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k2293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引路人;教师要依据课标,结合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整合、拓展,从教学体系的高度把握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灵活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要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和创造者,灵活地驾驭、开发、改造和超越教材,与时俱进,与生俱进,勇于创新。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正文由《时局图》引出,恰到好处。通过解读《时局图》,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旧中国当时的悲惨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文中描述了腐朽的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前利用中国民众的爱国抵抗斗争,达到对抗、牵制侵略者的目的,而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立刻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绞杀中国民众的爱国运动。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已经沦陷为列强压榨中国人民的帮凶,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文中还出示了4張图片,即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开进紫禁城、在乾清宫、签订《辛丑条约》。通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历史屈辱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本课在学习目标中指出,要大致了解列强大势瓜分中国的行径,以及中国民众不甘做亡国奴,和帝国主义侵略者作斗争的史实。对比八国联军侵华前后清政府对外态度的转变,能够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我将采取观看影音、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展现当时战争的场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多的了解爱国志士英勇抵抗侵略者的事迹。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懂得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达到情感的升华。
  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约有三百人左右,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少之甚少,更谈不上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所以,课前指导学生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尤为重要。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同时,还要清楚了解清政府的无能与退让,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学生对品社课还是比较喜欢的,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很好地完成查找资料这项任务。但是,还有个别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存在依赖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检查才能勉强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所以,要做好与家长、班主任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好课前准备活动,以便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综合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清晰、具体,注意针对性,尽可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教师的教学既要用好教材,又不能局限于课堂传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媒体等已有的资源,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
  针对这部分教材内容,我依据课标,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整合与拓展,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之一
  1、出示课件:观察《时局图》
  你能看出什么问题吗?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民众是怎么做的?清政府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时局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大地被一群野兽瓜分着,他们是侵略者的象征。 熊代表沙俄,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师点拨:图中极其生动形象地将列强各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及租借地描述出来,通过这幅地图,我们能够对旧中国当时面临的悲惨命运有所了解。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灾难空前严重,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列强为了达到目的威逼清政府镇压民众运动,但没有成功。便于1900年八国组成联军向北京进犯,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抗,维护他们在华的殖民利益,于是,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它们侵华的目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小组学习讨论
  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
  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联军由首任统帅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的英勇抵抗,特别是廊坊阻击战,使外国军队狼狈逃回天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向北京进犯,不久攻占北京。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
  3、简介义和团
  提出如下学习提纲,依据查找的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
  (2)后来义和团又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此时此刻,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发兴起的。他们多是贫穷的农民、手工业者,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被清政府利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的英勇抵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斗争精神。   评析:
  课文当中没有提到“义和团”,这是我结合本课学习内容,为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而设定的。课前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能够清楚的知道,中国民众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行径是及其的愤慨,他们不甘做亡国奴,同帝国主义侵略者做坚决的抵抗斗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本环节的设计,依据课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显了我们的课堂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
  活动之二
  八国联军侵华
  学生借助查找的资料,分组研讨,完成如下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2、学生汇报
  3、配乐,感情讲述抵抗列强的英勇故事
  评析:
  以上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重点了解廊坊阻击战等激战场面以及阎书勤、赵三多、张德成、聂世成等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通过讲述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视死如归、共同杀敌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民众不甘做亡国奴,同帝国主义侵略者做坚决抵抗的史实,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理解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要请兴趣浓厚的同学生动讲述,并配有相应的音乐烘托气氛,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通过开展收集有关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4、播放视频:“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小组讨论:
  为什么八国联军要攻入北京,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回答: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惨遭杀戮,犯下了滔天罪行。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又一笔的血债,这是我们的国耻,必须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等等。
  5、播放PPT(包括书中四幅图),影音录像,进一步了解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6、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的对外态度有什么转变?为什么会和侵略者勾结起来?中国民众又是怎么做的?
  7、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向北京进犯,并于8月中旬攻占北京,对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掠夺。此时,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在流亡途中,发布了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派李鸿章等人与列强求和。(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这样,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主义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此时的中华民族已经变成列强刀俎上的鱼肉,达到任何国家都可以欺凌的地步。由于清政府的不思进取、畏惧列强的腐朽思想造成我们被动挨打。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评析:
  以上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天津城三分之一被烧毁,在北京,八国联军更是大肆抢掠,无数清宫文物珍宝被劫夺,大批民众惨遭杀害。腐朽的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華前利用中国民众的爱国抵抗斗争,达到了对抗、牵制侵略者的目的,而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因惧怕列强的威逼,立刻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绞杀中国民众的爱国运动。而我国民众却不甘做亡国奴,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已经沦落为列强压榨中国人民的帮凶,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学生了解了八国联军的罪行与清政府的无能妥协,便激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产生一定要将他们彻底赶出中国的愿望,初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懂得了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8、初步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结合史实进行综合分析。
  2)、教师点拨:
  同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除了八个出兵国以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11国。《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辛丑条约》虽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却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完全沦为列强压榨中国人民的帮凶,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战争不断,内忧外患,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国库早已空虚,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跌入低谷,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辛丑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重的灾难。
  评析:
  本环节的设计,是通过采取对比、分析、教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辛丑条约》在经济上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使得中国更加贫困,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在政治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爱国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帮凶,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上拆毁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这样的规定,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通过以上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出清政府已经完全被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屈辱感和爱国情感。更加懂得,要救中国,必须推翻腐朽的清政府。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谈感受,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9、播放影片《中华国耻大事记》
  观后教师点拨:
  八国联军侵华,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评析:
  通过观看影片和教师点拨,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所犯下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要救中国,必须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使学生勿忘国耻,牢记振兴中华为己任,初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责任感及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感。
  活动之三
  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讨论: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1)、政府不能腐败,不能让屈辱的历史重演
  2)、若有来犯,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坚决抵抗,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
  3)、我们的国家只有具备了大量人才才能更富强。
  4)、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从小必须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5)、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国防力量强大了,才不会受外来势力的压迫,才能避免屈辱的历史重演。
  7)、加强军事力量,要研制出比核武器更有威力的武器……
  2、、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当时的局面你会怎么做?请你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学生回答:
  如果我是当时的统治者,我会领导中国人民坚决抵抗列强,誓死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绝不向侵略者低头,更不会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会不为列强,带兵出征,千方百计抗敌……
  我们的国家必须富强;腐败现象必须根除;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大力发展军备力量;重用人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有创新精神;56个民族要团结起来等等。
  评析: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与补充拓展。通过采取小组研讨 、教师点拨等方法,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知道自己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少年强国才强,必须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为祖国富强的明天要努力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追问、拓展,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使学生对本课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课堂上将网络、书籍等提供的大量史料、文字、图片、影音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烘托了气氛,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容量,达到了多方位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通过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思启示、对比分析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并配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进行情景创设,再现历史,让学生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引路人。
  二、本案例的设计是在依据课标,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情进行了教材的“二次开发”。省级专家林家武老师曾说:“把握理解好课标内容对教学备课的重要性,对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性,没有对课标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预设好一堂好课,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好的一堂课一定不能偏离课标的要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教學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因此,只有依据课标,以教材为载体,课堂教学为阵地,才能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例如,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的叙述过于简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进行了拓展补充。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材料,同时,教师制作相关PPT、查找相关影音录像等,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面对列强的疯狂掠夺,中国的民众不甘做亡国奴,与侵略者顽强抵抗的英勇事迹,使学生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样,与清政府面对列强的威胁逼迫,采取无能的妥协退让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再有,利用多媒体补充播放“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中华国耻大事记”等内容,增加学生的历史耻辱感,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初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还有,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当时的局面你会怎么做?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你想提出哪些建议?”此问题一出,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愿望,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进而达到课程升成。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能简单的教教材,而是要依据课标,结合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整合、拓展。林家武老师说:“要从教学体系的高度把握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灵活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 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必须依据课标,既要用好教材,又不能局限于课堂传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媒体等已有的资源,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明确了课标、教材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把握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落实“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也就是要把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
  三、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用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必须依据课标,把握教材,结合实际挖掘教材的内涵和教育价值,灵活地驾驭教材,开发和改造教材,大胆地超越教材。只有与时俱进,与生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前行,才能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师大2011版.
  [2]小学《品德与社会导读与教学指引》.六年级上,辽海版.
  [3]现代课堂教学依据是课本还是课标.中国教师报,20160615.
  [4]八国联军侵华相关资料 .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张少岩(1965-)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大学专科,中学一级教师,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小学任教。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作为承载着学生博古通今重要任务的学科之一,学生必须在牢牢的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中的内容,才能在学好高中历史知识的同时,将其灵活的运用于生活中。高中历史学习中影视作品的应用,对于历史课堂学习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就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影视资源;运用  1、影视资源应用到高中课堂的意义  1.1有助于
期刊
摘要:新课改强调实验在科学教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实验的开展,科学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关键途径,也是培养学习兴起与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但是有的学校科学实验开展得很多,可收获并不理想,此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只是采取应付式流程式的科学实验,或者是实验中趣味性不高没有参与热情等。作者结合多年科学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实验质量效果,需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有操作性是十分关键的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尝试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提供助力,当然,多媒体技术本身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期刊
摘要:家园共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沟通;艺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
期刊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我国课改以来,我国小学的英语教育方面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我国很多地区也积极实行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课改和课堂研究,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育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成果还不尽人意,因此针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英语;存在问题;对策  一、当前小学英语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识字教学,要想让小学生充满兴趣的主动参与到识字学习中去,教师应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识字教学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开发学习识字的资源,巧妙运用猜谜语、编儿歌、表演记忆等方法,将汉字与历史生活相结合,还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促进识字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  引言 
期刊
摘要: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可多少年了,一代代学子被“作文”这门功课压得愁眉苦脸。一到上作文课,他们不是翻箱倒柜找例文看,就是抓耳挠腮,咬着笔头,老半天都写不出一个字。即使写出来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针对以上情况,我利用破解小学生写作困难的三剂良方,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兴趣;鼓励;信心;生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课程建设及实施,全文在分析幼儿园课程改革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方向,重点分析了幼儿园课程建设及实施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儿童发展  随着国人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幼儿课程作为保障幼儿教学成果的关键,幼儿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幼儿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基于此,需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改革,依靠幼儿园理论课程指导实践。 
期刊
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可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写字教学的淡化,有时甚至连生字的教学都变成了多媒体直接演示,已经成为过去式。崔峦老师曾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踏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写字教学做起,让学生工工整整的写好字,踏踏实实做真人。  一、兴趣为基础,激发书写愿望  托爾斯泰说
期刊
摘要:小学是培养优秀人才重要的基础时期,小学教育,是帮助学生塑造个人品质及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科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例,表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科教学实用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品德与社会科;实效性;提升策略  品德与社会科,主要是为小学生开设的。社会科是实践,思想品德则是这门课程的灵魂所在,通过理论性知识总结,从而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