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政策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端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研究,发展于各行各业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一门几乎全新的学科。可以认为,政策科学是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里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大、应用领域最广泛、实验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一、政策科学的由来和发展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现代意义上的政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政策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端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研究,发展于各行各业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一门几乎全新的学科。可以认为,政策科学是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里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大、应用领域最广泛、实验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一、政策科学的由来和发展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现代意义上的政策(科
其他文献
<正> 要探讨中国近代书评的起源,不可不对中国古代的图书评论活动和古典文献中类似于近代书评范畴的内容加以大略的考察.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的目的,要求对图书这种开物成务的资治之具,进行甄别与选择,做出适当的评价,而且往往首先要求对最高统治者皇帝本人以及太子提供这种服务.当然,这种评论也必然波及到社会中去,成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国语·楚语》中记载了公元前6世纪末申叔时对楚庄王贡献的教育太子的意见,就是对当时一些主
<正> 郑子瑜教授的《中国修辞学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的面世,标志着汉语修辞学经过漫长的跋涉,已经步入了成熟期和繁荣期. 1964年,郑子瑜先生应聘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这年5月30日在"东京中国语学研究会"上,郑先生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修辞学的变迁》.1965年,这篇讲稿及四篇短文合成一本小册子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这本约五万字的小册
<正> 人们往往说,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最终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而且决定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顺序.可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却大多是原来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至今还处在相对稳定和发展之中.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失灵,还是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合理性缺乏根据? 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正>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契机发动的,这种经营方式的变革为广大农民创造并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卷入商品经济洪流中的农民面临的主要风险,已不完全是危及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引起的风险也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稳定造成新的威胁.在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地位及身份的变化促进了保障观念的转变,使农民对社会保障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正> 一、调查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实施过程(一)婚姻行为的社会性本质婚姻行为从形式上讲是男女两性间的结合,但这种结合所具有的意义却是社会性的.《礼记》中说"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从这两句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典型的婚姻定义里,我们不难看出,人们之所以要通过婚姻行为把两个家族联合在一起,为的是强化单个家族的势力,为单个家族构筑一道牢靠的安全保障樊篱,保证其家系的绵延. 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表述了婚姻行为社会性本质的另一种观点.在他看来,婚姻行
<正> 一、引言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最初,它起始于社会指标的研究.自80年代开始,我国统计部门已注意到把生活质量引入社会指标,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就其内容而言,选择多为客观指标,例如居民消费、人均收入、吃穿用住、能源、通讯、劳保福利、文化支出、物价、环境等等.但人们很快觉察到,这些客观指标仅仅是人们主观满意程度的物质基础.主、客观两者的关系,虽然有同步增长的一面,但也并非绝对呈正相关.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的发达,人们生活的紧张感也随之增加,从而对生活的
<正> 正如许多论者已经指出的:中国古典美学一向强调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补充与融合,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曹庭楝《宋百家诗存》卷十九).当然,并非任何风格的诗与画都能融合起来.唐中叶以前,文艺创作实践与理论并未显示出这种诗画融合倾向.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晚唐两位最重要的美学家司空图与张彦远的文艺美学思想则是诗与画交融的理论契机.司空图是神韵派诗论的建构者,他以道家美学为基础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的诗歌创作,提出了一系列精
<正> 我校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萧超然教授主编的《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一书已于近日出版.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经验,阐明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确立、完善的历程以及这一制度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对完善这一制度与促进民主建设、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具体的、翔实的论述. 全书共分十四个专题,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
<正> 为引活水,需找源头。改革也不例外。人们都在关心改革,议论改革,但改革的理论根据和所展示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改革在历史上有过哪些经验、教训?改革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并不见得是那么清楚的。王东同志的《改革之路的真正源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简称《源头》)正好为我们解开这些重要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源头》一书主要是探索列宁最后著作中的改革思想和理论的。而列宁最后著作的思想精髓及其现实意义问题,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思想史问题,而且是一个
九十年代末,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将实行举世瞩目的一国两制。对港、澳问题,大陆和港、澳人士都十分关心。作为加强对理论和现实研究的一部分,本刊特辟“港澳问题研究”一栏,并以此感谢香港工商界人士彭振声先生对本刊的关心和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