中还有许多对相似的概念的学习,有的一字之差,却表示两个不同的生命本质属性,如“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极核”与“极体”、“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原肠腔”与“原肠胚”、“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转氨基作用”与“脱氨基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学生想要正确学会它们,就必须学会比较相关知识,培养求同、求异思维。
五、要具备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表达方式多样化的能力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表达方式多样化的能力。把抽象的生物学内容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六、要具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理念。如,生物教学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是概念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实践和创新也是每位高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工作,除了要具备上述几点能力之外,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许多因素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各项教学工作也一定会圆满完成。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2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倡导者、诊断者”,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高中学校生物课时一般都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生物教学内容又比较多,高中生物教师要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要思考如何来定位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才能搞好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一、要具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搜集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的能力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感性材料主要有演示、实验、各种直观素材、教具(模型、标本)的图像观察和联系实际(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生产实践等)和教师的生动讲解。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搜集到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感性认识,这将有助于接下来老师的教学。如老师在讲解生物的种间“捕食”时,可以先举出身边的一些现象,比如羊吃草、狐狸吃兔子等,这就是教师搜集感性材料的过程。
二、要具备适时适当适量地设置疑问,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是由于学生知识面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学习中的有些知识问题学生可能很难发现,这就要求老师要适时适当适量地设置疑问,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一个教育家就说过这样的话:“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條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
三、要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剖析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学会在思考中正确理解知识的能力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内容是一个体系,各块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要想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运用,就要求学生必须剖析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把握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考怎么把知识内容转变为解题的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具备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四、要具备巧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在比较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求同、求异思维,深化知识内容教学的能力
学生能否把知识学会,学会所用时间的多少,要取决于学生对此内容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学习中还有许多对相似的概念的学习,有的一字之差,却表示两个不同的生命本质属性,如“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极核”与“极体”、“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原肠腔”与“原肠胚”、“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转氨基作用”与“脱氨基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学生想要正确学会它们,就必须学会比较相关知识,培养求同、求异思维。
五、要具备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表达方式多样化的能力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表达方式多样化的能力。把抽象的生物学内容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六、要具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理念。如,生物教学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是概念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实践和创新也是每位高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工作,除了要具备上述几点能力之外,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许多因素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各项教学工作也一定会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