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既是高考古诗鉴赏题的一个重点,亦是一个难点,有时也被称作“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答题难就难在考生要完全依据自己的鉴赏能力对诗歌进行鉴赏性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答案。2010年高考18套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就有12套试卷涉及表达技巧鉴赏。
在命题形式上既有单独命题,也有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态度综合命题。从设题角度上来看,则有“小角度”设题和“大角度”设题两大类型。
“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较强,题目中往往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如、“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明确要求考生从某一个具体的表现手法角度来鉴赏诗歌。答题时考生只需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具体的表达技巧知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做出分析。
“大角度”设题往往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题目中只是笼统地要求分析写法特色、表达技巧,如“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这类题难度更大,作答时考生要多角度思维,适当地多答几条,同时要斟酌所赏诗歌的语句特点,锁定鉴赏角度。
答题时,应当切紧题目的具体要求,贴船下篙,规范作答;做到表述清晰,思路明了。要先亮出观点,后阐述理由;要结合原诗作引证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要指向明确,力求言简意赅。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150字。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型设置主要有三大类型:
一、表现手法题
【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的区别之处。
【参考答案】
《微雨》的妙处在于借人的感受做侧面烘托,而《细雨》的手法则全属正面描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像的功能。《微雨》偏于写实作风,《细雨》则联想丰富,意境优美,更多浪漫情味。
【解析】两首诗都是以雨为题材的写景诗。《微雨》描写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帖,但又没有一个字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细雨》诗则一开头即打比方,用帷幕、簟席来比喻细雨,写出细雨的密致形状和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两句更是通过联想和想像,借用楚女的意态作进一步的形容,合成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①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①游丝:蛛丝。
联系全词,简析上阕开头两句表现情感的手法。
【参考答案】
渲染洛阳满城春色,花木繁盛,花香阵阵,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
【解析】这是一首离别词,诗人在惜别时感到留恋的当是朋友或亲人,但作品偏偏不去多写他(她),而着重于景物描写、环境烘托和自己旅途生活的记叙。通过这种比较别致的手法,反映作者和他(她)的深厚感情,借以抒发自己内心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上阕开头是写景的句子,点出离别之地春色满城,芳菲时节,群芳争艳,清香相间散发。联系诗歌抒发的情感,不难看出,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二、修辞手法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解析】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中“听”字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次句“无限秦人悲怨声”写出了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像和细致地描写。“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拟人。用破碎窗纸自语形象,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解析】这首诗是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所写。词的上片写独宿王氏庵的深夜见闻,用笔精细,词境凄厉。下片抒情写梦境,大处落笔,寓千里于尺幅之中。结尾奇峰突起,境界大变。在万里江山的阔大背景下,我们似乎看到了词人高大的爱国者形象,触抚到了他跃动着的拳拳之心。上片的“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两句写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说自话。从修辞手法上分析第四句,可以看出,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用“破碎窗纸自语”形象,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三、表达方式题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解析】这是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例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飓,爱杀江南。
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①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瞭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回收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景,便一览无余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小令,诗人集中笔力细致描绘江南景物,抒发自己“爱杀江南”之情感。分析诗作的写景手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动静结合角度来看。动静有“烟水照”“沙鸥舞”“珠帘卷”“画船至”“酒旗飐”;静景有“晴岚”“两岸人家”“芰荷丛”。先写动静,后写静景,用静景反衬动静,突出江南的秀丽景色。
【作者简介】
张东河,高级教师,执教于江西省南康中学,市教科所高中语文命题组核心成员,发表文章多次押中高考题。
责任编辑 李婷婷
在命题形式上既有单独命题,也有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态度综合命题。从设题角度上来看,则有“小角度”设题和“大角度”设题两大类型。
“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较强,题目中往往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如、“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明确要求考生从某一个具体的表现手法角度来鉴赏诗歌。答题时考生只需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具体的表达技巧知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做出分析。
“大角度”设题往往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题目中只是笼统地要求分析写法特色、表达技巧,如“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这类题难度更大,作答时考生要多角度思维,适当地多答几条,同时要斟酌所赏诗歌的语句特点,锁定鉴赏角度。
答题时,应当切紧题目的具体要求,贴船下篙,规范作答;做到表述清晰,思路明了。要先亮出观点,后阐述理由;要结合原诗作引证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要指向明确,力求言简意赅。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150字。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型设置主要有三大类型:
一、表现手法题
【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的区别之处。
【参考答案】
《微雨》的妙处在于借人的感受做侧面烘托,而《细雨》的手法则全属正面描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像的功能。《微雨》偏于写实作风,《细雨》则联想丰富,意境优美,更多浪漫情味。
【解析】两首诗都是以雨为题材的写景诗。《微雨》描写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帖,但又没有一个字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细雨》诗则一开头即打比方,用帷幕、簟席来比喻细雨,写出细雨的密致形状和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两句更是通过联想和想像,借用楚女的意态作进一步的形容,合成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①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①游丝:蛛丝。
联系全词,简析上阕开头两句表现情感的手法。
【参考答案】
渲染洛阳满城春色,花木繁盛,花香阵阵,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
【解析】这是一首离别词,诗人在惜别时感到留恋的当是朋友或亲人,但作品偏偏不去多写他(她),而着重于景物描写、环境烘托和自己旅途生活的记叙。通过这种比较别致的手法,反映作者和他(她)的深厚感情,借以抒发自己内心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上阕开头是写景的句子,点出离别之地春色满城,芳菲时节,群芳争艳,清香相间散发。联系诗歌抒发的情感,不难看出,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二、修辞手法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解析】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中“听”字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次句“无限秦人悲怨声”写出了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像和细致地描写。“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拟人。用破碎窗纸自语形象,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解析】这首诗是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所写。词的上片写独宿王氏庵的深夜见闻,用笔精细,词境凄厉。下片抒情写梦境,大处落笔,寓千里于尺幅之中。结尾奇峰突起,境界大变。在万里江山的阔大背景下,我们似乎看到了词人高大的爱国者形象,触抚到了他跃动着的拳拳之心。上片的“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两句写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说自话。从修辞手法上分析第四句,可以看出,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用“破碎窗纸自语”形象,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三、表达方式题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解析】这是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例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飓,爱杀江南。
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①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瞭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回收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景,便一览无余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小令,诗人集中笔力细致描绘江南景物,抒发自己“爱杀江南”之情感。分析诗作的写景手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动静结合角度来看。动静有“烟水照”“沙鸥舞”“珠帘卷”“画船至”“酒旗飐”;静景有“晴岚”“两岸人家”“芰荷丛”。先写动静,后写静景,用静景反衬动静,突出江南的秀丽景色。
【作者简介】
张东河,高级教师,执教于江西省南康中学,市教科所高中语文命题组核心成员,发表文章多次押中高考题。
责任编辑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