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写作来源于微博,其实就是发表个人看法和心理感受。我们可以将微写作引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写一段话或者是一个片段。在微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发写作内容,指导学生优化故事情节。其实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密码”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内容;故事情节;“写作密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老师们头痛的问题。在邓丹老师的《写作教学密码》一书中提到:“写作教学的出路在于知识的开发”。我们可以将微写作引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指导学生开发写作内容,指导学生优化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微写作与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微写作减少了写作内容,以精简化的片段形式,这样大大减少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克服写作瓶颈的有效方法。
一、借微写作之力指导学生开发写作内容
学生们总是说:“因为我不知道写啥,也没有内容可写”。我们可能认为是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缺少积累,其实并不是,学生可能真的是写作无从下手。那应该怎样去突破这个困境呢?我们可以借微写作之力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在韩军老师的课例《毛润之那张左脸》中提到指导学生开发挖掘写作内容,这个突破口就是找到一个角度去写,确定好写作角度,围绕这个角度去选择材料,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就构成了,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写作。
在邓丹老师的《写作教学密码》一书中分析了学生感到“没啥可写”的原因: 1、学生的主题知识缺乏,俗称“腹中空空”、“无米之炊”,这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开发、生产写作内容”。 2、学生其实“肚子有货”,但学生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有货”,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写作内容。这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触发、唤醒自己所积累的写作内容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微写作训练,在训练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展开微写作,从而获取写作信息。微写作自身独具的特点是课程目标明确,内容的小型化和写作技巧的细节化。例如:在记叙文中描写人或者物,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概括出人或物的特征,再去探究原因,最后确定写作角度。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韩军老师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写毛泽东的脸,先让学生去找天安门上的毛泽东的画像和查找 1949-1978年间《人民日报》刊登的毛泽东的画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而发现很多画像以“左侧脸”呈现。接着,韩军老师引导学生去探寻“左侧脸”呈现的原因,得知是美术领域和心理领域中的“左脸原则”等知识。这样既让学生从中确定了写作方向,又可以从中获取写作知识。学生获取了写作知识,从而可以下笔写作。借助微写作,学生可以先将获取的知识材料写成片段,再通过想象和联想写成文章。
二、借微写作之力指导学生优化故事情节
学生所写的故事要么大多不像故事,要么故事情节是平淡无奇。这就是文人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好故事的关键就是:如何确定人物?如何设计情节?人物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别的、有特色的人物,这个人物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可以为后面故事情节做张本,这样故事设计才比较有趣。设计情节是叙写故事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设计好“冲突”从而丰富人物形象。这点我们可以借助微写作之力来训练学生写故事情节,设计故事情节。在微写作教学中先推进人物形象片段描写,再依据这个人物设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的灵魂点在于设计出一个有趣精彩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合理“愿望”、设计合理“障碍”和设计巧妙“行动”的策略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这里的“愿望”就是榜样激发、内心憧憬、神秘的力量召唤等,“障碍”就是大自然的灾害、人为的迫害、竞争对手、特别的考验等,“行动”就是指寻找外援、运气好等方式。如:在鲁迅小说《社戏》中,作者在故事情节这處设置了波折。鲁迅小时候想去赵庄看戏,看戏前遇到了没有船去赵庄的波折。作者就是运用了“障碍”策略设计了故事情节,形成一波三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先是“早上叫不到船”,再是“央人去邻村去问,也没有,早就给别人定下了。 ”,再加上鲁迅母亲不让去。此小说的优点还在于不仅设计了三次波折,而且还设计了三次转机。这种设计既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有趣,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情的变化。
除此之外,设计精彩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利用波折起伏法、设置悬念、误会法去设计故事情节。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做下铺垫,在文章结尾处峰回路转,在故事发展阶段组织波澜。这些其实就是在寻找故事的曲折点。如:小说《驿路梨花》主要围绕“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的故事情节,小说运用了悬念与误会法将小说情节展现的淋漓尽致。小说先抛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这里运用了悬念法,接着文中设计了一处误会法,“‘我’和老余认为瑶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可他们说他们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小说再次设置悬念“到底谁是主人呢?”,悬念纷至沓来,误会接踵而至,始终牵扯着阅读者的心。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可谓有很多经典名篇,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等等,这样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读者赞叹不已。在微写作教学开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个与军训相关的故事,以竞赛合作的形式开展,选出一些好的微写作,将好的故事作品展示,这样不仅激励学生微写作的兴趣,而且也能拾得写作的信心。
三、结语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 “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件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写作,不断地修改,文章才能不断升格,最终成为精品之作。微写作教学的“密码”不止文中说的两个,等待着我们去破译,去开启更多的“写作密码”。
参考文献
1、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18
2、邓丹《写作教学密码》 ---邓丹老师品评写作课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广东中山 528400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内容;故事情节;“写作密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老师们头痛的问题。在邓丹老师的《写作教学密码》一书中提到:“写作教学的出路在于知识的开发”。我们可以将微写作引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指导学生开发写作内容,指导学生优化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微写作与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微写作减少了写作内容,以精简化的片段形式,这样大大减少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克服写作瓶颈的有效方法。
一、借微写作之力指导学生开发写作内容
学生们总是说:“因为我不知道写啥,也没有内容可写”。我们可能认为是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缺少积累,其实并不是,学生可能真的是写作无从下手。那应该怎样去突破这个困境呢?我们可以借微写作之力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在韩军老师的课例《毛润之那张左脸》中提到指导学生开发挖掘写作内容,这个突破口就是找到一个角度去写,确定好写作角度,围绕这个角度去选择材料,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就构成了,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写作。
在邓丹老师的《写作教学密码》一书中分析了学生感到“没啥可写”的原因: 1、学生的主题知识缺乏,俗称“腹中空空”、“无米之炊”,这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开发、生产写作内容”。 2、学生其实“肚子有货”,但学生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有货”,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写作内容。这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触发、唤醒自己所积累的写作内容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微写作训练,在训练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展开微写作,从而获取写作信息。微写作自身独具的特点是课程目标明确,内容的小型化和写作技巧的细节化。例如:在记叙文中描写人或者物,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概括出人或物的特征,再去探究原因,最后确定写作角度。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韩军老师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写毛泽东的脸,先让学生去找天安门上的毛泽东的画像和查找 1949-1978年间《人民日报》刊登的毛泽东的画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而发现很多画像以“左侧脸”呈现。接着,韩军老师引导学生去探寻“左侧脸”呈现的原因,得知是美术领域和心理领域中的“左脸原则”等知识。这样既让学生从中确定了写作方向,又可以从中获取写作知识。学生获取了写作知识,从而可以下笔写作。借助微写作,学生可以先将获取的知识材料写成片段,再通过想象和联想写成文章。
二、借微写作之力指导学生优化故事情节
学生所写的故事要么大多不像故事,要么故事情节是平淡无奇。这就是文人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好故事的关键就是:如何确定人物?如何设计情节?人物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别的、有特色的人物,这个人物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可以为后面故事情节做张本,这样故事设计才比较有趣。设计情节是叙写故事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设计好“冲突”从而丰富人物形象。这点我们可以借助微写作之力来训练学生写故事情节,设计故事情节。在微写作教学中先推进人物形象片段描写,再依据这个人物设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的灵魂点在于设计出一个有趣精彩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合理“愿望”、设计合理“障碍”和设计巧妙“行动”的策略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这里的“愿望”就是榜样激发、内心憧憬、神秘的力量召唤等,“障碍”就是大自然的灾害、人为的迫害、竞争对手、特别的考验等,“行动”就是指寻找外援、运气好等方式。如:在鲁迅小说《社戏》中,作者在故事情节这處设置了波折。鲁迅小时候想去赵庄看戏,看戏前遇到了没有船去赵庄的波折。作者就是运用了“障碍”策略设计了故事情节,形成一波三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先是“早上叫不到船”,再是“央人去邻村去问,也没有,早就给别人定下了。 ”,再加上鲁迅母亲不让去。此小说的优点还在于不仅设计了三次波折,而且还设计了三次转机。这种设计既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有趣,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情的变化。
除此之外,设计精彩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利用波折起伏法、设置悬念、误会法去设计故事情节。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做下铺垫,在文章结尾处峰回路转,在故事发展阶段组织波澜。这些其实就是在寻找故事的曲折点。如:小说《驿路梨花》主要围绕“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的故事情节,小说运用了悬念与误会法将小说情节展现的淋漓尽致。小说先抛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这里运用了悬念法,接着文中设计了一处误会法,“‘我’和老余认为瑶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可他们说他们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小说再次设置悬念“到底谁是主人呢?”,悬念纷至沓来,误会接踵而至,始终牵扯着阅读者的心。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可谓有很多经典名篇,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等等,这样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读者赞叹不已。在微写作教学开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个与军训相关的故事,以竞赛合作的形式开展,选出一些好的微写作,将好的故事作品展示,这样不仅激励学生微写作的兴趣,而且也能拾得写作的信心。
三、结语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 “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件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写作,不断地修改,文章才能不断升格,最终成为精品之作。微写作教学的“密码”不止文中说的两个,等待着我们去破译,去开启更多的“写作密码”。
参考文献
1、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18
2、邓丹《写作教学密码》 ---邓丹老师品评写作课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广东中山 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