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获得文本信息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情感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奠定基础,是整体的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研究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法的应用技巧和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朗读教学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法 有效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并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低效朗读成因分析
1、观念滞后,漠视朗读作用。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太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上:重讲轻读,以讲代读,讲多读少。即使读,也是作为教学过场来安排的,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地读,无法从读中体验、感悟语言的含义、情感等,所以效果甚微。
2、形式单调,扼杀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是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良好开端。然而,教师朗读教学形式单调,指导方法机械、生硬。小学生长时间枯燥、简单机械地朗读,不仅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最终会让学生丧失、缺乏对朗读的爱好和兴趣。
3、缺乏技巧,忽视朗读效果。把重点放在字词的讲解上,常常通过大量的作业强化训练,而对朗读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设计,所以朗读所需要的很多技巧学生们并没有掌握。上课时,老师不仅在自己范读时缺乏感染力,起不到“示范启发”作用,甚至就没有朗读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朗读效果。
4、漠視创新,抹杀学生个性。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知识经验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或者朗读较好的学生为范本,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齐声朗读压制学生的个性朗读,使学生没有用自己的朗读技巧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棱角也就被磨平了,朗读能力当然也不可能有多大长进,朗读的效果肯定不会多么有效。
二、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用新颖的教学诱导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个“乐”指的就是“兴趣”。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下手,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朗读。教师在安排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
(4)分角色读。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
(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
(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
2、教师范读引路。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
3、适度传授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4、注重阳光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朗读是语文学习之母,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从关注学生的课堂朗读开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朗读思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良好习惯,有效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6):53-55.
[2]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15(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法 有效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并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低效朗读成因分析
1、观念滞后,漠视朗读作用。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太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上:重讲轻读,以讲代读,讲多读少。即使读,也是作为教学过场来安排的,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地读,无法从读中体验、感悟语言的含义、情感等,所以效果甚微。
2、形式单调,扼杀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是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良好开端。然而,教师朗读教学形式单调,指导方法机械、生硬。小学生长时间枯燥、简单机械地朗读,不仅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最终会让学生丧失、缺乏对朗读的爱好和兴趣。
3、缺乏技巧,忽视朗读效果。把重点放在字词的讲解上,常常通过大量的作业强化训练,而对朗读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设计,所以朗读所需要的很多技巧学生们并没有掌握。上课时,老师不仅在自己范读时缺乏感染力,起不到“示范启发”作用,甚至就没有朗读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朗读效果。
4、漠視创新,抹杀学生个性。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知识经验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或者朗读较好的学生为范本,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齐声朗读压制学生的个性朗读,使学生没有用自己的朗读技巧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棱角也就被磨平了,朗读能力当然也不可能有多大长进,朗读的效果肯定不会多么有效。
二、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用新颖的教学诱导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个“乐”指的就是“兴趣”。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下手,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朗读。教师在安排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
(4)分角色读。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
(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
(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
2、教师范读引路。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
3、适度传授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4、注重阳光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朗读是语文学习之母,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从关注学生的课堂朗读开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朗读思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良好习惯,有效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6):53-55.
[2]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