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节到了,一阳特地筛选出凡位作家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去看一看作家小时候的老师是怎么引导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吧。
海伦·凯勒: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海伦·凯勒在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被一场重病夺去了听力、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使她长期沉陷在黑暗之中,无法摆脱。
直到7岁那年,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安妮老师小时候眼睛曾差点失明,因此她十分了解海伦的痛苦。为了让海伦爱上学习,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安妮老师送给海伦一个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伦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1-1”(玩具娃娃)这个单词。海伦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从此开始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伦·凯勒)。
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安妮老师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跑跑跳跳,往地里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去玩水等。在老师爱的关怀下,海伦靠手触摸,学会了手语;用手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学会了说话。海伦终于克服了失明与失聪的障碍,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迹,都与安妮老师对她的疼爱分不开。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她对安妮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刘绍棠:争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墙
著名作家刘绍棠小时候第一次上作文课时,他的老师戴淑珍出了题目,他觉得没意思,就干脆不写,别的同学都在动笔,他却坐在椅子上发呆。
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问他:“刘绍棠,你怎么不写呀?”他就说:“我觉得这个题目没意思。”要是碰上别的老师,可能马上就批评他了。可他的老师却很耐心地问他:“那你觉得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呢?”在老师的鼓励下,刘绍棠很大胆地回答说要自己给自己出题目,并且不能要求马上写完。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自己写自己的,还不保证什么时候完成,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不太讲理啊?可是,戴老师竟然全同意了。
于是,当别的同学都在唰唰唰地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刘绍棠却在课堂上构思着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文章,然后用晚上时间来写,把他平时去游玩的情景和趣事写进了一篇题目叫《西海子游记》的作文里,而且是一口气连写了五册作文本,最后,才把作文交了上去。戴老师读后,马上给他打了满分,允许他以后写作文可以自己选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并且不用当堂交,还把他的作文送到学校的佳作栏去,画上题图和尾花,张贴在大墙上,并鼓励他:“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墙。”
就这样,刘绍棠一步一步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丹增:十料黄豆助他走上写作路
作家丹增是藏族人。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丹增在入学的时候要学说汉语。可丹增打小就习惯了说藏语,哪能一下子就改过来。他的倪老师为了鼓励他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大胆说话,就给每个学生发十粒黄豆,让他们在交谈时,谁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表述,不小心说出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就罚一粒黄豆给对方。一个学期下来,谁的黄豆最多,谁肯定就是汉语说得最流利的学生。倪老师在点他们的黄豆时,要是发现哪位同学只拿出几粒黄豆来,倪老师的脸色就会显得很严肃。这让丹增内心忐忑不安,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汉语。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为丹增后来走上写作道路打下了厚实的语言基础。
格非:终身难忘的“神仙”老师
作家格非觉得他小时候的解老师是位“神仙”,是个神奇的魔法师,能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门门课来。让他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还有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诸多名堂。而且,这些课都由解老师一人教。教室常常被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解老师教过了一年级语文,再教二年级算术,教完了算术,三年级同学又开始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了。 格非觉得,这样上课真是太有意思了:谁都不知道下一堂课,解老师会变出什么花样来。解老师什么都能教,甚至还教他们作诗、演讲和游泳。
格非小时候的学校在一座村庄里,离城市很远。有一次,解老师上课时问大家:“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车?”格非他们尽管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还是全都觉得解老师是在吹牛:火车是随便想看就看得到么?谁知第二天,解老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格非他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轨边。格非他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真的来了。格非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火车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个怪叫,格非当场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格非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白先勇:会讲故事的厨子老师
作家白先勇的启蒙老师,是他们家里的厨子老央。老央能说会道,口才好,鼓词儿多,又见闻广博,三言两语,便能把一个极平凡的故事说得极鲜活。 一到冬天夜里,老央就在房子里架上一个炭火盆,灰炉里煨着几枚红薯,然后给白先勇讲“薛仁贵征东”等精彩故事。经常是老央刚从厨房忙完了,一身油渍斑斑、煤灰扑扑地走出来,两只手手指甲里还满是乌黑净是油腻,一身的厨房味,白先勇一见着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都不肯放他走。
在厨子老师的影响下,一到寒暑假,白先勇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一堆一堆牛皮纸包装的小说,发愤忘食,埋头苦读,最终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海伦·凯勒: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海伦·凯勒在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被一场重病夺去了听力、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使她长期沉陷在黑暗之中,无法摆脱。
直到7岁那年,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安妮老师小时候眼睛曾差点失明,因此她十分了解海伦的痛苦。为了让海伦爱上学习,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安妮老师送给海伦一个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伦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1-1”(玩具娃娃)这个单词。海伦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从此开始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伦·凯勒)。
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安妮老师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跑跑跳跳,往地里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去玩水等。在老师爱的关怀下,海伦靠手触摸,学会了手语;用手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学会了说话。海伦终于克服了失明与失聪的障碍,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迹,都与安妮老师对她的疼爱分不开。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她对安妮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刘绍棠:争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墙
著名作家刘绍棠小时候第一次上作文课时,他的老师戴淑珍出了题目,他觉得没意思,就干脆不写,别的同学都在动笔,他却坐在椅子上发呆。
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问他:“刘绍棠,你怎么不写呀?”他就说:“我觉得这个题目没意思。”要是碰上别的老师,可能马上就批评他了。可他的老师却很耐心地问他:“那你觉得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呢?”在老师的鼓励下,刘绍棠很大胆地回答说要自己给自己出题目,并且不能要求马上写完。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自己写自己的,还不保证什么时候完成,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不太讲理啊?可是,戴老师竟然全同意了。
于是,当别的同学都在唰唰唰地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刘绍棠却在课堂上构思着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文章,然后用晚上时间来写,把他平时去游玩的情景和趣事写进了一篇题目叫《西海子游记》的作文里,而且是一口气连写了五册作文本,最后,才把作文交了上去。戴老师读后,马上给他打了满分,允许他以后写作文可以自己选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并且不用当堂交,还把他的作文送到学校的佳作栏去,画上题图和尾花,张贴在大墙上,并鼓励他:“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墙。”
就这样,刘绍棠一步一步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丹增:十料黄豆助他走上写作路
作家丹增是藏族人。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丹增在入学的时候要学说汉语。可丹增打小就习惯了说藏语,哪能一下子就改过来。他的倪老师为了鼓励他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大胆说话,就给每个学生发十粒黄豆,让他们在交谈时,谁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表述,不小心说出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就罚一粒黄豆给对方。一个学期下来,谁的黄豆最多,谁肯定就是汉语说得最流利的学生。倪老师在点他们的黄豆时,要是发现哪位同学只拿出几粒黄豆来,倪老师的脸色就会显得很严肃。这让丹增内心忐忑不安,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汉语。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为丹增后来走上写作道路打下了厚实的语言基础。
格非:终身难忘的“神仙”老师
作家格非觉得他小时候的解老师是位“神仙”,是个神奇的魔法师,能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门门课来。让他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还有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诸多名堂。而且,这些课都由解老师一人教。教室常常被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解老师教过了一年级语文,再教二年级算术,教完了算术,三年级同学又开始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了。 格非觉得,这样上课真是太有意思了:谁都不知道下一堂课,解老师会变出什么花样来。解老师什么都能教,甚至还教他们作诗、演讲和游泳。
格非小时候的学校在一座村庄里,离城市很远。有一次,解老师上课时问大家:“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车?”格非他们尽管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还是全都觉得解老师是在吹牛:火车是随便想看就看得到么?谁知第二天,解老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格非他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轨边。格非他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真的来了。格非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火车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个怪叫,格非当场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格非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白先勇:会讲故事的厨子老师
作家白先勇的启蒙老师,是他们家里的厨子老央。老央能说会道,口才好,鼓词儿多,又见闻广博,三言两语,便能把一个极平凡的故事说得极鲜活。 一到冬天夜里,老央就在房子里架上一个炭火盆,灰炉里煨着几枚红薯,然后给白先勇讲“薛仁贵征东”等精彩故事。经常是老央刚从厨房忙完了,一身油渍斑斑、煤灰扑扑地走出来,两只手手指甲里还满是乌黑净是油腻,一身的厨房味,白先勇一见着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都不肯放他走。
在厨子老师的影响下,一到寒暑假,白先勇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一堆一堆牛皮纸包装的小说,发愤忘食,埋头苦读,最终走上了写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