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立宪受挫:竞争性政体理论视角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sam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曾多次涉及制宪问题,但都未能获得成功,比如1953年《欧洲共同体宪章》的签署和1983年前后关于《欧洲联盟条约草稿》的讨论。多少有些令人困惑的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一体化取得的巨大进展之后,始于2001年底的欧盟立宪看来也难成例外。问题是,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本次欧盟立宪的性质,如何理解欧盟宪法批准过程中所遭遇挫折的严重性,又如何在更一般意义上预期欧洲一体化的前景呢?在此,我尝试从欧洲一体化理论中的竞争性政体理论视角来谈一些个人看法。
其他文献
2006年3月4日至5日.由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联合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谢庆奎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朱光磊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
期刊
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河北省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切入点,探求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途径。邯郸市作为河北省唯一试点市,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国务院、中纪委、监察部、河北省委、省政府均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给予广泛报道。国内有70多个地市和相关部门来邯参观考察、交流。
近期以来,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再次引发美欧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辩论。美国《华盛顿季刊》(2005年夏季号)随即刊发了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的“新战略三角:美欧对中国崛起的反应”一文,为读者分析美欧解读中国问题的视角、寻找美欧对中国崛起作出不周政策回应的原因。作者在文中提出建设一种有别于冷战时代美中苏三角关系的中美欧新三角关系,以此推动中美欧的三边合作和积极对话,使之成为全球治理的有效工具。本刊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对文章稍加删节予以译介,以丰富读者的阅读视野、全面了解西方学者的观点,从而对中美欧三边关
目前,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创新型国家基本上应当具备如下特征: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对照这些指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要实现我国持续的经济发展,要实现国家的富强繁荣,就必须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两个考察期内(1965至1967年,1995至1997年)世界贸易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变,探讨了功能性贸易区产生和得以持续的原因;接着从贸易量、贸易份额、贸易收支和贸易额增长率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发展状况;最后从产品贸易结构和直接投资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德贸易关系。关键词:世界贸易区域发展模式中德贸易
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各国金融体系的变化,特别是传统的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如德国和日本)与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体系(如美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文主要对德国、日本和美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分析上述三国的风险分担体系。后面列出的统计数据分析对比了三国金融市场,以指出它们在效率和风险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为中国构建新的金融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今年5月和6月,法国和荷兰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使欧洲一体化遭遇严重危机。究竟如何解读欧盟宪法的本质及其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意义,如何理解这场危机所揭示的问题,并且评判它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本刊特此刊登国内欧洲学界专家在山东大学举办的“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也希望能借此论坛进一步推动欧盟制宪等问题的深入讨论。
作为国际规范的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存在几乎没有疑义,但对于其是否是一种伦理后果及其意义却一直存在争议。国际关系三大理论传统在国家主权的伦理问题上采取了两种几乎完全对立的态度:自我保存或自我超越。原因之一在于各自所用的理论方法的不同:有的主要运用了机械建构的方法,有的主要使用了社会建构的方法。原因之二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或者说是严重的部门研究取向。缺乏共同的国家主权伦理态度,不仅妨碍了对国际关系的正确理解,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必须在有机结合机械建构与社会建构方法、全面综合研究部门的基础上对
欧盟东扩为实现“大欧洲”的梦想提供了大好时机。然而要使这些人口与面积相当于欧盟原15国20%左右,但GDP不到7%的新成员国能真正融人欧盟,却远不是单靠政治意愿所能解决的。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是:决策效率已经严重低下的现有体制将无法适应扩大后的欧盟,如不适时进行必要的改革,很可能因成员国间利益差距进一步扩大而陷于停滞乃至瘫痪。使扩大后的欧盟能继续正常运行,这就是欧盟急于制宪的直接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