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知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历史史实,其二是历史评论。历史史实是历史评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历史评论是历史史实的引申和拓展,是我们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和见解。说到底,学习历史知识是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知识的落脚点和归宿应该是历史评论,是我们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汲取经验,这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和着眼点。因此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处理好这两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处理好这两部分内容的起承转合,相互衔接,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科学理念。
1、对历史史实教学时,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把他们的思维拉回到历史事件,回到历史场景中,回到历史人物身边,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身置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历史事件,仿佛亲眼目睹了历史人物,不经意间也成了那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人。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使用多种手段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
其一,运用生动的语言,逐渐把学生的思维拉进历史。这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语言,事先精心策划,运用心理学知识,能真正用话语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维能跟着你语言描述的历史画面前进。
其二,运用历史图片或有针对性的历史图画,在教学中,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的历史。
其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播放历史影片,历史人物的活动,电视剧片段,这是“带”学生进历史时空最为有效也最直接的手段。使用历史影片和电视,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起到“带”学生的思维进历史时空的目的即可,针对教材该拓展的就大胆拓展,该简略的就勇敢简略,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取舍,自己要把握好分寸,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然后再把它带到课堂。
2、在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充分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下一步关键的就是要善于把学生从历史时空“领”出来,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便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读史以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到底,任何教育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尤其是历史,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和历史人物身上,学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的东西,能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这是历史教学更为重要的任务。
如何把学生成功地从历史时空“领”出来,让他们的思维回归到阳光灿烂的现实?可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顺其自然法。
就是历史事件的叙述,当叙述完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时,然后自然而然地询问学生:你如何看待这件事?你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你从这件历史事件中学到了什么?你从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这样学生自会非常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提示和指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戛然而止法。
当教师带领学生在历史时空游历到一定程度,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发展或某个历史人物命运的紧要关头,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被调动起来,十分投入的时候,猛然停止,让课堂出现一个短暂的“静寂”,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仿佛电视画面的猛然停顿,激起学生的巨大的感情冲击波,“此时无声胜有声”,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时空置换法。
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或文字把学生的思维进行置换,从古代置换到现在,仿佛拉动特定的镜头一样,适当的时候把它拉近,适当的时候再把它拉远,在远和近的比较中让学生品评历史,感悟历史。
总之,历史课教学是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大熔炉。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既做到传授知识又跳出知识对历史进行评价,既注重历史史实的了解更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课上有一个充分的体验,真正做到处处以人为本。教师在“带进去”和“领出来”之间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学生驰骋于历史的天空,真正落实历史教育的目标。
1、对历史史实教学时,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把他们的思维拉回到历史事件,回到历史场景中,回到历史人物身边,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身置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历史事件,仿佛亲眼目睹了历史人物,不经意间也成了那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人。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使用多种手段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
其一,运用生动的语言,逐渐把学生的思维拉进历史。这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语言,事先精心策划,运用心理学知识,能真正用话语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维能跟着你语言描述的历史画面前进。
其二,运用历史图片或有针对性的历史图画,在教学中,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的历史。
其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播放历史影片,历史人物的活动,电视剧片段,这是“带”学生进历史时空最为有效也最直接的手段。使用历史影片和电视,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起到“带”学生的思维进历史时空的目的即可,针对教材该拓展的就大胆拓展,该简略的就勇敢简略,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取舍,自己要把握好分寸,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然后再把它带到课堂。
2、在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充分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下一步关键的就是要善于把学生从历史时空“领”出来,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便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读史以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到底,任何教育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尤其是历史,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和历史人物身上,学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的东西,能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这是历史教学更为重要的任务。
如何把学生成功地从历史时空“领”出来,让他们的思维回归到阳光灿烂的现实?可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顺其自然法。
就是历史事件的叙述,当叙述完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时,然后自然而然地询问学生:你如何看待这件事?你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你从这件历史事件中学到了什么?你从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这样学生自会非常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提示和指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戛然而止法。
当教师带领学生在历史时空游历到一定程度,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发展或某个历史人物命运的紧要关头,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被调动起来,十分投入的时候,猛然停止,让课堂出现一个短暂的“静寂”,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仿佛电视画面的猛然停顿,激起学生的巨大的感情冲击波,“此时无声胜有声”,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时空置换法。
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或文字把学生的思维进行置换,从古代置换到现在,仿佛拉动特定的镜头一样,适当的时候把它拉近,适当的时候再把它拉远,在远和近的比较中让学生品评历史,感悟历史。
总之,历史课教学是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大熔炉。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既做到传授知识又跳出知识对历史进行评价,既注重历史史实的了解更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课上有一个充分的体验,真正做到处处以人为本。教师在“带进去”和“领出来”之间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学生驰骋于历史的天空,真正落实历史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