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史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两大惨案
  
  若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三·一八”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从那时候就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在“三·一八”惨案发生80周年和李闻惨案发生60年后的这篇文章,笔者想把一直关注于遇害者的眼光暂时收回,投向施暴者,那两个被人唾弃的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两起惨案发生相差20年,都是悲剧,是中国国运的悲剧,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悲剧,但又何尝不是段祺瑞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的悲剧?这两个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因为这两个惨案,失去了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合法性,彻底的被历史所抛弃。“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一个月,段祺瑞政府倒台,李闻惨案发生三年后,蒋介石政府退出大陆。若说在这两起惨案发生之前,人们对于这两个政府还有幻想,那么之后,便是“失尽民心”了。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两起惨案的始作俑者,自然是段、蒋两人,而人们在重温那段历史的时候,却发现这两位在惨案发生后都表现得极为无辜。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即刻命令严惩凶手。之后,他又宣布自己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对这场杀戮的忏悔。惨案发生后十年中,段都不吃荤腥,至死不改。1936年其身体虚弱,病痛不断,医生建议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则以“人可死,荤绝不能开”回答,食素如故,乃至不治而死。
  而蒋介石在李闻惨案发生后,暴跳如雷,下令缉拿凶手,调查真相。
  沈醉所著《军统内幕》记载:“蒋介石从庐山打长途电话到南京责问毛人凤的时候,毛人风也回答不出是什么人干的,只能说是他没有叫人干这件事。”
  唐纵日记中也说:“五时半赴主席官邸,报告此行经过,主席愤怒犹未已,大骂霍揆彰是疯子。”
  据后来的考证,对于两起惨案,段蒋两人都确实有点冤。“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枪,虽大多指认是段祺瑞,但无实际证据。反而还有其他说法,按傅斯年的说法是鹿钟麟,有人指出是总理贾德耀,还有人说是当场指挥官传令失误。而李闻惨案则已有了定论,乃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为了向蒋介石邀功,希望让他兼云南省政府主席而擅自派手下特务行凶。
  段祺瑞在长跪不起后,严惩了凶手,执政府的国务院总辞职,作为执政的段颁布了“抚恤令”。蒋介石在暴跳如雷后,撤了霍揆彰的职,下令枪毙直接行凶者——在云南警备司令部特务营当连长的汤时亮和当排长的李文山(后证实是找了两个替死鬼,汤李两人都逃脱了惩罚)。
  
  段祺瑞与蒋介石被人民唾弃
  
  但是,舆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态度而对他们稍有宽恕。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为此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在内的七篇檄文。著名报刊《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地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惨案真相。《“三·一八”惨案资料汇编》记载,仅仅从3月19日以后的12天里,《京报》就发表了113篇有关“三·一八”的消息、评论、通电、文章,平均每天十多篇,最多的一天达18篇。《京报·副刊》也发表了鲁迅等撰写的有关文章103篇。中国的知识界和媒体几乎异口同声的要“唤醒各党各派,一致起而讨贼”。
  李闻惨案后,更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就如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认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时的知识分子们也普遍认为这是国民党统治到了最黑暗的时候,更多的知识分子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了最后的一点信心。《大公报》用“闻一多之死,各方震动”来总结知识界对于这一暴行的震惊和愤怒。主持西南联大工作的梅贻琦在日记中写道:“……一多近年来之行动最有招致之可能,一旦果竟实现,而查其当日之情形,以多人围击,必欲置之于死,此何等仇恨,何等阴谋,殊使人痛惜而更为来日惧尔。”朱自清在给闻一多家属的信中表示:“这种卑鄙凶狠的手段,这世界还成什么世界!”,杨振声也在《大公报》上表示“我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并相信其他友人亦系如此。”胡适、萨本栋、李济、梁思成、傅斯年在唁电中表示“无任痛悼”,沈从文发表《忆北平》,表示“实在象征国家明日更大的不幸!”7月18日,《时事新报》、《世界日报》、《新民报》、《新华日报》、《民主报》、《国民公报》、《西南日报》、《大公报》同日刊载闻一多之子闻立鹏、闻立雕的《是谁杀死了我的爸爸?》。举国上下,“舆论界以及社会无不同情闻一多氏之不幸遇害。”连美国哈佛、哥伦比亚、纽约等大学的53名教授也联名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美国学术界莫不为之震撼”,要求“在中国尚未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之前,美国必须停止其一切军事及财政援助”。8月间,民盟中央委派梁漱溟、周新民单独去昆明调查。9月底,民盟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李闻案调查报告》,以大量事实,揭露这一法西斯暴行。
  
  在惨案发生之前,段祺瑞和蒋介石本来颇有人望
  
  在惨案发生之前,段祺瑞在国民心目中印象颇佳,以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名闻于世。更有逼迫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的“三造共和”之功。在1924的3月纪念北大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排名竟在胡适、梁启超等人之前。得票情况依次是: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段祺瑞(45票)、胡适(45票)、梁启超(29票)、吴佩孚(27票)、李大钊(25票)、章太炎(10票)。大学生对于其评价之高,可见其人望。
  而蒋介石在当时,更是获得了从他执政以来最为崇高的地位。随着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与苏、美、英并肩成为“四大强国”。其当仁不让地与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并立于世。1943年1月11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同名条约同日在重庆签字,完成了美英放弃在华特权的法律手续。国内民众欢欣鼓舞,称为一举解决了国人力图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百年之痛。国内对于蒋介石本人的歌颂与崇拜,可说无以复加。
  两起惨案发生之时,是段政府和蒋政府都处于“非常时期”。其时,段政府既有颁布法令及人事任免均受到奉、冯两派的掣肘的内忧,又有大沽口炮击事件的外患。蒋政府也处于内战开始前的紧张状态以及美国支持与否的关键时期。按正常的逻辑分析,都是政治老手的段与蒋只要不是“脑髓里有贵恙”,决不会做出这样的暴行来给自己增添麻烦。
  
  他们都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
  
  可惨案偏偏发生了。段与蒋都不无冤屈地承担了一切后果。
  说冤屈,是因为两起惨案两人的直接参与证据不足,他们可说是“被迫”代人受过。但两人也可说一点都不冤屈,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两人的一贯所作所为,是惨案发生的直接动因,若他们真是如所标榜的一般,倾向共和,爱护民主,尊重生命。惨案又哪里会发生?
  段祺瑞在“五四”运动发生时,就要求对请愿学生采取严厉措施,连做过前清翰林的总统徐世昌都很不以为然。在此之前的杀害革命元勋张振武,废除《临时约法》等作为,根本是不把法制、共和、民主放在眼里。虽有“三造共和”之功,却无做成共和之意,就其根源,无非以共和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而已。
  至于蒋介石,初出茅庐便跟随陈其美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四·一二”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喊声血腥气十足,至于暗杀报业大王史量才、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等暴行更是铁证如山。在李闻惨案之后,退出大陆之前,对于民主人士的暗杀更是肆无忌惮。难怪军统头目沈醉日后回忆李闻惨案凶手霍揆彰的结局时说:“那时我在常德任稽查处长,与他熟识。1947年他被免职后居住在长沙小吴门外新建的别墅‘嵩庄’当寓公时,我去看过他。他对我谈到此事时,只认为时机还不到,干得太早一点,所以才惹出这场麻烦。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等到今天来干,那就不是过错而是有功了。’”
  无论是段祺瑞的长跪不起还是蒋介石的暴跳如雷,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忏悔,而是中国传统式的后悔——后悔的不是不该对手无寸铁的民众开枪,而是枪开的不是时候。他们并不认可这么一个铁律:一个政府,一旦向徒手的青年学生与平民百姓开了枪,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界限。虽然他们事后为违背这条铁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他文献
宋美龄在和蒋介石结识之前,她的人生历程究竟有没有过初恋?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龄与刘纪文的初恋》,披露了这位民国第一夫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无论宋美龄生前还是死后,国内外史家和作家,大多不回避宋美龄和刘纪文早年的感情经历。尽管由于年深日久,史家的评论与小说家的演绎对其中细节众说不一,然而刘纪文是宋美龄的初恋情人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不该摊牌的时候摊牌了    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大学期间
期刊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这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期刊
几十年来,日本少尉小野田就一直活在1944年。纵使世界已经不断地改变,他始终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纠缠里。1974年,当他终于回到了现代的世界,面对社会的变迁,他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无法理解日本宪法对于各类军事行动的限制。年迈的他参与各种爱国的活动,当旧日悠扬的日本军歌响起时,他会流下眼泪。他,企图唤起日本人对国家的忠爱。他是一位日本军国主义的英雄。   1922年,小野田生于和歌山县海南市。1942
期刊
我和朱镕基同志相识是在20年前的1980年,当时朱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我是经济日报副总编。经济日报社当时与国家经委同在西黄城根九号院(中南海西院)办公,我们见面比较容易。国家经委党组经常开会,朱出席,我列席,我们每每坐在一起,话起家常。我俩同年,1947年同时高中毕业,他从长沙考入北平清华大学,我从北平考入广州中山大学。1947年同时参加革命。因同是知识分子,有共同的经历和语言,我俩恰巧又都喜欢京剧
期刊
史学界的一种普遍误识———“攻打使馆的基本力量是义和团”的由来    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攻打使馆的基本力量是义和团,其次还有一部分受义和团影响的甘军,至于荣禄直辖的武卫中军则是在“假进攻,真保护”。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反帝的英勇行为加以赞扬;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受清朝封建顽固势力愚 弄和利用的重要事例进行批判;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践踏国际公法”的“野蛮罪行”加以严厉
期刊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推断朝鲜领袖金正日的个人财产约有40亿美元。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报告指出,金正日的个人财产约有40亿美元。金正日透过印制超级伪美钞、出售武器及毒品、每年获得3亿~5亿美元,然后在香港、澳门等地购买德国马赛地房车、法国美酒等奢侈品,供自己及亲信享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已估计金正日的资产总值约为30亿美元,但直至由国务院、财政部、
期刊
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  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妓女概念,似乎比我们现在所说、所理解的要宽广一些。专家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妓女有两大类,细分有五类。大的来说,有艺妓和色妓之分,前者主要从事艺术表演活动,如同今日之文艺工作者、娱乐明星;而后者主要出卖色相,就是今日人们普遍认为的娼妓。   但之所以把艺术家和娱乐明星归入妓女,是因为艺
期刊
那年,我在豫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一个太康犯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人隔三差五的来看望,他十分羡慕,于是便往家里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可是,半年过去了,他的家人还是没有来,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写了一封绝交信。  他的爹娘就他一个娃儿,其实早就想来看他了,只因为家中实在太穷,连几十元的路费都借不来。当他们接到娃儿的绝交信的时候再也坐不住了,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和准备,决定
期刊
少年时读《三国演义》,关注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侠肝义胆的关云长。甚至是暴躁粗鲁的猛张飞,都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于动就痛哭流涕、逃亡路上抛妻弃子的软蛋刘备,反复无常心狠手辣的花面奸臣曹操,是没有留下一点好感的。  前段时间拜通俗历史热所赐,读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书读完了,一个崭新的曹操形象从诸多三国人物中脱颖而出并渐渐清晰起来。对曹操的兴趣,成为我继续探索历史书的一个动力,直到最近读完一
期刊
(雅昌艺术网 佳士得)佳士得纽约瑰丽珠宝网上专场拍卖于2020年4月16日——24日举行。此次佳士得甄选了世界著名珠宝商的匠心之作,包括宝诗龙(Boucheron)、宝格丽(Bulgari)、卡地亚(Cartier)及Verdura等的迷人珍寶。逾160件瑰丽珠宝琳琅满目,娇艳动人,受到了珠宝藏家、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