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这几年我都力求在数学教学之中改变自己固有的、已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之时,也从教学实际体验出发,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一些困惑作了回顾,以下是本人整理的几点反思。
如何合理开展教学辅助活动。在教學中,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好像又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我个人以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教师要从实际中、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任何的课堂活动都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因而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在数学课堂中,活动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仅只有操作和游戏才是活动,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也是活动,而且,活动应该为教学任务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干扰、延误教学目标的达到,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有益的课堂活动。
如何让学生有质量地完成课外习题。课外练习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课外完成,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相对统一,便于教师集中批改讲评。这种留作业的形式是学生的被动学习,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视同仁,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统一作业的后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学困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部分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这样学生作业出现消极应付、滥竽充数或干脆抄作业的状况屡见不鲜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基本知识型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自身知识基础薄弱,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当然对练习后学生仍不会做题的原因,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新旧知识衔接不上或者综合性太强;也许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再者是教师本身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知识的拓宽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外练习只是对教材起辅助作用,不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唯一手段。
教学追求生活化、情景化,教学效果会不会有效。新课程中我们通常把与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创设一定的故事情景或者问题情景,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起来也必然亲切有趣、通俗易懂。事实上每个教师也的确在努力践行着新课程的理念,努力实现着数学生活化,尽可能的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成功,培养兴趣,增进自信。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会不会被其中的形式所吸引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造成教学效果如昙花一现?记得在教学六年级《利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组织学习关于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的应用题时,按以往的经验,我以为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类实践活动,每个学生一定能情绪高涨地很好地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结果不然,学生根本不能从实际当中得到启发。经过询问了解,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许多孩子都没尝试自己存钱存入银行,也根本不知何为利息税。由此看来,这次我布置了一项不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的作业。
在这些教学实例中,毫无疑问,新课程理念所体现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也是大家极力要提倡的!那么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两回事呢?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正确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呢?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去沟通这种境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鸿沟呢?值得我们每一个同行不断反思和深入探讨。(单位: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新榕村小学)
如何合理开展教学辅助活动。在教學中,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好像又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我个人以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教师要从实际中、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任何的课堂活动都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因而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在数学课堂中,活动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仅只有操作和游戏才是活动,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也是活动,而且,活动应该为教学任务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干扰、延误教学目标的达到,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有益的课堂活动。
如何让学生有质量地完成课外习题。课外练习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课外完成,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相对统一,便于教师集中批改讲评。这种留作业的形式是学生的被动学习,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视同仁,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统一作业的后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学困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部分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这样学生作业出现消极应付、滥竽充数或干脆抄作业的状况屡见不鲜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基本知识型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自身知识基础薄弱,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当然对练习后学生仍不会做题的原因,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新旧知识衔接不上或者综合性太强;也许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再者是教师本身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知识的拓宽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外练习只是对教材起辅助作用,不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唯一手段。
教学追求生活化、情景化,教学效果会不会有效。新课程中我们通常把与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创设一定的故事情景或者问题情景,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起来也必然亲切有趣、通俗易懂。事实上每个教师也的确在努力践行着新课程的理念,努力实现着数学生活化,尽可能的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成功,培养兴趣,增进自信。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会不会被其中的形式所吸引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造成教学效果如昙花一现?记得在教学六年级《利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组织学习关于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的应用题时,按以往的经验,我以为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类实践活动,每个学生一定能情绪高涨地很好地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结果不然,学生根本不能从实际当中得到启发。经过询问了解,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许多孩子都没尝试自己存钱存入银行,也根本不知何为利息税。由此看来,这次我布置了一项不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的作业。
在这些教学实例中,毫无疑问,新课程理念所体现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也是大家极力要提倡的!那么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两回事呢?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正确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呢?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去沟通这种境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鸿沟呢?值得我们每一个同行不断反思和深入探讨。(单位: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新榕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