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周敦颐,在其著《爱莲说》中对荷花的溢美之词。宛如万花中仙子的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青睐对象,历朝历代的丹青妙手亦倾情描绘。其中我国现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陆抑非,所绘荷花就精妙绝伦、颇具特色,被世人誉为“贵气之荷”。
陆抑非(1908-1997),名翀(chong),初字一飞,1937年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苏叟,室名崇兰草堂、闻莺馆,江苏常熟人。1921年他师从李西山习花鸟画,1919-1931年师从名画家陈迦庵,1932-1947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授,同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老师,仅以弱冠之年即得以融入海派艺术潮流。在沪举行个人画展的1937年间,其在张大千指导下进行临摹,并得览内兄孙伯渊收藏的古书画。1938年拜吴湖帆为师,成为吴“梅景书屋”的入室弟子。此后由湖帆大师亲授而专营花鸟,尤以工笔重彩花鸟见长。其画风绚丽典雅、艳而不俗,且卓尔不凡、工而不滞,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一起被誉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同时又有“江南花鸟画四才子”之称。陆抑非在民国时期的画荷艺术。

虽然海上“四大名旦”都以花鸟画闻名遐迩,但风格各得其趣。其中陆抑非笔下的花卉,以荷花和牡丹最为时人青睐。特别是他在上世纪40年代的荷花画作,于吴湖帆的弟子中别树一帜,最得乃师神韵。如他在1942年所作的《荷塘翠鸟图》(图1)。初次看到此图,人们便会想到吴湖帆。吴湖帆典型的荷花作品就是用没骨法创作的,这是他的独创。1943年海上大收藏家庞莱臣八十寿辰时,吴湖帆曾以一幅《朱裳翠珮》志贺,画的就是没骨荷花。全图以色彩点勾烘染而成,除落款外,不见一点墨色,是吴湖帆所画荷花中非常典型的一件作品。
陆抑非是吴湖帆的学生,1937年下半年入梅景书屋;在此之前,他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创作此图时他已在梅景书屋随师五年,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吴湖帆独创的没骨荷花他已了然于胸。
这幅四尺整纸的《荷塘翠鸟图》,全图以没骨法绘就,色彩点勾烘染,偶用淡墨绘枯叶,亦如其师,视色如墨,以墨当色。其画荷叶先以色彩轻染,形成叶的面积、动势;稍干后,连染带写,再复一层,以增加层次变化;之后,再以较浓的色彩勾叶筋。层层复层层,荷叶生动灵透。荷花亦如是,娇艳丰腴,凝露绽放。
此图的构图更是错落有致,停匀得当。中间部分花叶互拥,几欲密不可密,忽然伸出一花一叶,亭亭玉立于上,并与左下角浮于水面的枯叶一高一低、一伏一立,上下呼应;叶梗和水草在其间穿插;一鸟一蜓一蛙,各择空间,自由自在。满纸都是荷塘清趣。作此图时,陆抑非35岁,其绘画才能毕现纸上。欣赏此图,我们可知其“江南四才子”和花鸟“四大名旦”之名不虚。

陆抑非的画功,工写皆能,上追两宋,承继元、明,兼工带写则以宋画为格,力追吕纪、林良,涉猎徐青藤、陈白阳。早年对恽南田、华新罗佳作心摹手随,下笔轻灵,敷彩清妍,人称“陆牡丹”。他在1944年所作的《塘沼秋风》(图2),就是其在吴湖帆的梅景书屋时创作的一件画荷精品。作品以工写结合的小写意方式绘制,画面构图饱满,设色典雅,敷彩考究,用笔细致入微。整幅观之,情趣淡雅、生机盎然。图中荷塘秋色,荷花怒放婀娜,荷叶田田摇曳,游鱼悠闲自得,秋风乍起,岸边杨柳依依,枝上的两只翠鸟在欢歌、嬉戏打闹,好一派热闹的秋塘欢乐景象。

如果陆抑非的牡丹、月季、芍药和杜鹃等,被大众视为其工致一路的代表花卉,那么他写意一路的深厚功力,即可在荷花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他创作四时花鸟时,无论立轴、横幅或屏轴的作品,一直将荷花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之一,总会有荷花画面的精彩出现。如1943年3月5日,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展出的“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即有他和朱梅邨、徐邦達等二十四人参展,展出作品中就有他创作的画荷作品。同年,陆抑非还创作了立轴画荷的得意之作《银塘翠羽》(图3)。再如1944年7月13日,上海宁波同乡会再次举办同名展览,陆抑非和其师吴湖帆及同门师兄弟王季迁、朱梅邮、俞子才、徐邦达等三十四人作品参展,当年又作下了屏轴的画荷精品《红荷翠羽》(图4)。陆抑非在1949年后的画荷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陆抑非曾任苏州美术专科沪校花鸟教授,同年作下了清新雅致的《荷花》(图5)。1952-1955年,他和俞子才、吴少云、张守成等人,在美术教育中采用了科学挂图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1952年陆抑非所作的《粉荷》(图6),画作就以清雅的色彩和奇绝的构图胜出。尤其两朵荷花,一枝怒放、一枝含苞,两者设色清丽而淡雅,超凡脱俗。荷叶则上部取全、中下部取其部分,最上部一枝莲蓬穿插其中,给本来热闹的荷塘增添了几分清趣。1956-1959年,陆抑非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57年,他定期赴画院引领一批青年画师入门,同时创作并示范作品;扇面作品《荷塘清趣》(图7),即为当年的呕心之作。




1959年,陆抑非受院长潘天寿所聘,就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教授,桃李满天下。1963年,他于原浙江美术学院新成立的“书法刻印”科兼授有关课程,效果良好,反响强烈。1964年10月17日,他除了作下《喜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外,还在当年创作了《荷花》。1965年,陆抑非作下了六尺整张大横幅《亭亭玉立苍波上》(图8)。此作墨气淋漓,用笔酣畅,确有“大胆下笔,小心收拾”的妙处。在浓墨的点缀下,画家将花青、汁绿、藤黄、胭脂、曙红、赭石等多种颜色,调配得相得益彰;而画面虽无蜻蜓、翠鸟、游鱼等缀饰之物,依然生机盎然。同年,他还参加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画谱》之编绘,其中画谱里的花卉草虫作品,全部由陆抑非一人担当。陆抑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画荷佳作。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陆抑非更是钟爱高洁的荷花题材。1980年10月,画家参加北京荣宝斋成立三十周年笔会,并应文化部之邀赴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同时即兴创作了《翠盖红绢》(图9)。1981年8月,他參加了上海展览馆展出的“吴湖帆梅景书屋师生画展”;一年半后的1984年3月12日至24日,他又于上海市美术馆举行了“陆抑非书画展览”,展出的画荷佳作令人顿足不前,赞不绝口。
1983年,陆抑非在创刊于1980年的国家美术专业核心期刊《新美术》杂志上,发表了《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这篇极为著名的美学论文,提出了“字是画出来的好,而画是写出来的妙”之经典“画语”。1986年10月,他被故乡常熟人民政府聘为本市书画院的名誉院长。1988年8月9日,陆抑非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任命为西泠书画院的副院长;同年他还根据明代知名书画家朱之蕃的七言律诗《池莲》,写下了充满勃勃生机的画荷佳作《荷塘翠鸟》(图10)。其右侧画面上“藕花层叠点回塘,映日随风远送香”的题识,本是写荷花的美艳轻盈,实则是画家以诗衬托荷塘,更是给观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我们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1991年6月,“陆抑非书画展”在杭州的西泠书画院展出,展品册页为主、画荷题材在内的陆抑非作九十佘幅书画小品。1992年12月,《陆抑非教学画稿》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稿集他含荷花图在内的一百九十八幅花鸟精品。1993年8月,大型画册《陆抑非》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内的陆抑非画荷,又让读者大饱眼福;同年,画家还创作了《花鸟》(图11)。1994年4月,《荣宝斋画谱(九十九)·陆抑非绘花鸟部分》,由北京荣宝斋出版,发行不久即被人们抢购一空;当年,画立轴设色纸本130.5×46厘米家于海上又作下了《荷花蜻蜓》(图12)。1995年9月,“陆抑非书画展暨陆公望习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画家的荷花图又令观众视若珍宝。1995年10月,画家为庆祝西泠书画院建院十五周年,又组织了十余位画师,齐心协力共创了丈二匹巨幅作品《群芳争艳》。


在陆抑非生命中最后一年的1997年6月,《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发行。当年6月24日,画家不幸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仙逝,享年八十九岁。但陆抑非德艺双馨的花鸟精品,还有他魅力十足的画荷佳作,却将千秋万代于中国画坛永世灿烂辉煌!
陆抑非(1908-1997),名翀(chong),初字一飞,1937年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苏叟,室名崇兰草堂、闻莺馆,江苏常熟人。1921年他师从李西山习花鸟画,1919-1931年师从名画家陈迦庵,1932-1947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授,同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老师,仅以弱冠之年即得以融入海派艺术潮流。在沪举行个人画展的1937年间,其在张大千指导下进行临摹,并得览内兄孙伯渊收藏的古书画。1938年拜吴湖帆为师,成为吴“梅景书屋”的入室弟子。此后由湖帆大师亲授而专营花鸟,尤以工笔重彩花鸟见长。其画风绚丽典雅、艳而不俗,且卓尔不凡、工而不滞,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一起被誉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同时又有“江南花鸟画四才子”之称。陆抑非在民国时期的画荷艺术。
虽然海上“四大名旦”都以花鸟画闻名遐迩,但风格各得其趣。其中陆抑非笔下的花卉,以荷花和牡丹最为时人青睐。特别是他在上世纪40年代的荷花画作,于吴湖帆的弟子中别树一帜,最得乃师神韵。如他在1942年所作的《荷塘翠鸟图》(图1)。初次看到此图,人们便会想到吴湖帆。吴湖帆典型的荷花作品就是用没骨法创作的,这是他的独创。1943年海上大收藏家庞莱臣八十寿辰时,吴湖帆曾以一幅《朱裳翠珮》志贺,画的就是没骨荷花。全图以色彩点勾烘染而成,除落款外,不见一点墨色,是吴湖帆所画荷花中非常典型的一件作品。
陆抑非是吴湖帆的学生,1937年下半年入梅景书屋;在此之前,他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创作此图时他已在梅景书屋随师五年,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吴湖帆独创的没骨荷花他已了然于胸。
这幅四尺整纸的《荷塘翠鸟图》,全图以没骨法绘就,色彩点勾烘染,偶用淡墨绘枯叶,亦如其师,视色如墨,以墨当色。其画荷叶先以色彩轻染,形成叶的面积、动势;稍干后,连染带写,再复一层,以增加层次变化;之后,再以较浓的色彩勾叶筋。层层复层层,荷叶生动灵透。荷花亦如是,娇艳丰腴,凝露绽放。
此图的构图更是错落有致,停匀得当。中间部分花叶互拥,几欲密不可密,忽然伸出一花一叶,亭亭玉立于上,并与左下角浮于水面的枯叶一高一低、一伏一立,上下呼应;叶梗和水草在其间穿插;一鸟一蜓一蛙,各择空间,自由自在。满纸都是荷塘清趣。作此图时,陆抑非35岁,其绘画才能毕现纸上。欣赏此图,我们可知其“江南四才子”和花鸟“四大名旦”之名不虚。
陆抑非的画功,工写皆能,上追两宋,承继元、明,兼工带写则以宋画为格,力追吕纪、林良,涉猎徐青藤、陈白阳。早年对恽南田、华新罗佳作心摹手随,下笔轻灵,敷彩清妍,人称“陆牡丹”。他在1944年所作的《塘沼秋风》(图2),就是其在吴湖帆的梅景书屋时创作的一件画荷精品。作品以工写结合的小写意方式绘制,画面构图饱满,设色典雅,敷彩考究,用笔细致入微。整幅观之,情趣淡雅、生机盎然。图中荷塘秋色,荷花怒放婀娜,荷叶田田摇曳,游鱼悠闲自得,秋风乍起,岸边杨柳依依,枝上的两只翠鸟在欢歌、嬉戏打闹,好一派热闹的秋塘欢乐景象。
如果陆抑非的牡丹、月季、芍药和杜鹃等,被大众视为其工致一路的代表花卉,那么他写意一路的深厚功力,即可在荷花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他创作四时花鸟时,无论立轴、横幅或屏轴的作品,一直将荷花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之一,总会有荷花画面的精彩出现。如1943年3月5日,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展出的“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即有他和朱梅邨、徐邦達等二十四人参展,展出作品中就有他创作的画荷作品。同年,陆抑非还创作了立轴画荷的得意之作《银塘翠羽》(图3)。再如1944年7月13日,上海宁波同乡会再次举办同名展览,陆抑非和其师吴湖帆及同门师兄弟王季迁、朱梅邮、俞子才、徐邦达等三十四人作品参展,当年又作下了屏轴的画荷精品《红荷翠羽》(图4)。陆抑非在1949年后的画荷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陆抑非曾任苏州美术专科沪校花鸟教授,同年作下了清新雅致的《荷花》(图5)。1952-1955年,他和俞子才、吴少云、张守成等人,在美术教育中采用了科学挂图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1952年陆抑非所作的《粉荷》(图6),画作就以清雅的色彩和奇绝的构图胜出。尤其两朵荷花,一枝怒放、一枝含苞,两者设色清丽而淡雅,超凡脱俗。荷叶则上部取全、中下部取其部分,最上部一枝莲蓬穿插其中,给本来热闹的荷塘增添了几分清趣。1956-1959年,陆抑非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57年,他定期赴画院引领一批青年画师入门,同时创作并示范作品;扇面作品《荷塘清趣》(图7),即为当年的呕心之作。
1959年,陆抑非受院长潘天寿所聘,就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教授,桃李满天下。1963年,他于原浙江美术学院新成立的“书法刻印”科兼授有关课程,效果良好,反响强烈。1964年10月17日,他除了作下《喜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外,还在当年创作了《荷花》。1965年,陆抑非作下了六尺整张大横幅《亭亭玉立苍波上》(图8)。此作墨气淋漓,用笔酣畅,确有“大胆下笔,小心收拾”的妙处。在浓墨的点缀下,画家将花青、汁绿、藤黄、胭脂、曙红、赭石等多种颜色,调配得相得益彰;而画面虽无蜻蜓、翠鸟、游鱼等缀饰之物,依然生机盎然。同年,他还参加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画谱》之编绘,其中画谱里的花卉草虫作品,全部由陆抑非一人担当。陆抑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画荷佳作。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陆抑非更是钟爱高洁的荷花题材。1980年10月,画家参加北京荣宝斋成立三十周年笔会,并应文化部之邀赴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同时即兴创作了《翠盖红绢》(图9)。1981年8月,他參加了上海展览馆展出的“吴湖帆梅景书屋师生画展”;一年半后的1984年3月12日至24日,他又于上海市美术馆举行了“陆抑非书画展览”,展出的画荷佳作令人顿足不前,赞不绝口。
1983年,陆抑非在创刊于1980年的国家美术专业核心期刊《新美术》杂志上,发表了《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这篇极为著名的美学论文,提出了“字是画出来的好,而画是写出来的妙”之经典“画语”。1986年10月,他被故乡常熟人民政府聘为本市书画院的名誉院长。1988年8月9日,陆抑非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任命为西泠书画院的副院长;同年他还根据明代知名书画家朱之蕃的七言律诗《池莲》,写下了充满勃勃生机的画荷佳作《荷塘翠鸟》(图10)。其右侧画面上“藕花层叠点回塘,映日随风远送香”的题识,本是写荷花的美艳轻盈,实则是画家以诗衬托荷塘,更是给观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我们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1991年6月,“陆抑非书画展”在杭州的西泠书画院展出,展品册页为主、画荷题材在内的陆抑非作九十佘幅书画小品。1992年12月,《陆抑非教学画稿》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稿集他含荷花图在内的一百九十八幅花鸟精品。1993年8月,大型画册《陆抑非》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内的陆抑非画荷,又让读者大饱眼福;同年,画家还创作了《花鸟》(图11)。1994年4月,《荣宝斋画谱(九十九)·陆抑非绘花鸟部分》,由北京荣宝斋出版,发行不久即被人们抢购一空;当年,画立轴设色纸本130.5×46厘米家于海上又作下了《荷花蜻蜓》(图12)。1995年9月,“陆抑非书画展暨陆公望习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画家的荷花图又令观众视若珍宝。1995年10月,画家为庆祝西泠书画院建院十五周年,又组织了十余位画师,齐心协力共创了丈二匹巨幅作品《群芳争艳》。
在陆抑非生命中最后一年的1997年6月,《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发行。当年6月24日,画家不幸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仙逝,享年八十九岁。但陆抑非德艺双馨的花鸟精品,还有他魅力十足的画荷佳作,却将千秋万代于中国画坛永世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