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各类高等院校当中,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专业。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当中,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主要的思维方式是感性与理想相互融合。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行走感知和理性图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景观设计能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 行走感知 理性图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1-01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建设当中,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当中,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形式。在景观设计当中,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户外空间,除了具有审美价值以外,还应当发挥出其它的效果。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行走感知和理性图形的意义,并且以此为基础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前期设计课当中,教师会向学生布置一些实地调研的任务,要求学生对风向、日照、植物配置、景观朝向等进行表述。学生就会到场地进行文字记录、速写、拍照等[1]。但是,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信息,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因此回报结果、场地评估等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会失去进行调研的积极性。在概念设计中,设计过程的思维模式使一种推导式的模式,因此对于同一个场地设计,学生通常会做出相似的判断和分析。因而最后得出的设计结果,虽然看似合理,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景观设计教学当中,训练思维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也要更好的进行定位。
二、基于行走感知的景观设计教学
在景观设计当中,行走感知的起点是行走,在感性认知当中,将印象、知觉等作为主导。在行走感知当中,学生从外部设计者转变为场地参与者,在真实的氛围当中进行感知。学生能够对场地景观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2]。学生在场地中行走,就是在内心当中映射出自身所处的空间环境,从而在空间环境和自身之间建立联系。在场地行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印象,对场地的功能、状况等进行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图片和照片当中,分析场地的景观设计。通过研究和勘察对场地进行解读,学生除了对表面上的景观进行分析之外,还会探知隐藏在景观背后的故事。在行走感知和分析研究之后,学生通过转译使其形成概念设计结果。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项目设计的方向会受到学生不同观点的影响,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转译,最终得出的结果都是对场地事件或事物产生的反应。
三、从行走感知到理性图形的景观设计教学
在景观设计教学的理性图形当中,注重充分的分析和调查场地使用者行为、以及场地现状等,然后利用推理式判断对思维走向进行引导,从而完成预定目标的设计过程。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这种模式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在很多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当中,都采用了这种理性的功能分析模式。在学生对场地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行走感知、理性图形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问的深度和角度,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基于行走感知是从下到上构建设计途径,对于场地体验的把握、再现等较为注重,在场地研究中,主要的工具是学生的行走[3]。而在理性图形当中,主要是从上到下的研究方式,注重研究对象,要求学生保持中立、客观的研究立场,对景观环境中的空间结构、物质形态等进行研究。采用理性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提炼、收集、归纳,从而获取场地的界面围合度、尺度、比例等数据资料。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当中,景观设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设计当中,具有较为复杂过程,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艺术性。设计者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感知和客观认知,都会对景观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为了对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模式加以平衡,应当充分发挥行走感知和理性图形的作用,建立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公伟. 空间、感知、推理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 艺术教育,2013,06:154-156.
[2]王坦.景观设计教学中空间逻辑分析与艺术情感表达的培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5:171-173.
[3]公伟.“艺术为领,空间为体”——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138-140.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 行走感知 理性图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1-01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建设当中,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当中,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形式。在景观设计当中,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户外空间,除了具有审美价值以外,还应当发挥出其它的效果。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行走感知和理性图形的意义,并且以此为基础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前期设计课当中,教师会向学生布置一些实地调研的任务,要求学生对风向、日照、植物配置、景观朝向等进行表述。学生就会到场地进行文字记录、速写、拍照等[1]。但是,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信息,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因此回报结果、场地评估等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会失去进行调研的积极性。在概念设计中,设计过程的思维模式使一种推导式的模式,因此对于同一个场地设计,学生通常会做出相似的判断和分析。因而最后得出的设计结果,虽然看似合理,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景观设计教学当中,训练思维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也要更好的进行定位。
二、基于行走感知的景观设计教学
在景观设计当中,行走感知的起点是行走,在感性认知当中,将印象、知觉等作为主导。在行走感知当中,学生从外部设计者转变为场地参与者,在真实的氛围当中进行感知。学生能够对场地景观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2]。学生在场地中行走,就是在内心当中映射出自身所处的空间环境,从而在空间环境和自身之间建立联系。在场地行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印象,对场地的功能、状况等进行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图片和照片当中,分析场地的景观设计。通过研究和勘察对场地进行解读,学生除了对表面上的景观进行分析之外,还会探知隐藏在景观背后的故事。在行走感知和分析研究之后,学生通过转译使其形成概念设计结果。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项目设计的方向会受到学生不同观点的影响,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转译,最终得出的结果都是对场地事件或事物产生的反应。
三、从行走感知到理性图形的景观设计教学
在景观设计教学的理性图形当中,注重充分的分析和调查场地使用者行为、以及场地现状等,然后利用推理式判断对思维走向进行引导,从而完成预定目标的设计过程。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这种模式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在很多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当中,都采用了这种理性的功能分析模式。在学生对场地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行走感知、理性图形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问的深度和角度,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基于行走感知是从下到上构建设计途径,对于场地体验的把握、再现等较为注重,在场地研究中,主要的工具是学生的行走[3]。而在理性图形当中,主要是从上到下的研究方式,注重研究对象,要求学生保持中立、客观的研究立场,对景观环境中的空间结构、物质形态等进行研究。采用理性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提炼、收集、归纳,从而获取场地的界面围合度、尺度、比例等数据资料。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当中,景观设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设计当中,具有较为复杂过程,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艺术性。设计者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感知和客观认知,都会对景观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在景观设计教学当中,为了对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模式加以平衡,应当充分发挥行走感知和理性图形的作用,建立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公伟. 空间、感知、推理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 艺术教育,2013,06:154-156.
[2]王坦.景观设计教学中空间逻辑分析与艺术情感表达的培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5:171-173.
[3]公伟.“艺术为领,空间为体”——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