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职员工为独立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针对目前职业幸福感普遍偏低的现状,探索如何全面提升教职员工队伍职业幸福感,以保障独立学院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38-02
一、独立学院的特殊性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独立学院的建立、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独立学院从根本上区别于公办大学本部下属的各二级学院,以公办民助的形式,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辅导员是独立学院教职员工队伍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职业幸福感的定义,主要是看其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基于自身需求所能够得到的心理满足、潜能发挥、技能增长所持续获得的愉悦体验。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是衡量其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对于教职员工而言,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形式。
独立学院的教职员工队伍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和改善其职业幸福感,对于提升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强化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优化学生辅导员的心理认知从而提高独立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增强业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缺失分析
(一)独立学院教学人员幸福感缺失分析
教学人员是独立学院教职员工队伍的主力军,承担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其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整个学院的持续发展和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
随着独立学院发展的日趋成熟,对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在走向成熟。然而,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有别于公办大学本部,能够依托的教学资源、对学科的建设、教学人员的引进、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教学人员主要是“80后”的硕士研究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独立学院担任教学工作的,自身缺乏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仅限于从书本至书本的转变,在长期重复的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和开拓能力,容易对职业产生倦怠情绪。
2.职业成就感的缺失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缺乏老、中、青教师的梯队建设,教学人员数量有限,且大都疲于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科研氛围淡漠,科研能力不足,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职业成就感无处可寻。
(二) 独立学院行政人员幸福感缺失分析
1.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管理大不相同,大多实行坐班管理机制,趋同于企业管理的指纹打卡、绩效管理、末位淘汰等刚性化管理方式,令许多行政人员在工作之余倍感压力,安定感和归属感不强,职业幸福感大大降低。同时,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大学本部,行政人员缺乏晋升机会,职业发展愿望大受制约,致使职业幸福感逐渐减退。
2.社会认同感不高
社会对独立学院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定位和心理期望不同。行政人员往往被定位为服务于教学人员的角色,学院内部的资源配置、职务评定、津贴发放也往往向教学人员倾斜。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员也逐渐加入到行政人员的工作队伍中,工作的简单、繁琐和程序化大大制约了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较之教学人员的认同感不足也严重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分析
1.职业发展的压力
学生辅导员相较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而言,工作任职年限较短,对自身薪酬、职务晋升、进修培训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同时,却与公办大学本部和学院本身的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存在明显的差距。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辅导员人人皆可做”、“辅导员门槛低”、“辅导员无专业可言”等思想,更让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倍感压力。心理失衡和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职业发展压力与日俱增。
2.职业发展的迷茫
学生辅导员有别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工作内容琐碎,职业定位不明确,承担着教师、生活帮手、心灵导师等众多角色,在学生的“第二课堂”上担当着沉重的“授课”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随之与日俱增,学生辅导员的年龄大多与在校生相仿,在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平等相处的同时,又失落于师道尊严的遗失,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对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倍感迷茫。
四、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重建举措
大力推动独立学院教职员工队伍职业幸福感的建设,保障教职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伴随着独立学院品牌形成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的另一关键,是独立学院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
(一) 提升职业成就感
针对独立学院现存的职业成就感缺失、社会认同感不强的现状,学院应当主动为教职员工营造积极的职业氛围,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建设,选派资深人员进行帮扶指导,加大进修、培训力度,提供更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机会。提升教职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自我认同感,加深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面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抱乐观、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面对各岗位教职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学院应当进行清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根据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建立健全薪酬体系、晋升机制、奖惩方式、培训进修制度等管理方式,让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都能够抛下思想包袱,朝着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奋进。
(三)调整就职心态
职业幸福感的建立与教职员工自身的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职员工心态的自我调节、情绪的合理控制、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钻研精神的培养都是职业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合理地调整就职心态,评估自身价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地获得幸福。
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的建立与学院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当教职员工建立了职业幸福感,才能体会到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才能将在工作中感受的幸福传递给学生。实施幸福教育,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从而为学院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38-02
一、独立学院的特殊性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独立学院的建立、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独立学院从根本上区别于公办大学本部下属的各二级学院,以公办民助的形式,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辅导员是独立学院教职员工队伍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职业幸福感的定义,主要是看其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基于自身需求所能够得到的心理满足、潜能发挥、技能增长所持续获得的愉悦体验。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是衡量其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对于教职员工而言,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形式。
独立学院的教职员工队伍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和改善其职业幸福感,对于提升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强化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优化学生辅导员的心理认知从而提高独立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增强业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缺失分析
(一)独立学院教学人员幸福感缺失分析
教学人员是独立学院教职员工队伍的主力军,承担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其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整个学院的持续发展和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
随着独立学院发展的日趋成熟,对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在走向成熟。然而,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有别于公办大学本部,能够依托的教学资源、对学科的建设、教学人员的引进、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教学人员主要是“80后”的硕士研究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独立学院担任教学工作的,自身缺乏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仅限于从书本至书本的转变,在长期重复的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和开拓能力,容易对职业产生倦怠情绪。
2.职业成就感的缺失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缺乏老、中、青教师的梯队建设,教学人员数量有限,且大都疲于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科研氛围淡漠,科研能力不足,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职业成就感无处可寻。
(二) 独立学院行政人员幸福感缺失分析
1.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管理大不相同,大多实行坐班管理机制,趋同于企业管理的指纹打卡、绩效管理、末位淘汰等刚性化管理方式,令许多行政人员在工作之余倍感压力,安定感和归属感不强,职业幸福感大大降低。同时,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大学本部,行政人员缺乏晋升机会,职业发展愿望大受制约,致使职业幸福感逐渐减退。
2.社会认同感不高
社会对独立学院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定位和心理期望不同。行政人员往往被定位为服务于教学人员的角色,学院内部的资源配置、职务评定、津贴发放也往往向教学人员倾斜。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员也逐渐加入到行政人员的工作队伍中,工作的简单、繁琐和程序化大大制约了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较之教学人员的认同感不足也严重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分析
1.职业发展的压力
学生辅导员相较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而言,工作任职年限较短,对自身薪酬、职务晋升、进修培训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同时,却与公办大学本部和学院本身的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存在明显的差距。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辅导员人人皆可做”、“辅导员门槛低”、“辅导员无专业可言”等思想,更让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倍感压力。心理失衡和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职业发展压力与日俱增。
2.职业发展的迷茫
学生辅导员有别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工作内容琐碎,职业定位不明确,承担着教师、生活帮手、心灵导师等众多角色,在学生的“第二课堂”上担当着沉重的“授课”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随之与日俱增,学生辅导员的年龄大多与在校生相仿,在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平等相处的同时,又失落于师道尊严的遗失,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对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倍感迷茫。
四、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重建举措
大力推动独立学院教职员工队伍职业幸福感的建设,保障教职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伴随着独立学院品牌形成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的另一关键,是独立学院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
(一) 提升职业成就感
针对独立学院现存的职业成就感缺失、社会认同感不强的现状,学院应当主动为教职员工营造积极的职业氛围,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建设,选派资深人员进行帮扶指导,加大进修、培训力度,提供更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机会。提升教职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自我认同感,加深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面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抱乐观、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面对各岗位教职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学院应当进行清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根据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建立健全薪酬体系、晋升机制、奖惩方式、培训进修制度等管理方式,让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都能够抛下思想包袱,朝着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奋进。
(三)调整就职心态
职业幸福感的建立与教职员工自身的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职员工心态的自我调节、情绪的合理控制、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钻研精神的培养都是职业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合理地调整就职心态,评估自身价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地获得幸福。
独立学院教职员工职业幸福感的建立与学院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当教职员工建立了职业幸福感,才能体会到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才能将在工作中感受的幸福传递给学生。实施幸福教育,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从而为学院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