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结构的形成和优化升级是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物。优化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滁州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然而近年来,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滁州市的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发展, 迎来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课题号: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发展研究》(SK2014A334);校级规划项目《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路径与空间布局构想》(2015GH37);安徽省社科联2015年社科普及规划项目(LF2015011)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近几十年来,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相关理论研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梳理如下:对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相关研究有:Zagler(2002)通过研究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演进过程看作同意对立的矛盾体,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就业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发展的相关研究有:Michae和Kolko(2012)城市化的进程会促进产业分工及重组,进而会促进现代产业要素的集聚,最终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与升级。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有: Ngai(2005)产业结构发展原因的讨论一般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供给层面分析,讨论产业结构间的技术进步差异对结构变迁的影响。KeyuJin(2012)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都指出了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如下:关于产业结构发展理论分析有:高耀军(2010)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关系。周晖(2012)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互为因果关系,产业结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关于产业结构发展及其升级的实证研究有:吴传清和孙智君等(2014)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和度量。关于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策研究有:张旺锋等(2012)发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高产运作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杨霞、单德明(2013)通过重点研究少数名族地区在经济转型中产业结构发展升级与就业结构演化过程的关系,提出政府应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研究述评
上述已有的研究为本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有以下薄弱之处:
1、定量研究成果较为缺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特征比较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与优化;
2、地区针对性研究较为缺乏。研究眼于全国等大的经济区范围,关于中小城市的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本课题立足于滁州地区实际经济情况,建立相关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其发展规律并提出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二、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一)指标的选取
1、产业比重,通过对三大产业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
2、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本文选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和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滁州市2004年至2014年三大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2004~2014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滁州市统计年鉴等计算整理所得。
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一)滁州市产业发展状况
采用动态分析法,我们对滁州市2004-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产值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实地调研以及安徽省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我们绘制出滁州市2004-2014年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4-2014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滁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产值均随之变化,其中滁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前后增长迅速,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缓慢,而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较明显,尤其是第二产产值增长趋势迅猛。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三大产业的变动,通过对三大产业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及变动趋势,从而认识滁州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图1 滁州市2004-2014年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生产总值表计算可得滁州市2004-2014年三大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表和滁州市2004-2014年三大產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如图2:
从图2中,可以清晰看出,2004-2014年滁州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较明显,占总产值的50%多,而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在总产值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合理。然而,产业结构也有不合理之处,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小,且上升趋势不明显。
(三)滁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比重逐步降低,二、三产的比重随之提高。所以本课题选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和与滁州市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通过查阅2004-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整理得出滁州市2004-2014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变动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滁州市2004-2014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逐渐提高,即二、三产的比重随之提高且增张明显。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变动幅度较大,特别是在2007-2008年。在2010年以后,合理化程度的增长进入短暂的下降阶段,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趋缓,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较为不利。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滁州市2004-2012年产业不断趋于合理,三大产业均得到较快的发张,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滁州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消费需求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因。滁州市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增加该地区的消费需求总量和调整消费结构的途径来促进滁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投资是拉动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对三大产业的投资进行转变,从而推动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滁州市使科技投入和产出跟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从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公朴.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田建东.山西省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调整对策[J].山西统计,2002,(03).
[3] 胡树华.中部崛起的战略与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5).
[4]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征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07).
[5] 杨杨,王立.贵州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J].西部经济,2014,(18).
[6] 李慧.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课题号: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发展研究》(SK2014A334);校级规划项目《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路径与空间布局构想》(2015GH37);安徽省社科联2015年社科普及规划项目(LF2015011)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近几十年来,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相关理论研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梳理如下:对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相关研究有:Zagler(2002)通过研究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演进过程看作同意对立的矛盾体,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就业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发展的相关研究有:Michae和Kolko(2012)城市化的进程会促进产业分工及重组,进而会促进现代产业要素的集聚,最终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与升级。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有: Ngai(2005)产业结构发展原因的讨论一般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供给层面分析,讨论产业结构间的技术进步差异对结构变迁的影响。KeyuJin(2012)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都指出了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如下:关于产业结构发展理论分析有:高耀军(2010)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关系。周晖(2012)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互为因果关系,产业结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关于产业结构发展及其升级的实证研究有:吴传清和孙智君等(2014)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和度量。关于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策研究有:张旺锋等(2012)发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高产运作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杨霞、单德明(2013)通过重点研究少数名族地区在经济转型中产业结构发展升级与就业结构演化过程的关系,提出政府应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研究述评
上述已有的研究为本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有以下薄弱之处:
1、定量研究成果较为缺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特征比较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与优化;
2、地区针对性研究较为缺乏。研究眼于全国等大的经济区范围,关于中小城市的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本课题立足于滁州地区实际经济情况,建立相关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其发展规律并提出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二、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一)指标的选取
1、产业比重,通过对三大产业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
2、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本文选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和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滁州市2004年至2014年三大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2004~2014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滁州市统计年鉴等计算整理所得。
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一)滁州市产业发展状况
采用动态分析法,我们对滁州市2004-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产值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实地调研以及安徽省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我们绘制出滁州市2004-2014年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4-2014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滁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产值均随之变化,其中滁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前后增长迅速,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缓慢,而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较明显,尤其是第二产产值增长趋势迅猛。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三大产业的变动,通过对三大产业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及变动趋势,从而认识滁州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图1 滁州市2004-2014年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生产总值表计算可得滁州市2004-2014年三大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表和滁州市2004-2014年三大產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如图2:
从图2中,可以清晰看出,2004-2014年滁州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较明显,占总产值的50%多,而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在总产值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合理。然而,产业结构也有不合理之处,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小,且上升趋势不明显。
(三)滁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比重逐步降低,二、三产的比重随之提高。所以本课题选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和与滁州市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通过查阅2004-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整理得出滁州市2004-2014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变动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滁州市2004-2014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逐渐提高,即二、三产的比重随之提高且增张明显。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变动幅度较大,特别是在2007-2008年。在2010年以后,合理化程度的增长进入短暂的下降阶段,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趋缓,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较为不利。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滁州市2004-2012年产业不断趋于合理,三大产业均得到较快的发张,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滁州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消费需求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因。滁州市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增加该地区的消费需求总量和调整消费结构的途径来促进滁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投资是拉动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对三大产业的投资进行转变,从而推动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滁州市使科技投入和产出跟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从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公朴.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田建东.山西省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调整对策[J].山西统计,2002,(03).
[3] 胡树华.中部崛起的战略与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5).
[4]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征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07).
[5] 杨杨,王立.贵州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J].西部经济,2014,(18).
[6] 李慧.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