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一周期的国培以“输血式”培训为主,新一周期的国培管理重心下移,项目县成为除培训院校(机构)之外的国培实施主体。在这种新模式下,培训如何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北京大学提出了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的实现路径: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促进种子教师锐变—带动一线教师成长—提炼优秀培训经验,并阐述北京大学国培工作坊项目在清徐县的具体实施过程,案例的成功实施验证了“造血式”培训路径的可行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关键词:国培计划;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1-0032-07
一、引言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2010至2014年,“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以“输血式”培训为特色,“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行“以省为主、五级互动”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大致经历教育部与财政部、省(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培训院校(机构)五个层级的管理体系。省(自治区)教育厅在多级管理主体中居于中枢地位,上承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培计划”的文件指示,对本省(自治区)国培项目进行规划,下启项目的具体培训管理工作,遴选和评估培训院校(机构),是“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的实际执行者和具体管理者。培训院校(机构)是国培项目的具体实施者,组建专家团队对一线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与省(自治区)教育厅进行沟通与联系。鉴于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忽视了基层一线教师的差别化需求,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接受个性化培训,同时通过国培项目培养基层优秀教学团队,帮助基层教学团队成长,向“造血式”培训转变,2014年,教师厅〔2014〕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下移管理重心,要求明确项目管理分工,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培训立项阶段和组织实施过程的参与[1]。2015年,教师厅〔2015〕2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项目县的概念,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2]。自2015年起,项目县也成为“国培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与培训院校(机构)处于共生体状态,形成了“重心下移,机构先行”的在地化实施模式[3]。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培训如何实现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二、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设计思路 培训院校(机构)在新模式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要对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中,北京大学国培团队认为着重要考虑项目县基础教育需求、发挥项目县教育部门领导力、促进项目县种子教师锐变、带动项目县一线教师成长、提炼项目县优秀培训经验。
(一)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
一个好的培训项目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培训对象的真实需求。基于项目县的培训,首先要对项目县基础教育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培训院校(机构)在与项目县对接后,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基层教师、教育局和师资培训部门负责人对培训的期望和要求,共同探讨培训具体实施的方式,基于项目县的调研情况和项目规划的总体目标来合理设计培训实施方案。
(二)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
培训重心下移,培训地点相对集中在项目县域内,因此培训要依托项目县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培训关乎对人、事、物、财多方面的事务管理,培训院校(机构)要与项目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达成共识和共同愿景,明晰培训工作思路,调动他们的工作内驱性,发挥他们的领导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种子教师锐变
“造血式”培训的关键在于培养本地优秀教学团队,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项目结束后,项目县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養”就成为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项目县师资培训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种子教师”,为其成长提供支持,培训院校(机构)要为“种子教师”搭建一个促进其发展和锐变的平台。
(四)带动一线教师成长
与大一统的培训不同,新模式下的培训要从项目县域内基层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培训的针对性。培训院校(机构)和项目县共同为一线教师设计契合其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形式,丰富培训活动,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探究,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
(五)提炼优秀培训经验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性和持续性,教师培训并非一次性的,而是要走向常态化。假如国培结束后,如何依靠项目县自身的力量推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这需要项目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同时更需要项目县及时总结优秀的培训组织实施经验,将经验进行整理、提炼和提升,形成指导后续培训的实施指南。
三、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实施案例 在国培新周期的第一年,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承担了“国培计划”山西省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负责晋源区、清徐县、汾阳县、柳林县四个项目区县的培训任务。项目设置初衷是依托区县及工作坊主持人,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组建教师工作坊,旨在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区县培训团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大学采用以上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设计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笔者既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也是教师培训的研究者,下面将以清徐县的实施为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
清徐县为山西省太原市十区县之一,2015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9所,学生约34000人,教职员工3600余人。农村小学规模相差较大,且呈分散格局分布,全县99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学校达41所。近十年来,与周边地区相比,清徐县在基础教育方面发展相对滞缓。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清徐县的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教育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决心,以及当地教师的普遍需求:希望培训对教学有切实帮助,希望将培训与日常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北京大学国培团队为项目制定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分学科进行线下研修的方案,让培训走进课堂。 (二)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
北京大学国培团队与清徐县对接项目后,清徐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全面审视分析了本县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确立了“借国培平台,办清徐实事”的工作思路。为了使国培项目落地生根,清徐县将教科研中心、师训科、进修校、电教馆按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构想思路进行了功能整合,成立了国培项目领导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牵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统一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资金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在线下研修中,从计划制定、模式确定、专家选择到过程指导等方面都是大政共议,齐心协力。同时还成立了由六人组成的国培办事班子,对有关科室进行实质性合并,正式成立“清徐县教师发展中心”。
(三)促进种子教师锐变
1.精选骨干,组建团队,保证教师工作坊的质量
根据项目规划,由项目县遴选“种子教师”担任工作坊主持人。基于县教科研中心的推荐,清徐县挑选了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的主持人24人(其中坊主12人),选拔年轻、积极上进的中小学教师200名、幼儿教师50名参与到工作坊研修中来。挑选的教师参与热情高,坊主和主持人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为扎实开展工作坊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2.基于项目,围绕目标,制定教学活动
工作坊项目着重要培养工作坊主持人的信息技术能力、工作坊主持能力、资源的生成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提供从默默无闻、跨越优秀再到达卓越的发展平台。基于此,北京大学国培团队为工作坊主持人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见表1)。
3.基于线下,重视实效,让线下与线上联动
为了让线下研修能够真正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制定的实施方案为:北大联合工作坊主持人和教学专家,以工作坊主持人为主组织活动,带领本地区本学科的工作坊学员,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讲座、集体研讨等线下活动。每个学期安排2次,共安排4次线下研修活动。
为责任到人,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将工作坊主持人划分为坊主组长、坊主和主持人三类角色,并对他们在线上和线下研修中要承担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见表2)。
在第一次培训者集中面授时,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向工作坊主持人说明了项目设计思路及线上线下研修中各角色职责,并确定了三类角色名单。每次线下研修开展前20天,国培团队在平台上对研修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提供“线下研修计划”模版(见表3),要求每位坊主提交计划。北大再将汇总后的线下研修计划发至县教育局,以便得到项目县的支持。
北京大学国培团队要求坊主及时提交线下研修资料,以便北大了解各坊研修实况。每次线下研修都经历一轮:问题预设——网上预热——研修主题选定——研修计划下发——活动开展——成果上传至平台——跨区分享,真正让线下与线上联动起来。
(四)带动一线教师成长
1.打通项目,统筹安排,让培训落地生根
根据北大项目组设计,清徐县12个学科的线下研修各进行四次。清徐县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按照长计划短安排的原则,突出一个“实”字。每次线下研修前,国培项目领导小组召开专题联席会议,针对本县教情确定培训学校、培训方式、专家组成、过程组织、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全教育系统行文。为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统筹安排送教下乡和工作坊线下研修,既让教师享有足够多的资源,也便于形成大教研的培训格局。
2.精准定位,扩大受教群体,让广大教师受益
为了让“源头活水”流到最干涸的土地,清徐县将线下研修地点定在镇以下的村,选取偏远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参训学员选派过程中,清徐县秉着自愿参与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既遵循教师自己的意愿,又有培训指标任务分配。除了项目学员,鼓励各学科年轻老师参加听课研讨,最终参训教师人数远远多于培训任务指标。
3.围绕主题,多层互动,促使教师深度参与
培训内容和形式上,由工作坊主持人设计线下研修主题,围绕主题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科每次线下研修一般为两天时间,教学流程为:教师展示课+工作坊主持人示范课+专家示范课+专家评课+专家讲座。每次线下研修都邀请省级、市级、县级名师作为教学专家引领教学,同时增设基层教师评议专家的环节,以便今后聘请专家时有的放矢。
12个学科的4次线下研修中,清徐县参训教师达2400多人次,96位县青年骨干教师上了示范课,42位参加置换脱产研修的教师和54位来自省市教学一线的专家与本县教师同课异构、评课研讨,并围绕主题做深入的专题讲座。这种培训模式让清徐县基层教师从课堂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的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策略、课堂师生互动的生成、点拔升华的功底等各个细节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精彩的课堂,知道如何去改进。工作坊线下研修使乡村教师以看得见、立竿见影的方式感受到培训带给他们的收获,打破了乡村学校封闭办学的格局,激发了教师求知上位的潜能。
(五)提炼优秀培训经验
1.以反思促成长,关注长效教研,重视线下研修实效
清徐县始终关注教师在线下研修中的收获和反思,关注长效教研,体现在两方面:(1)落实“以反思促成长”。一方面,要求工作坊主持人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到教育局交流线下研修的得与失。工作坊主持人作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持人和参与者,组织能力、主持能力、教学能力在活动开展中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过多次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他们的培训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提交活动评价反馈卡,概括活动内容、收获和建议,引导教师通过反思来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2)录制光盘以进行后续校本教研。每个学科的线下研修,县教育局安排工作人员录制活动过程,将精选出的培训课程制成光盘下发全县各学校,作為学校进行校本研训的课程资源,让没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也能从中受益。 2.總结研修做法,建立培训运行机制,促使培训走向常态
清徐县将教师工作坊项目线下研修中的做法归结为四个“一”:(1)组建了一支接地气的专家团队。专家“出彩”和“够得着”,基层教师受益,这是线下研修见效的关键,也是培训效果的倍增器。(2)明确了一个主题培训模式。实践证明,“围绕主题进行示范课同课异构—互动研讨—专题讲座—教研员总结”的培训模式深受一线教师好评。(3)设计了一张学情反馈卡片。听课教师进门领取,活动结束,认真填写收回,既能了解当天活动效果,还能了解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还能统计培训人数,一举三得。(4)建立了一套管理流程程序。工作坊主持人设计和主持活动—县教研员点评—进修校教师考核管理—工作坊主持人总结汇报,这一套线下研修的管理流程,使活动组织井然有序,深受基层好评。
这四个“一”是促使后续培训持续良好运转的“源动力”,通过实践检验的这套培训运行机制促使清徐县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项目达成了预期目标: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区县培训团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为地方留下了一套发展本地教育的运作机制。
四、结语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求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4]。《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5]。“研训一体”是对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的基本功能定位,本文所探索的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路径,正是培训院校(机构)依托国培项目助力项目县建设“研训一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创新举措。在北京大学国培项目团队的顶层设计思路下,清徐县工作坊研修的实践案例验证了这种改革创新的思路,并大大丰富了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其他项目县(区)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开展“造血式”培训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当然,“造血式”培训最关键的是培养本土培训人才,通过改革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整合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联合“输血式”培训,不断提高区县培训团队的品质,提高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组织管理、效果评估等各方面的能力,再通过他们持续的带领和辐射,来真正带动当地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404/t20140402_167126.html.2014-04-01.
[2]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504/t20150409_189420.html.2015-04-02.
[3]付钰.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国培计划”项目模式构建及策略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5):01-05.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
[5]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2018-03-22.
Abstract:The first cycl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focuses on “blood transfusion” training, In the new cycle, the focus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management is shifted down, The project county becomes the main body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xcept for training institutions. Under this new mode, how can training change from “blood transfusion” to “hematopoiesis”? Peking University put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hematopoiesis” training in the project counties: finding out the real needs of the project counti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promoting the sharp change of seed teachers, driving the growth of front-line teachers, refining excellent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elaborat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in Qingxu County.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se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ematopoietic” training path, and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ults of teacher training.
Keywords:National Training Plan;project county;hematopoiesis;training path
关键词:国培计划;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1-0032-07
一、引言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2010至2014年,“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以“输血式”培训为特色,“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行“以省为主、五级互动”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大致经历教育部与财政部、省(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培训院校(机构)五个层级的管理体系。省(自治区)教育厅在多级管理主体中居于中枢地位,上承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培计划”的文件指示,对本省(自治区)国培项目进行规划,下启项目的具体培训管理工作,遴选和评估培训院校(机构),是“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的实际执行者和具体管理者。培训院校(机构)是国培项目的具体实施者,组建专家团队对一线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与省(自治区)教育厅进行沟通与联系。鉴于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忽视了基层一线教师的差别化需求,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接受个性化培训,同时通过国培项目培养基层优秀教学团队,帮助基层教学团队成长,向“造血式”培训转变,2014年,教师厅〔2014〕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下移管理重心,要求明确项目管理分工,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培训立项阶段和组织实施过程的参与[1]。2015年,教师厅〔2015〕2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项目县的概念,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2]。自2015年起,项目县也成为“国培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与培训院校(机构)处于共生体状态,形成了“重心下移,机构先行”的在地化实施模式[3]。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培训如何实现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二、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设计思路 培训院校(机构)在新模式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要对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中,北京大学国培团队认为着重要考虑项目县基础教育需求、发挥项目县教育部门领导力、促进项目县种子教师锐变、带动项目县一线教师成长、提炼项目县优秀培训经验。
(一)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
一个好的培训项目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培训对象的真实需求。基于项目县的培训,首先要对项目县基础教育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培训院校(机构)在与项目县对接后,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基层教师、教育局和师资培训部门负责人对培训的期望和要求,共同探讨培训具体实施的方式,基于项目县的调研情况和项目规划的总体目标来合理设计培训实施方案。
(二)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
培训重心下移,培训地点相对集中在项目县域内,因此培训要依托项目县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培训关乎对人、事、物、财多方面的事务管理,培训院校(机构)要与项目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达成共识和共同愿景,明晰培训工作思路,调动他们的工作内驱性,发挥他们的领导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种子教师锐变
“造血式”培训的关键在于培养本地优秀教学团队,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项目结束后,项目县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養”就成为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项目县师资培训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种子教师”,为其成长提供支持,培训院校(机构)要为“种子教师”搭建一个促进其发展和锐变的平台。
(四)带动一线教师成长
与大一统的培训不同,新模式下的培训要从项目县域内基层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培训的针对性。培训院校(机构)和项目县共同为一线教师设计契合其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形式,丰富培训活动,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探究,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
(五)提炼优秀培训经验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性和持续性,教师培训并非一次性的,而是要走向常态化。假如国培结束后,如何依靠项目县自身的力量推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这需要项目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同时更需要项目县及时总结优秀的培训组织实施经验,将经验进行整理、提炼和提升,形成指导后续培训的实施指南。
三、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实施案例 在国培新周期的第一年,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承担了“国培计划”山西省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负责晋源区、清徐县、汾阳县、柳林县四个项目区县的培训任务。项目设置初衷是依托区县及工作坊主持人,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组建教师工作坊,旨在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区县培训团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大学采用以上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设计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笔者既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也是教师培训的研究者,下面将以清徐县的实施为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
清徐县为山西省太原市十区县之一,2015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9所,学生约34000人,教职员工3600余人。农村小学规模相差较大,且呈分散格局分布,全县99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学校达41所。近十年来,与周边地区相比,清徐县在基础教育方面发展相对滞缓。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清徐县的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教育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决心,以及当地教师的普遍需求:希望培训对教学有切实帮助,希望将培训与日常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北京大学国培团队为项目制定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分学科进行线下研修的方案,让培训走进课堂。 (二)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
北京大学国培团队与清徐县对接项目后,清徐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全面审视分析了本县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确立了“借国培平台,办清徐实事”的工作思路。为了使国培项目落地生根,清徐县将教科研中心、师训科、进修校、电教馆按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构想思路进行了功能整合,成立了国培项目领导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牵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统一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资金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在线下研修中,从计划制定、模式确定、专家选择到过程指导等方面都是大政共议,齐心协力。同时还成立了由六人组成的国培办事班子,对有关科室进行实质性合并,正式成立“清徐县教师发展中心”。
(三)促进种子教师锐变
1.精选骨干,组建团队,保证教师工作坊的质量
根据项目规划,由项目县遴选“种子教师”担任工作坊主持人。基于县教科研中心的推荐,清徐县挑选了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的主持人24人(其中坊主12人),选拔年轻、积极上进的中小学教师200名、幼儿教师50名参与到工作坊研修中来。挑选的教师参与热情高,坊主和主持人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为扎实开展工作坊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2.基于项目,围绕目标,制定教学活动
工作坊项目着重要培养工作坊主持人的信息技术能力、工作坊主持能力、资源的生成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提供从默默无闻、跨越优秀再到达卓越的发展平台。基于此,北京大学国培团队为工作坊主持人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见表1)。
3.基于线下,重视实效,让线下与线上联动
为了让线下研修能够真正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制定的实施方案为:北大联合工作坊主持人和教学专家,以工作坊主持人为主组织活动,带领本地区本学科的工作坊学员,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讲座、集体研讨等线下活动。每个学期安排2次,共安排4次线下研修活动。
为责任到人,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将工作坊主持人划分为坊主组长、坊主和主持人三类角色,并对他们在线上和线下研修中要承担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见表2)。
在第一次培训者集中面授时,北京大学国培团队向工作坊主持人说明了项目设计思路及线上线下研修中各角色职责,并确定了三类角色名单。每次线下研修开展前20天,国培团队在平台上对研修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提供“线下研修计划”模版(见表3),要求每位坊主提交计划。北大再将汇总后的线下研修计划发至县教育局,以便得到项目县的支持。
北京大学国培团队要求坊主及时提交线下研修资料,以便北大了解各坊研修实况。每次线下研修都经历一轮:问题预设——网上预热——研修主题选定——研修计划下发——活动开展——成果上传至平台——跨区分享,真正让线下与线上联动起来。
(四)带动一线教师成长
1.打通项目,统筹安排,让培训落地生根
根据北大项目组设计,清徐县12个学科的线下研修各进行四次。清徐县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按照长计划短安排的原则,突出一个“实”字。每次线下研修前,国培项目领导小组召开专题联席会议,针对本县教情确定培训学校、培训方式、专家组成、过程组织、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全教育系统行文。为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统筹安排送教下乡和工作坊线下研修,既让教师享有足够多的资源,也便于形成大教研的培训格局。
2.精准定位,扩大受教群体,让广大教师受益
为了让“源头活水”流到最干涸的土地,清徐县将线下研修地点定在镇以下的村,选取偏远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参训学员选派过程中,清徐县秉着自愿参与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既遵循教师自己的意愿,又有培训指标任务分配。除了项目学员,鼓励各学科年轻老师参加听课研讨,最终参训教师人数远远多于培训任务指标。
3.围绕主题,多层互动,促使教师深度参与
培训内容和形式上,由工作坊主持人设计线下研修主题,围绕主题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科每次线下研修一般为两天时间,教学流程为:教师展示课+工作坊主持人示范课+专家示范课+专家评课+专家讲座。每次线下研修都邀请省级、市级、县级名师作为教学专家引领教学,同时增设基层教师评议专家的环节,以便今后聘请专家时有的放矢。
12个学科的4次线下研修中,清徐县参训教师达2400多人次,96位县青年骨干教师上了示范课,42位参加置换脱产研修的教师和54位来自省市教学一线的专家与本县教师同课异构、评课研讨,并围绕主题做深入的专题讲座。这种培训模式让清徐县基层教师从课堂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的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策略、课堂师生互动的生成、点拔升华的功底等各个细节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精彩的课堂,知道如何去改进。工作坊线下研修使乡村教师以看得见、立竿见影的方式感受到培训带给他们的收获,打破了乡村学校封闭办学的格局,激发了教师求知上位的潜能。
(五)提炼优秀培训经验
1.以反思促成长,关注长效教研,重视线下研修实效
清徐县始终关注教师在线下研修中的收获和反思,关注长效教研,体现在两方面:(1)落实“以反思促成长”。一方面,要求工作坊主持人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到教育局交流线下研修的得与失。工作坊主持人作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持人和参与者,组织能力、主持能力、教学能力在活动开展中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过多次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他们的培训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提交活动评价反馈卡,概括活动内容、收获和建议,引导教师通过反思来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2)录制光盘以进行后续校本教研。每个学科的线下研修,县教育局安排工作人员录制活动过程,将精选出的培训课程制成光盘下发全县各学校,作為学校进行校本研训的课程资源,让没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也能从中受益。 2.總结研修做法,建立培训运行机制,促使培训走向常态
清徐县将教师工作坊项目线下研修中的做法归结为四个“一”:(1)组建了一支接地气的专家团队。专家“出彩”和“够得着”,基层教师受益,这是线下研修见效的关键,也是培训效果的倍增器。(2)明确了一个主题培训模式。实践证明,“围绕主题进行示范课同课异构—互动研讨—专题讲座—教研员总结”的培训模式深受一线教师好评。(3)设计了一张学情反馈卡片。听课教师进门领取,活动结束,认真填写收回,既能了解当天活动效果,还能了解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还能统计培训人数,一举三得。(4)建立了一套管理流程程序。工作坊主持人设计和主持活动—县教研员点评—进修校教师考核管理—工作坊主持人总结汇报,这一套线下研修的管理流程,使活动组织井然有序,深受基层好评。
这四个“一”是促使后续培训持续良好运转的“源动力”,通过实践检验的这套培训运行机制促使清徐县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项目达成了预期目标: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区县培训团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为地方留下了一套发展本地教育的运作机制。
四、结语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求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4]。《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5]。“研训一体”是对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的基本功能定位,本文所探索的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路径,正是培训院校(机构)依托国培项目助力项目县建设“研训一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创新举措。在北京大学国培项目团队的顶层设计思路下,清徐县工作坊研修的实践案例验证了这种改革创新的思路,并大大丰富了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其他项目县(区)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开展“造血式”培训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当然,“造血式”培训最关键的是培养本土培训人才,通过改革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整合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联合“输血式”培训,不断提高区县培训团队的品质,提高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组织管理、效果评估等各方面的能力,再通过他们持续的带领和辐射,来真正带动当地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404/t20140402_167126.html.2014-04-01.
[2]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504/t20150409_189420.html.2015-04-02.
[3]付钰.教师学习理论视角下“国培计划”项目模式构建及策略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5):01-05.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
[5]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2018-03-22.
Abstract:The first cycl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focuses on “blood transfusion” training, In the new cycle, the focus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management is shifted down, The project county becomes the main body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xcept for training institutions. Under this new mode, how can training change from “blood transfusion” to “hematopoiesis”? Peking University put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hematopoiesis” training in the project counties: finding out the real needs of the project counti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promoting the sharp change of seed teachers, driving the growth of front-line teachers, refining excellent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elaborat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in Qingxu County.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se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ematopoietic” training path, and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ults of teacher training.
Keywords:National Training Plan;project county;hematopoiesis;training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