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胫骨近端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取3个新鲜胫骨标本,行X线摄片及CT扫描,除外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及其他影响骨骼质量的疾病。依照Heim方块法截取胫骨近端,每个胫骨近端分为内髁、外髁、髁间区3个部位,再将每个部位分为近、中、远3个节段,共9个区域。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个区域切取3 mm厚骨骼标本,固定于纯平载玻片打磨处理,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骨组织显微硬度。每个区域行10次有效测试,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并使用硬度仪自带软件计算显微硬度值。采用方差分析和Tukey法比较不同部位、节段和区域松质骨显微硬度值的差异,分析胫骨近端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
结果全部胫骨近端标本共行270次有效测量并取得显微硬度值。3个胫骨近端标本的平均显微硬度值分别为(40.98±3.44)HV、(34.92±4.64)HV和(39.49±3.86)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0)。3个胫骨近端标本不同部位显微硬度比较,均为内髁>外髁>髁间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21,8.236,10.877;P=0.000,0.001,0.000)。3个胫骨近端标本不同层面显微硬度比较,均为远段>近段>中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0,17.140,6.142;P=0.000,0.000,0.003)。3个标本不同区域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显微硬度最高的区域位于远段的内髁区,硬度值最高达(44.87±3.25)HV(范围39.2~49.7 HV);最低的区域位于中段的髁间区,硬度最低为(29.41±4.53)HV(范围24.8~36.2 HV)。
结论胫骨近端靠近关节面的松质骨显微硬度较小,可分散负重以保护脆弱的关节软骨,向胫骨干的移行区硬度较大。胫骨内髁松质骨显微硬度大于髁间区及外髁,可能与其承受的应力较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