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家笔记》是毛姆五十年创作生涯过程中所累积的素材与思考。对于理解毛姆的小说创作,散文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毛姆的《总结》,系统性地论述毛姆的写作理念,写作风格等问题。
关键词:英国文学 毛姆 写作 散文 小说 作家笔记
《作家笔记》是毛姆在《总结》后出版的一部关于作家与写作的书。此书跨时五十余年,是毛姆一生游历的总结。书中没有抽象的理论,而是大量的写作素材。此书对于理解毛姆的作品,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读者及想要成为作家的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作为读者的作家
作家,首先是一个读者。这是毋庸置疑的,绝不会有一个作家宣称自己从来不阅读。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作家,恰恰是在区分自己和其他作家才能成为作家的。据此,想要了解一个作家,必须要了解他的阅读。
不同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按照毛姆的说法,英国作家都是唯我独尊的,他们很少关注同时代的作家。毛姆显然经历过非常广泛的阅读,如果算上他惊人的阅历,他可谓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读者之一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如果一个作家宣称自己的写作都是天赋所致,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是在故弄玄虚。在《作家笔记》中毛姆这样说道:我并没有什么天才,我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我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我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我特别刚烈,这种刚烈弥补了我其他方面的缺陷。毛姆之所以如此坦诚是因为他不再需要装腔作势了,他是一个成功者,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他是聪明的。
毛姆的坦诚,也是一种忠告,对于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年轻人来说,刻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茫茫书海之中,漫无目的地读必然是会得不偿失的。毛姆说:作为一个作家不必要把整只牛都吞下去,但一片牛肉是一定要尝。品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种基本的功能。一个没有文学品味的文学家,好比是一个没有味觉的美食家。没有味觉,不仅对于美食家是灾难,对于普通人也是灾难。因此,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也要训练自己的品味,否则你将根本无法阅读。
文学品味从何而来呢?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某位公认的作家为尺度,去衡量其他作家的作品;另一种是广泛比较不同作家之间的特点。普通读者,一般采用的都是前一种方式。当他们热衷于某个作家的作品时,便会不自觉地用这个作家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其他作家的作品。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来说,一定要摆脱这种狭隘的主观性。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毛姆显然并未给我们做出一个很好的示范。
毛姆在1917年的笔记中这样写道:
“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让西欧最伟大的小说显得矫揉造作,见到他们创作的新颖性,我不再看得起萨克雷、狄更斯和特罗洛普以及他们因循守旧的道德观,就连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相比之下也显得刻板与冷漠……俄国人的爱国主义是很奇特的,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民族不同,因此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他们自鸣得意地谈论本国农民的无知;他们为自己的缺点而骄傲,如同一个粗人对你说上帝就是这样创造他的。”
毛姆一方面高度肯定了俄罗斯文学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却十分贬低俄国人的民族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都是一种十分主观的评价。毛姆的这种高度主观性,源自于他的保守,一种英国式的保守。毛姆的品味,显然是立足于英国的。在面对以意识流为代表的新文学式,毛姆表现一种十分顽固的保守。他认为,意识流只是昙花一现,而他自己所掌握的才是文学的主流。或许正是这种保守,限制了毛姆的文学品味,但是这种保守成就了毛姆独特的风格。
二 作为技艺的写作
写作到底是什么呢?一种天赋,一种艺术或是灵感的产物?在毛姆看来,显然都不是。写作是一种技艺。在《总结》中毛姆,曾细致地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他说:
“我总是把要写的东西在肚子里酝酿很久,然后才开始动笔。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会做一些笔记,构思的过程有时很长,有时很短,只有当有十足的把握时才会动笔。”
从《作家笔记》来看,毛姆非常重视笔记这种形式。毛姆并不是一个靠天赋来写作的作家,事实上大多数作家都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所谓天赋不过是成功者神秘化自己的说辞罢了。毛姆笔记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之外,大量是关于他阅读的感受。作为一个生活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人,毛姆有机会游历六大洲。上世纪20年代,他到过中国,在他的游记中有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素材是苦恼的,然而素材太多,也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毛姆最终以《作家笔记》的形式出版这些素材,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苦恼。
毛姆以小说著称,小说是最能体现一个作家对于素材的驾驭能力。在《总结》中,毛姆这样写道:
“短篇小说,在我看来,只是叙述一个事件,或者物质事件,或者精神事件,凡是无助于说明这个事件的细节全部删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一种生动性与一致性。一句话,我愿意用一个句号,而不愿用七零八落的理念来结束我的故事。”
此外,毛姆提到:“作为一个小说家,首要的是把故事讲好。小说不是传播思想的讲堂,小说家不是思想家。那些想要当思想家的小说家,不如去写新闻报纸。”对于当时兴起的意识流小说,毛姆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作家们总是向往具有情感价值且不太容易理解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对于小说家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是个很聪明,很有趣的花招,但仅此而已”。毛姆显然更加看重素材的取舍,而不是写作理论的指导。在提及写作理论时,毛姆曾说过:“我不太相信写作理论”。在他看来,写作理论用来说明某个目的,是可以的。但是用来作为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乏味的。的确,如果每一部小说都采用精神分析地方式,或是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写作的独特性何在呢?毛姆虽然保守,但绝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事实上,他曾深入研究过精神分析学。尽管,他说自己完全没有搞懂。但凭借他的睿智,显然只是一个玩笑话。 虽然毛姆称自己不懂精神分析学,但是对于读者的心理他可谓是了如指掌。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能取得文学上的成功。毛姆说:
“读者想要知道的是引起他兴趣的那些人物究竟如何,而情节就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手段。编出一个好故事并不容易,不能因为难而轻视它。一个故事应当具备适合题材发展的连贯性与可能性,它应当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要有完整的结构,情节是一根引导读者兴趣的线索,它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依靠它才能引导读者一页一页的看下去。作者不能让读者看出意图,看出作者所设下的圈套。”
在这里,毛姆显然动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接受美学。虽然,当时还没有这样的理论,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毛姆显然意识到小说的成功与读者的接受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回到《作家笔记》,那些被舍弃的素材,多数都是不适合作为小说素材的,虽然它们中的多数都十分有趣。
除小说之外,毛姆还是一个散文大师。毛姆的散文保留了英式散文的传统特色,堪称式英国散文中的精品。在《总结》中毛姆曾提出散文写作的三个基本原则:清晰、简明与和谐。毛姆认为,清晰是散文写作第一要务。散文之所以会晦涩,或是因为作者的失误,或是因为作者自己被误导了。简明则是要求避免华而不实的辞藻,那种辞藻只会让读者厌烦,增加句子的歧义。再者是和谐,和谐并不是刻意追求音韵之美,以韵伤文是大忌。不过,从《作家笔记》的记叙来看,青年时期的毛姆所迷恋的是王尔德式的写作,他曾跑去大英博物馆,将一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器物名称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由此可见,提高自己的品味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 《作家笔记》的启示
严格地说,《作家笔记》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或者说不是一部完成的文学作品。对于一个热衷毛姆小说的读者来说,它的意义也许是不大的。然而对于一个想要研究毛姆小说的人来说,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毛姆是一个小说家,不是一个小说理论家,更加不是一个文学理论家。但在《作家笔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毛姆。毛姆对于写作的看法,应当说是非常深刻的。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虽然他始终被视为一个“二流作家”,但他的写作是一流的,他是一个杰出的文体家。当然,仅凭《作家笔记》并不能完全改变毛姆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但对于毛姆来说,文学史上的位置并不重要,他所在乎的是当好一个小说家。毛姆跨过了19世纪与20世纪,他经历了许多作家都无法经历的时代和事件,这些事件让他的思想变得深刻。如果毛姆不去写小说,而是去当一个思想家,评论家,或许他会得到更多的赞誉。如此,我们将失去一个优秀的小说家。
对于读者来说,《作家笔记》所具有的启示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为什么要去阅读呢?好比说,我们都已经会中文了,为何还要去学语文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去写作。阅读和写作是互动的,只有当写作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能理解所阅读的东西,否则将是徒劳的。在《作家笔记》中毛姆展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写作的,是如何阅读的,阅读对于其写作的影响,以及写作又是如何帮助他阅读的。对于普通的读者,或是想要成为作者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启示。写作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劳动。没有艰苦地付出,不可能有收获。同样,阅读也是如此。阅读是一种艰苦地劳动,甚至是要去受伤。如果一味贪图享乐,那么最终将是一事无成。
其次,阅读不仅仅是要去阅读书籍,更加要去阅读生活,阅读人性,阅读自然。毛姆的作品以深入人性著称,这和毛姆长年观察有关。毛姆曾说,作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观察。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没有机会向毛姆那样走遍世界去观察,但是不表示我们没有可以观察的对象,或是观察的空间。此外,应该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将自己的观察和所感记录下来。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即便没有丝毫想要成为作者的愿望,采用这种方式去阅读,也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此外,毛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作家的成功之道,是要坚持自我。在笔记中,毛姆多次提到俄国文学作为一种风潮的影响,但是他从未有过模仿俄国文学的想法。在他看来,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随波逐流。尽管,一时的文学有一时的风气,但是并不表示作家就一定要跟着潮流走。一个风尚的作家,也可能是一个短命的作家。虽然,在短期内,一个作家的价值可能被忽视,但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他总会有一天被认可。在这一点上,毛姆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从他的作品出版至今,已经超过1个世纪,期间被人遗忘的风尚作家可谓不计其数,那些追逐潮流的人,最后都被潮流所淘汰,例如红极一时的意识流,如今被人提及的也只是少数几人,而毛姆却经久不衰。因此,作为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来说,坚持自我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薛相林、张敏生:《毛姆——为民众写作的艺术大师》,《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4期。
[2] 申斯、吴晓梅:《读毛姆小说〈万事通先生〉》,《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9期。
[3]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孙戈译:《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
[4] 程迎新:《浅析英国作家毛姆的多元化写作风格》,《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5] 申利锋:《论毛姆小说的文体风格》,《写作》,2010年第5期。
(杨惠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
关键词:英国文学 毛姆 写作 散文 小说 作家笔记
《作家笔记》是毛姆在《总结》后出版的一部关于作家与写作的书。此书跨时五十余年,是毛姆一生游历的总结。书中没有抽象的理论,而是大量的写作素材。此书对于理解毛姆的作品,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读者及想要成为作家的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作为读者的作家
作家,首先是一个读者。这是毋庸置疑的,绝不会有一个作家宣称自己从来不阅读。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作家,恰恰是在区分自己和其他作家才能成为作家的。据此,想要了解一个作家,必须要了解他的阅读。
不同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按照毛姆的说法,英国作家都是唯我独尊的,他们很少关注同时代的作家。毛姆显然经历过非常广泛的阅读,如果算上他惊人的阅历,他可谓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读者之一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如果一个作家宣称自己的写作都是天赋所致,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是在故弄玄虚。在《作家笔记》中毛姆这样说道:我并没有什么天才,我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我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我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我特别刚烈,这种刚烈弥补了我其他方面的缺陷。毛姆之所以如此坦诚是因为他不再需要装腔作势了,他是一个成功者,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他是聪明的。
毛姆的坦诚,也是一种忠告,对于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年轻人来说,刻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茫茫书海之中,漫无目的地读必然是会得不偿失的。毛姆说:作为一个作家不必要把整只牛都吞下去,但一片牛肉是一定要尝。品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种基本的功能。一个没有文学品味的文学家,好比是一个没有味觉的美食家。没有味觉,不仅对于美食家是灾难,对于普通人也是灾难。因此,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也要训练自己的品味,否则你将根本无法阅读。
文学品味从何而来呢?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某位公认的作家为尺度,去衡量其他作家的作品;另一种是广泛比较不同作家之间的特点。普通读者,一般采用的都是前一种方式。当他们热衷于某个作家的作品时,便会不自觉地用这个作家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其他作家的作品。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来说,一定要摆脱这种狭隘的主观性。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毛姆显然并未给我们做出一个很好的示范。
毛姆在1917年的笔记中这样写道:
“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让西欧最伟大的小说显得矫揉造作,见到他们创作的新颖性,我不再看得起萨克雷、狄更斯和特罗洛普以及他们因循守旧的道德观,就连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相比之下也显得刻板与冷漠……俄国人的爱国主义是很奇特的,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民族不同,因此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他们自鸣得意地谈论本国农民的无知;他们为自己的缺点而骄傲,如同一个粗人对你说上帝就是这样创造他的。”
毛姆一方面高度肯定了俄罗斯文学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却十分贬低俄国人的民族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都是一种十分主观的评价。毛姆的这种高度主观性,源自于他的保守,一种英国式的保守。毛姆的品味,显然是立足于英国的。在面对以意识流为代表的新文学式,毛姆表现一种十分顽固的保守。他认为,意识流只是昙花一现,而他自己所掌握的才是文学的主流。或许正是这种保守,限制了毛姆的文学品味,但是这种保守成就了毛姆独特的风格。
二 作为技艺的写作
写作到底是什么呢?一种天赋,一种艺术或是灵感的产物?在毛姆看来,显然都不是。写作是一种技艺。在《总结》中毛姆,曾细致地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他说:
“我总是把要写的东西在肚子里酝酿很久,然后才开始动笔。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会做一些笔记,构思的过程有时很长,有时很短,只有当有十足的把握时才会动笔。”
从《作家笔记》来看,毛姆非常重视笔记这种形式。毛姆并不是一个靠天赋来写作的作家,事实上大多数作家都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所谓天赋不过是成功者神秘化自己的说辞罢了。毛姆笔记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之外,大量是关于他阅读的感受。作为一个生活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人,毛姆有机会游历六大洲。上世纪20年代,他到过中国,在他的游记中有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素材是苦恼的,然而素材太多,也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毛姆最终以《作家笔记》的形式出版这些素材,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苦恼。
毛姆以小说著称,小说是最能体现一个作家对于素材的驾驭能力。在《总结》中,毛姆这样写道:
“短篇小说,在我看来,只是叙述一个事件,或者物质事件,或者精神事件,凡是无助于说明这个事件的细节全部删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一种生动性与一致性。一句话,我愿意用一个句号,而不愿用七零八落的理念来结束我的故事。”
此外,毛姆提到:“作为一个小说家,首要的是把故事讲好。小说不是传播思想的讲堂,小说家不是思想家。那些想要当思想家的小说家,不如去写新闻报纸。”对于当时兴起的意识流小说,毛姆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作家们总是向往具有情感价值且不太容易理解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对于小说家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是个很聪明,很有趣的花招,但仅此而已”。毛姆显然更加看重素材的取舍,而不是写作理论的指导。在提及写作理论时,毛姆曾说过:“我不太相信写作理论”。在他看来,写作理论用来说明某个目的,是可以的。但是用来作为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乏味的。的确,如果每一部小说都采用精神分析地方式,或是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写作的独特性何在呢?毛姆虽然保守,但绝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事实上,他曾深入研究过精神分析学。尽管,他说自己完全没有搞懂。但凭借他的睿智,显然只是一个玩笑话。 虽然毛姆称自己不懂精神分析学,但是对于读者的心理他可谓是了如指掌。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能取得文学上的成功。毛姆说:
“读者想要知道的是引起他兴趣的那些人物究竟如何,而情节就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手段。编出一个好故事并不容易,不能因为难而轻视它。一个故事应当具备适合题材发展的连贯性与可能性,它应当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要有完整的结构,情节是一根引导读者兴趣的线索,它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依靠它才能引导读者一页一页的看下去。作者不能让读者看出意图,看出作者所设下的圈套。”
在这里,毛姆显然动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接受美学。虽然,当时还没有这样的理论,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毛姆显然意识到小说的成功与读者的接受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回到《作家笔记》,那些被舍弃的素材,多数都是不适合作为小说素材的,虽然它们中的多数都十分有趣。
除小说之外,毛姆还是一个散文大师。毛姆的散文保留了英式散文的传统特色,堪称式英国散文中的精品。在《总结》中毛姆曾提出散文写作的三个基本原则:清晰、简明与和谐。毛姆认为,清晰是散文写作第一要务。散文之所以会晦涩,或是因为作者的失误,或是因为作者自己被误导了。简明则是要求避免华而不实的辞藻,那种辞藻只会让读者厌烦,增加句子的歧义。再者是和谐,和谐并不是刻意追求音韵之美,以韵伤文是大忌。不过,从《作家笔记》的记叙来看,青年时期的毛姆所迷恋的是王尔德式的写作,他曾跑去大英博物馆,将一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器物名称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由此可见,提高自己的品味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 《作家笔记》的启示
严格地说,《作家笔记》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或者说不是一部完成的文学作品。对于一个热衷毛姆小说的读者来说,它的意义也许是不大的。然而对于一个想要研究毛姆小说的人来说,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毛姆是一个小说家,不是一个小说理论家,更加不是一个文学理论家。但在《作家笔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毛姆。毛姆对于写作的看法,应当说是非常深刻的。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虽然他始终被视为一个“二流作家”,但他的写作是一流的,他是一个杰出的文体家。当然,仅凭《作家笔记》并不能完全改变毛姆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但对于毛姆来说,文学史上的位置并不重要,他所在乎的是当好一个小说家。毛姆跨过了19世纪与20世纪,他经历了许多作家都无法经历的时代和事件,这些事件让他的思想变得深刻。如果毛姆不去写小说,而是去当一个思想家,评论家,或许他会得到更多的赞誉。如此,我们将失去一个优秀的小说家。
对于读者来说,《作家笔记》所具有的启示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为什么要去阅读呢?好比说,我们都已经会中文了,为何还要去学语文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去写作。阅读和写作是互动的,只有当写作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能理解所阅读的东西,否则将是徒劳的。在《作家笔记》中毛姆展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写作的,是如何阅读的,阅读对于其写作的影响,以及写作又是如何帮助他阅读的。对于普通的读者,或是想要成为作者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启示。写作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劳动。没有艰苦地付出,不可能有收获。同样,阅读也是如此。阅读是一种艰苦地劳动,甚至是要去受伤。如果一味贪图享乐,那么最终将是一事无成。
其次,阅读不仅仅是要去阅读书籍,更加要去阅读生活,阅读人性,阅读自然。毛姆的作品以深入人性著称,这和毛姆长年观察有关。毛姆曾说,作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观察。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没有机会向毛姆那样走遍世界去观察,但是不表示我们没有可以观察的对象,或是观察的空间。此外,应该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将自己的观察和所感记录下来。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即便没有丝毫想要成为作者的愿望,采用这种方式去阅读,也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此外,毛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作家的成功之道,是要坚持自我。在笔记中,毛姆多次提到俄国文学作为一种风潮的影响,但是他从未有过模仿俄国文学的想法。在他看来,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随波逐流。尽管,一时的文学有一时的风气,但是并不表示作家就一定要跟着潮流走。一个风尚的作家,也可能是一个短命的作家。虽然,在短期内,一个作家的价值可能被忽视,但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他总会有一天被认可。在这一点上,毛姆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从他的作品出版至今,已经超过1个世纪,期间被人遗忘的风尚作家可谓不计其数,那些追逐潮流的人,最后都被潮流所淘汰,例如红极一时的意识流,如今被人提及的也只是少数几人,而毛姆却经久不衰。因此,作为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来说,坚持自我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薛相林、张敏生:《毛姆——为民众写作的艺术大师》,《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4期。
[2] 申斯、吴晓梅:《读毛姆小说〈万事通先生〉》,《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9期。
[3]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孙戈译:《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
[4] 程迎新:《浅析英国作家毛姆的多元化写作风格》,《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5] 申利锋:《论毛姆小说的文体风格》,《写作》,2010年第5期。
(杨惠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