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实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诞生的,对于西方国家摆脱危机、提振经济功不可没。但是,凯恩斯理论单一放在总量分析上,对于经济内部结构分析较为不足。当前,面对经济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呈现出机构性有效需求不足,在从需求侧调控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供给侧,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双轮驱动,实现经济的有序良性发展。
【关键词】 有效需求不足 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 供给侧 需求侧
一、有效需求假说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就是“有效需求原理”,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需求。凯恩斯认为,在不考虑国外部门的情况下,有效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他从三大心理角度出发,提出了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
第一,资本的边际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家预期市场逐渐饱和、预期经济将处于下行趋势或者预期产量增加导致售价下降等对于利润率预期的下调的判断,将会降低企业家信心,减低投资动力,导致投资需求不足。第二,灵活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更愿意以的现金形式来持有财富的心理法规,这主要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三种心理因素决定。第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水平增加,边际消费倾向相对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减少。凯恩斯认为,节俭不利于刺激经济,储蓄和积累会导致失业和萧条。上述三大心理规律都是源于不确定心理预期对于经济行为主体的影响。因为对于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企业家减少投资;由于对于未来财富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二、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对策
凯恩斯强调国家干预的力量。凯恩斯认为由于市场固有的缺陷,仅仅依靠市场无法保证充分的总需求,要依靠国家和行政的力量刺激社会消费、加强社会投资。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种政策:
(一)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削减税费、降低税率、举债来增加政府支出刺激总需求,提振经济。削减税费、降低税率有利于提高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带动消费和就业增加;改革税制结构,再分配中实现公平,有利于拉动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直接依靠政府的力量,购买商品和服务,通过乘数原理引起多倍增加。
(二)货币政策。凯恩斯认为,出现经济衰退时,应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息率,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利率下降,信贷获取更为容易,社会投资增加,从而拉动总需求,刺激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效果更为明显快捷。相比较而言,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的傳导才能到消费,作用较小,时间较长且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导致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三、有效需求与中国经济
凯恩斯经济理论在我国有着成功的实践。多年来,在中国政府的调控和干预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均衡”增长,但是凯恩斯理论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如在1996-2002年期间,中央政府曾经连续8次降息,试图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投资和消费没有拉动,居民储蓄却大幅增加。凯恩斯政策效果实效的言论四起。(顾欣,2009)同样的,在20世纪60年贷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持续性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陷入了增长停滞和通胀并存的“滞涨”时期。凯恩斯理论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对于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学者们已经做过很多研究,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分析方法上单一重视总量,忽略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结构的深刻分析。金成晓等(2013)认为凯恩斯主义流派在研究宏观经济只重视流量的分析,以变量之间纵向的变动关系为主,很少联系变量之间横向的结构比例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需求侧的需求不足,而是生产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所导致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王慧宏,2000)。所谓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是指有序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当前,扩内需,调结构成为经济的主要问题。
四、我国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和原因
(一)投资层面面临结构性需求不足。一是资金可得性的失衡。在当前,由于风险监控的考虑,我国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尚不完善。目前主要放贷机构就是大中银行。中国的大中银行出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的考虑,很大比例上将资金投入到具有良好资质的大型国有企业中,而对于充满活力民营中小企业却呈现出“惜贷”现象。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细胞,相比国有企业具有资金利用效率高,机动灵活的特点,在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在近几年形势愈加严峻。加之经济不景气,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不断被抑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由于国家后盾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虽然有充沛的资金,但是往往却不能有效利用。在逐利性的驱动下,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等投机性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加大经济风险。二是投资领域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在煤炭、钢铁等传统领域投资过多,导致产能过剩,而在于自主创新、新能源领域等新兴领域投资不足。
(二)消费层面面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一直以来,收入差距大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几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乡二元机构问题不断凸显,贫富分化加大。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在警戒线以上,甚至直逼0.5。日益分化的收入差距对于我国消费需求的拉动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根据边际消费递减的规律,对于富人来说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消费拉动效应越来越小。同时富人阶层对于消费的质量要求较高,热衷于境外消费,对于国内消费的需求有限。另一方面,中低收入阶层具有巨大而真实的消费需求,农村消费对拉动内需意义重大(李伟群等,2009)。但是,受制于收入水平,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居民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尚不全面。虽然2008年,我国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但由于养老资金较少,作为谨慎性动机的考虑,为了降低风险,人们更愿意将财富储蓄起来,以应付未来的购房、子女教育、就医、养老等需要,从而抑制了有效消费需求。 五、中国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解决措施
中国经济目前属于既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需求不足。在进行国家干预时,不仅要从需求方,如投资、出口、消费入手,也要考虑供给方,如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趋近平衡,这也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应用之意,如此才能解决需求供给的结构性错配,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
(一)要坚定不移的推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提升供给的质量,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要扩大中高端有效供给,增加公共服务等有利于民生的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清除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推动互联网等高新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发挥其对经济的强大的带动作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和不必要的管理,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从而减轻微观经济主体的负担。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二元体制。
(二)“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金融支持,为农村新型农业金融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物流系统的配备完善,为农村网上消费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和设施支持;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推动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储蓄具有负相关关系(张燕源、董登新,2010),也就是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证体系,能够降低居民的为防范风险而进行储蓄意愿,增加有效支出。政府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民生性的公共支出,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真正让居民感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降低对于未来风险的顾虑,使得消费者“敢于消费、愿意消费、能够消费”。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完善税制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收益,提高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平,段思松.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与有效需求理论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7(02):88-92.、
[2] 龚旻.经济政策对结构的真实冲击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比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1):26-30.
[3] 周志太.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驱动转换:供求辩证关系研究[A].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6)[C].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2016:20.
【关键词】 有效需求不足 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 供给侧 需求侧
一、有效需求假说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就是“有效需求原理”,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需求。凯恩斯认为,在不考虑国外部门的情况下,有效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他从三大心理角度出发,提出了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
第一,资本的边际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家预期市场逐渐饱和、预期经济将处于下行趋势或者预期产量增加导致售价下降等对于利润率预期的下调的判断,将会降低企业家信心,减低投资动力,导致投资需求不足。第二,灵活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更愿意以的现金形式来持有财富的心理法规,这主要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三种心理因素决定。第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水平增加,边际消费倾向相对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减少。凯恩斯认为,节俭不利于刺激经济,储蓄和积累会导致失业和萧条。上述三大心理规律都是源于不确定心理预期对于经济行为主体的影响。因为对于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企业家减少投资;由于对于未来财富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二、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对策
凯恩斯强调国家干预的力量。凯恩斯认为由于市场固有的缺陷,仅仅依靠市场无法保证充分的总需求,要依靠国家和行政的力量刺激社会消费、加强社会投资。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种政策:
(一)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削减税费、降低税率、举债来增加政府支出刺激总需求,提振经济。削减税费、降低税率有利于提高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带动消费和就业增加;改革税制结构,再分配中实现公平,有利于拉动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直接依靠政府的力量,购买商品和服务,通过乘数原理引起多倍增加。
(二)货币政策。凯恩斯认为,出现经济衰退时,应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息率,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利率下降,信贷获取更为容易,社会投资增加,从而拉动总需求,刺激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效果更为明显快捷。相比较而言,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的傳导才能到消费,作用较小,时间较长且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导致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三、有效需求与中国经济
凯恩斯经济理论在我国有着成功的实践。多年来,在中国政府的调控和干预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均衡”增长,但是凯恩斯理论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如在1996-2002年期间,中央政府曾经连续8次降息,试图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投资和消费没有拉动,居民储蓄却大幅增加。凯恩斯政策效果实效的言论四起。(顾欣,2009)同样的,在20世纪60年贷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持续性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陷入了增长停滞和通胀并存的“滞涨”时期。凯恩斯理论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对于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学者们已经做过很多研究,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分析方法上单一重视总量,忽略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结构的深刻分析。金成晓等(2013)认为凯恩斯主义流派在研究宏观经济只重视流量的分析,以变量之间纵向的变动关系为主,很少联系变量之间横向的结构比例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需求侧的需求不足,而是生产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所导致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王慧宏,2000)。所谓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是指有序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当前,扩内需,调结构成为经济的主要问题。
四、我国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和原因
(一)投资层面面临结构性需求不足。一是资金可得性的失衡。在当前,由于风险监控的考虑,我国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尚不完善。目前主要放贷机构就是大中银行。中国的大中银行出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的考虑,很大比例上将资金投入到具有良好资质的大型国有企业中,而对于充满活力民营中小企业却呈现出“惜贷”现象。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细胞,相比国有企业具有资金利用效率高,机动灵活的特点,在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在近几年形势愈加严峻。加之经济不景气,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不断被抑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由于国家后盾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虽然有充沛的资金,但是往往却不能有效利用。在逐利性的驱动下,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等投机性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加大经济风险。二是投资领域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在煤炭、钢铁等传统领域投资过多,导致产能过剩,而在于自主创新、新能源领域等新兴领域投资不足。
(二)消费层面面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一直以来,收入差距大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几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乡二元机构问题不断凸显,贫富分化加大。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在警戒线以上,甚至直逼0.5。日益分化的收入差距对于我国消费需求的拉动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根据边际消费递减的规律,对于富人来说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消费拉动效应越来越小。同时富人阶层对于消费的质量要求较高,热衷于境外消费,对于国内消费的需求有限。另一方面,中低收入阶层具有巨大而真实的消费需求,农村消费对拉动内需意义重大(李伟群等,2009)。但是,受制于收入水平,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居民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尚不全面。虽然2008年,我国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但由于养老资金较少,作为谨慎性动机的考虑,为了降低风险,人们更愿意将财富储蓄起来,以应付未来的购房、子女教育、就医、养老等需要,从而抑制了有效消费需求。 五、中国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解决措施
中国经济目前属于既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需求不足。在进行国家干预时,不仅要从需求方,如投资、出口、消费入手,也要考虑供给方,如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趋近平衡,这也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应用之意,如此才能解决需求供给的结构性错配,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
(一)要坚定不移的推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提升供给的质量,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要扩大中高端有效供给,增加公共服务等有利于民生的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清除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推动互联网等高新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发挥其对经济的强大的带动作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和不必要的管理,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从而减轻微观经济主体的负担。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二元体制。
(二)“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金融支持,为农村新型农业金融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物流系统的配备完善,为农村网上消费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和设施支持;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推动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储蓄具有负相关关系(张燕源、董登新,2010),也就是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证体系,能够降低居民的为防范风险而进行储蓄意愿,增加有效支出。政府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民生性的公共支出,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真正让居民感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降低对于未来风险的顾虑,使得消费者“敢于消费、愿意消费、能够消费”。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完善税制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收益,提高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平,段思松.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与有效需求理论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7(02):88-92.、
[2] 龚旻.经济政策对结构的真实冲击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比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1):26-30.
[3] 周志太.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驱动转换:供求辩证关系研究[A].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6)[C].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