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菌培养是目前诊断淋病奈瑟菌感染检验的主要步骤,也是目前诊断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淋病奈瑟菌在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培养较难,诊断的意义也有限。随着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其检验诊断技术也逐渐受到关注。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操作性等生物学检验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诊断当中,其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对淋病奈瑟菌感染检测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感染 实验室检测 研究 现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69-02
  淋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性疾病之一,它是由淋病奈瑟菌导致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性交传染、尿道感染等,该疾病能够对直肠、眼角膜或咽喉部造成伤害,对女性来讲更会导致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并导致不孕不育;男性患者则容易造成前列腺炎等[1]。除此以外,该疾病还能引发关节炎、脑膜炎等症状,对患者的危害极大。
  及时对淋病奈瑟菌进行诊断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患病情况有进一步了解,是目前诊断淋病感染的重要标准,也被称作“金标准”[2]。随着现在淋病的流行,对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对该疾病已经采用高敏性、特异性、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进行诊断[3],并初步取得了效果。现就检验技术在淋病奈瑟菌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
  1 淋病奈瑟菌的病原学检验
  1.1 淋病奈瑟菌的培养和鉴定介绍。分离培养基也分成GC-Lect培养基以及Thayer-Martin培养基,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GC-Lect培养基:GC-Lect培养基是对Thayer-Martin培养基进行改进,并有效提高其选择性以及分离灵敏度。根据相关检测结果显示:GC-Lect培养基上非目的菌生长率不到10%,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牛血红蛋白、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这些成分有效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临床分离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4]
  (2)Thayer-Martin培养基:由于淋病奈瑟菌的培养要求较高,在一般的血琼脂上不宜生长,因此可以在培养基上加上血红蛋白,提高培育成功率。然而,该培养基方法不能有效抑制表皮葡萄球菌以及一些肠杆菌,因此培养的效果要逊色于GC-Lect培养基。
  1.2 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在临床采样之后,将标本及时在专用的培养基上接种,并放置在4%-5%左右的CO2潮湿环境下培养48h左右,培养温度为35℃[5]。值得注意的是,细菌培养的特异性较高,是目前诊断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适用于各种临床标本。然而,由于淋病奈瑟菌在机体外的抵抗力较弱,且对化学消毒剂非常敏感,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运输的过程很容易影响到检验结果。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葡萄糖,增加培养基的丰富程度,让淋病奈瑟菌更加容易生长[6]
  1.3 快速鉴定。
  1.3.1 微量生化反应板法:由于淋病奈瑟菌的培养较为困难,且常规的生化检验不容易进行。因此,研究人员利用Superoxol中的H2O2,对淋病奈瑟菌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进行检测,并应用微量生化反应板对淋病奈瑟菌中的血清型菌株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表明,淋病奈瑟菌在使用微量生化反应板检测时具有方便、快捷等方面的优点,对检测口腔和直肠位置的淋病具有临床意义[7]
  1.3.2 荧光斑点法:由于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且主要由粒质构成,因此可以使用荧光斑点法进行检测。荧光显色剂的主要成本包括:含有11%甲醛的酒石酸钠缓冲液,其pH值为4.5,并使用藻酸钙拭子采集分泌物,并进行检测。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该检测方法对女性病人的诊断并不可靠,另外,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紫外光分析仪,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2 淋病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2.1 聚合酶链反应与细菌培养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淋病奈瑟菌方面具有一致性[8]。曾有研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与细菌培养分别对100例感染者进行检测,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够准确检测出患者出现感染。此外,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引物设计使用opa作为靶基因,能够有效提高淋病奈瑟菌检测的敏感性[9],研究人员也可以选择一些耐药性相关的引物进行研究,并应用在PCR技术上,以增加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
  2.2 连接酶链反应对淋病奈瑟菌的检测方法。除了上述PCR检测方法之外,还具有一种名为连接酶链反应的快速DNA扩增方法[10]。与PCR方法不相同的是,该方法主要采用两对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检查,每一对寡核苷酸探针处于相邻位置,两者之间形成缺口[11]。其检测原理包括:通过变性与连接循环,靶DNA链片段呈指数扩增。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连接酶链反应的特异性要比PCR高。
  某试验对23例患上淋病的女性进行尿液样本连接酶链反应检测,23例女性患者均经过连接酶链反应检测出阳性,有18例患者培养基检测出阳性。并对检测结果不一样的标本进行PCR检测,均显示为阳性[12]。有检测结果可见,连接酶链反应检测与拭子培养的敏感性分别为100%与78.26%。连接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方便快捷,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3],因此可以使用于女性患者或大规模的STD检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依然要避免污染,否则会导致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2.3 自身淬灭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法。以粒质作为标准品,可以设计出相关的技术来对淋病奈瑟菌进行检测,其中常见的是身淬灭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法[14]。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对自身淬灭当标准品的浓度为105ul时,使用该方法检测的线性关系较为良好。根据相关的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临床对分离的淋病奈瑟菌进行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
  2.4 膜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法。淋病奈瑟菌是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感染时经常出现多种病原体混合的现象,且多种病原体会出现互相激活或促进的作用[15]。因此,对淋病奈瑟菌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进行检测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主要建立起膜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法,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对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表明:膜基因芯片在检测的过程中无放射性污染,其敏感度较高,其中尼龙膜可以有效将增强单链和双链的DNA能力增强,并能进行循环再用。此外,该技术还能够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筛选检验,检验具有迅速的特点。
  2.5 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法。由于性传播疾病有多种病原体混合,从而产生感染,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以单管多重PCR技术对多种感染源进行检测,如对淋病奈瑟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进行DNA检测,具有良好的检查的检测效果。该研究主要对200例疑似性传播疾病感染者进行检验,均使用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进行检测与使用“金标准”进行确诊的结果相一致,这表明了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此外,该检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该技术也与上述膜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法并列成为病原生物学基因诊断的重要诊断技术。
  3 淋病奈瑟菌的免疫学检测分析
  3.1 协同凝集试验法。SPA(葡萄球菌A蛋白)具有与人体IgG Fc断相结合的功能,且不会影响Fc断的活性。因此,可以利用SPA对淋病奈瑟菌进行检测,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该方法主要使用单克隆抗体固相酶对男性急性淋病奈瑟菌感染者进行检测,并具有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然而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女性以及感染部位为直肠或口腔的淋病患者。
  3.3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相关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研制出抗淋球菌,并建立了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以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对淋病奈瑟菌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根据检查的结果显示: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以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能有效检测出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52%、92.48%和96.27%、89.28%。根据数据表明,该检验方法能适用于淋病奈瑟菌的免疫检验,能够检测出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 淋病奈瑟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对淋病的预防和控制、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将淋病奈瑟菌主要分为血清学分型、营养分型以及基因分型三种[16]。关于分型的方法,传统分型主要是根据淋病奈瑟菌菌毛的情况进行分型。而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分型技术的应用也较多,主要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OPA分型、PFGE分型等,这些分型法对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等具有耐药性菌株的分离鉴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某研究将使用测定的200株NG,并对其进行质粒谱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NG具有抗生素耐药的特性,对其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作用非常大。然而按照国际疾病预防提示,当其病原体对某抗生素的耐药率>5%时,该抗生素的疗效便大大降低,因此不建议以此作为首选药物。
  5 结束语
  目前国内淋病奈瑟菌的检验技术已经不断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尽管我国临床上对该技术的处理依然存在着各种不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条件不断改善以及试验的相关流程和规范建立起来,对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检测和诊断也会不断进步,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也会不断提升,并能广泛应用到淋病奈瑟菌感染以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检验诊断当中,并具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 廖远泉,廖晖.淋病奈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1.6(01):30-34
  [2] 陈茶,黄彬,罗进勇,尹一兵.自身淬灭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淋病奈瑟菌[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5):313-320
  [3] 侯存军,刘庆东,吴学忠,李娜,李中伟,侯建玲,赵毅,张健.济南地区淋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质粒谱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34-36
  [4] 雒玉辉,林昭春.淋病奈瑟菌耐药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9.30(5):753—755
  [5] 王虹.前列腺液中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与药敏结果[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04):1248-1249
  [6] 潘炜华,廖万清.126株淋病奈瑟菌耐药性分析及其所致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微生物与感染.2007.2(4):199-201
  [7] 龚匡隆,尤永燕,张津萍,孙厚华,沙仲,龚向东.男性尿道炎尿道多形核白细胞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临床相关性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08.3(2):80-83
  [8] 安邦权,孙兆林,凌晓午,刘水和,李红梅,罗湘蓉.4种方法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结果比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45-1647
  [9] 董玉娥,沈建根,潘卫利,程东庆.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一步法与培养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对比[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7(5):341—342
  [10] 向华国,熊礼宽,刘小立,苏放明,涂植光.膜芯片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和3种支原体的方法学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7.27(8):758-761
  [11] 郭炽星,李小靖,郭延学,蒋敏慧,李锐,徐碧红.淋球菌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06):566-570
  [12] 唐文志,周玉球.张永良.单管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四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2(6):16-19
  [13] 王振勇,洪为松.杨胜.聚合酶链反应与淋球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4):245—246
  [14] 郭光辉,谭德明.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重复序列PCR分型研究[J].中国感染学杂志.2008.7(4):266-241
  [15] 王箭,罗进勇,王虹.自身淬灭荧光技术定量检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DNA[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4):224-230
  [16] 彭学林,张建秀,王宋发等.LCR检测女性尿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6):400-4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患者,护士对入院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工作,主要护理方向健康教育、心理、饮食和运动等,并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个人护理指导。  结果:在为期8个月的治疗中,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综合治愈率有所上升。  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产生几率,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在临
期刊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T1DM)患者DN的患病率为7%,是首要的致死、致残原因,2型糖尿病(T2DM)进展为DN的危险性高于T1DM,其发生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1]。目前DN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因此其防治值得关注。  关键词:糖尿病 肾病 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降钙素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优化制备中各关键步骤的实验条件。  方法:以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25nm的胶体金溶液,制备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组装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纸条。  结果: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的25nm胶体金溶液呈亮红色。胶体金标记降钙素原单克隆抗体的最低稳定浓度10μg/ml,最适稳定量为12μg/ml。降钙素原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最适pH为7.0。应用定量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监测患者的PCT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在PCT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抗菌药物使
期刊
摘要: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介绍了近年来气道湿化的护理发展情况,就湿化液、湿化药物及湿化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叙述,以更好地实施气管切开患者的湿化护理。  关键词: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73-01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梗阻,保障有效通气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呼道正常功能
期刊
摘要: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更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为了提高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效果,尽量避免出现并发症,通过分析、研究,文中对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展开分析,并回顾了以往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史,重点讲述了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模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进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77-01  1 腹股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30例患者中,CT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伴骨硬化缘环绕、死骨、冷脓肿形成及脓肿壁钙化。  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死骨、冷脓肿等结核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关键词:结核 脊柱 体层摄影术
期刊
摘要:通过近几十年的国内外研究显示,功能性电刺激的应用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各方面恢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功能性电刺激已作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本文就功能性电刺激在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综述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取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结果:实验组达到T6水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中静脉辅助
期刊
摘要:在泌尿外科中,泌尿系结石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占比率为1/20~3/20,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高于100万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污染的加重,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必须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手段,使保守治疗的时代结束,恢复患者身心健康。传统开放泌尿系肾结石手术是最早实施的西医治疗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转变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