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摘要)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总体态势良好。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高位回稳,对外贸易快速恢复,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工业增长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2010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季度末低4.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5.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回落,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
  增速逐步回稳,投放节奏更趋均衡。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 2.7 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幅回升,6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7%,比年初上升0.32个百分点。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6月末,人民币汇率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295个基点(折合0.43%),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122个基点(折合0.18%),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909元。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国内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10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逐步放缓
  2010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4 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末低9.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年末低7.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末高3.9个百分点。上半年现金净投放658亿元,同比多投放1236亿元。
  货币总量增长呈逐步放缓态势,M2和M1增速分别较上季度末回落4.0个和5.3个百分点。在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综合调控下,2010年以来货币增长走势总体符合调控预期,有利于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回落
  今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8.9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季度末分别低9.1个和3.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7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季度末分别低9.2个和3.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6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2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2%,比年初增加40亿美元,同比少增113亿美元。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存款增长相对平稳,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明显回落,活期存款占比提升。6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8万亿元,同比少增4152亿元,可能与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存在一定分流有关。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比上季度末低7.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大幅少增2.7万亿元,主要与上年基数较高有关。上半年新增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45%和52%,比上年同期分别高10个和6个百分点。6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 28.9%,比年初增加9707亿元,同比多增2826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长逐步回稳
  今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季度末分别低13.8个和4.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8万亿元,同比少增2.9万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制造业。
  今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这三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1.03万亿元、4488亿元和3133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3.4%、18.8%和13.1%。“三农”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同期各项贷款。6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农村贷款本外币余额8.8万亿元,同比增长 31.3%,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1个百分点;农户贷款本外币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2%,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本外币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0%,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增速逐步回落。6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8.2%,分别比上年末和上季度末低13.5个和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2.7万亿元。信贷投放节奏更趋平稳,2月份以来,月度贷款增量基本维持在 6500 亿元左右。总体看,2010年以来信贷增长走势符合调控方向。分机构看,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及区域性中小型银行贷款均同比少增。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明显放缓。6月末,住户贷款同比增长49.3%,增速比上年末高6.0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末则回落2.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29亿元。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增加8703亿元,在住户贷款中占比为50%。近期受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房地产交易量明显下滑等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已有所放缓,6月份在住户贷款中的占比已降至 33%。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11.3%,比年初增加2.9万亿元,同比少增3.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同比少增4262亿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6524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其中第二季度仅减少281亿元。近期,票据签发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票据贴现利率也维持于相对高位,票据融资调节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蓄水池”功能继续体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上半年我国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新增1.9万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长 19.2%,其中,小企业贷款上半年新增8668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3.9%,增速比中型企业高7.7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11.4个百分点。(见表一)
  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4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9.4%,比年初增加323亿美元,同比少增194亿美元。其中,支持进出口的贸易融资增加122亿美元,增量占比为38%。第二季度,外币贷款仅增加30亿美元,增长有所放缓,与商业银行外币存款增加较少、资金头寸存在制约有一定关系。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
  今年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比年初增加1.0万亿元。6月末,货币乘数为4.37,与上季度末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则低0.22,货币扩张能力相对趋弱。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82%。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1.39%,中资中型银行为1.79%,中资小型银行为2.68%,农村信用社为4.27%。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幅上升
  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小幅回升。6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7%,比年初上升0.3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9%,比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3.77%,比年初上升1.0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小幅上升,6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4.95%,比年初上升0.53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一般贷款实行下浮利率的占比为27.72%,比年初下降5.47个百分点;实行基准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30.89%和41.39%,比年初分别上升0.63个和4.84个百分点。
  受境内企业外币资金融资需求增加、境外美元 Libor等国际市场利率有所上扬等因素影响,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总体上升。6月份,3个月以内、3(含)~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39%和2.81%,比年初分别上升0.80个和1.15个百分点。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0.21%和1.76%,比年初分别上升0.04个和1.30个百分点。(见表3)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2010年初至6月19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基本上在6.81~6.85元的区间内运行。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显著增强。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909元,比上年末升值373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55%;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8.2710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6686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末升值18.45%和贬值3.79%。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88%,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1.07%,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4.7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同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8.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1.5%。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7890元,最低为6.8284元,118个交易日中59个交易日升值、6个交易日持平、53个交易日贬值。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6月末,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295个基点(折合0.43%),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122个基点(折合0.18%)。
  
  专栏1 强化资本约束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运用效率
  
  从2003年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资本约束理念日益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初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增强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200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4%,239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
  资本管理的目的是发挥资本约束机制,使资本增长与风险资产的扩张相匹配,提高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利润增长较快,加之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增加了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的动力,特别是风险权重较高的信贷资产快速增长,大量消耗资本,造成资本充足水平下降。不少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股东和政府存在依赖性,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时有发生。资本规模对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存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现象,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大型金融机构集中筹集资本也会对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反过来会加大资本筹集的难度、提高筹资成本。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理念和相关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资本约束机制有待强化,资本运用效率亟需提高。
  近一年多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但是,随着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银行风险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充足率下降。监管部门相应提高了对商业银行资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加之新巴塞尔协议将逐步实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监管要求趋于提高等因素,强化资本约束机制、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的要求更加迫切。
  强化资本约束,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运用效率,有利于确保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缓解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调整我国融资结构和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应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提出的资本监管理念和方法,继续优化资本监管体系,在不断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强化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和内部积累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资本约束理念,真正建立起资本约束的长效机制,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运用效率。一是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使 信贷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研究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平稳增长,增强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创新,强化银行主动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根据资本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及资本占用少的业务和项目,转变盈利增长方式,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资本运用效率和竞争实力。三是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经济资本管理,健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占用的平衡关系,实现资本对资产的有效制约。四是要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推动我国融资结构的调整,缓解银行体系的资本需求。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1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监测分析,按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市场预期稳定。一是灵活掌握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节奏。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对第二季度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金融机构年中监管指标考核、新股发行等多种因素带来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短时波动加大的新情况,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节奏,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适度。上半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2.6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5 万亿元。6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4.4万亿元。二是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根据货币调控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4月初适时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与1年期以内的操作品种相配合,在操作中以央行票据发行为主、短期正回购操作为辅,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三是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结合市场环境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在公开市场短期操作利率适度上行的同时,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顺应市场变化小幅下行,对于理顺公开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改进流动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6月30日,3个月期央行票据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1.5704%和2.0929%,分别较上年末上升24个和33个基点;3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为2.68%,自重启以来累计下降7个基点。四是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继续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结合货币调控及提高财政库款收益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 2010年上半年开展了六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模共计2000亿元,其中3个月期800 亿元,6个月期900亿元,9个月期300亿元,既有助于保持操作的连续性,也及时满足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
  
  二、适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以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时适度对冲了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政策实施后,市场流动性仍可满足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201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相对均衡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一是按照“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和在建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抓好“民生金融”,做好抗震救灾、“大学生村官”、就业、助学、扶贫、区域等改善民生的信贷支持工作。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节奏,防止贷款在季度、月度间大起大落。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 年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486.6 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5倍。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6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706.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65.3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563.9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76.8亿元。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284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77.3亿元。香港和新加坡仍是境外接受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地区,在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的业务中,两地合计占比87%。
  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增加国内试点地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积极作用。(见图1)
  自2009年7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以来,人民币资金结算、清算渠道便捷、顺畅,人民币出口退(免)税及进出口报关政策清晰明确、操作流程便利,受到了试点企业的欢迎。在试点过程中,企业提出扩大试点区域和业务范围的要求。
  为满足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积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二是增加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三是广东省的试点范围由4个城市扩大到全省,增加上海市和广东省的货物贸易出口试点企业数量。四是所有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以人民币进行进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五是对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等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行试点企业管理制度。六是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8个边境省(自治区)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指定口岸与毗邻国家的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口退(免)税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通知》办理。
  此次扩大试点,顺应了国内外市场的意愿,拓宽了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来源渠道,满足了企业跨境业务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密切和巩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10年初至6月中旬,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专栏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
  
  自2009年7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以来,人民币资金结算、清算渠道便捷、顺畅,人民币出口退(免)税及进出口报关政策清晰明确、操作流程便利,受到了试点企业的欢迎。在试点过程中,企业提出扩大试点区域和业务范围的要求。
  为满足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积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二是增加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三是广东省的试点范围由4个城市扩大到全省,增加上海市和广东省的货物贸易出口试点企业数量。四是所有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9]第 10 号公布),以人民币进行进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五是对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等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行试点企业管理制度。六是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 8 个边境省(自治区)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指定口岸与毗邻国家的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口退(免)税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通知》办理。
  此次扩大试点,顺应了国内外市场的意愿,拓宽了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来源渠道,满足了企业跨境业务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密切和巩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
  
  专栏3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总体上对我国实体经济起到了积极影响,为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这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地实现稳定和复苏。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的既定政策,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也十分重要和紧迫,有必要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目前我国进出口渐趋平衡,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 32%,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6.0%,较2008年的9.6%显著下降,2010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第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536亿美元,同比下降32%,占GDP的比重为4.5%,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
  
  三、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推进汇改,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选择,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我国长远、根本的核心利益。对于促进我国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进一步推进汇改对我国进出口和就业的影响总体利大于弊。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进出口企业必然要面对本币与其他各币种间的汇率波动,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具备积极调整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这从2005年汇改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前我国出口行业的快速发展上就能得到印证,汇率浮动也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对企业引进技术、设备、进口原材料和原器件等也是有利的。汇率浮动有助于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促使出口由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了产业链、细化了分工,从而能够增加就业岗位;通过优化资源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间的配置,有助于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吸纳更多就业。
  今后将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结构调整,银行部门也需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协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四、进一步推进汇改以来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进一步推进汇改以来一个月,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一是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体现了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截至7月 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7802元,较汇改前一日(6月18 日)升值473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70%,较上年末升值0.71%。二是人民币汇率走势体现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要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除6月21日与前日持平外,在其余交易日与美元对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基本一致。三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改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天持平,14天升值,8天贬值;市场收盘汇率较中间价14天升值,9天贬值。四是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日波幅最大为 329个基点,最小为34个基点,平均为101个基点,是2005年汇改至2008年7月底期间平均77个基点的1.3 倍。五是企业和个人反应平稳,银行柜台结售汇业务并未出现异常波动。六是企业运用外汇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银行柜台远期结售汇签约额较前期增长。
  
  五、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票于7月15日、16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完成收官之战。此次中国农业银行 A H同步发行,A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发行规模为256亿股,筹资685亿元人民币;H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发行规模为292亿股,筹资935亿港元。中国农业银行积极探索"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继续选择四川、重庆、湖北、广西、甘肃、吉林、福建、山东八省(市)进行改革试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不断规范,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截至 2010 年第一季度末,上述四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0%、11.1%、11.4%和 11.7%;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35%、1.30%、1.35%和1.27%;税前利润分别为541亿元、355亿元、457亿元和135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
  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继续牵头研究论证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方案和《章程》修订草案,以促进两家机构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对外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做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前期研究工作,推动其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做好准备。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一是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581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6.6%,比上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盈利395亿元,同比增加103亿元,增长35.3%。二是支农服务力度明显加大。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余额为5.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2.2%,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3.7万亿元和1.9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加5691亿元和3056亿元。三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截至6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23家,农村商业银行55家,农村合作银行205家。
  
  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010年上半年,外汇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涉外经济发展。在7个省(市)开展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实现了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下放10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简化部分业务审核材料;进一步便利个人结售汇行为,先后批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试点开办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在控制外债总规模条件下,将中资企业借用短期外债试点推广至全国,允许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在地区短期外债指标内为辖内中资企业核定借债指标。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预警,严厉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动。开展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开展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规范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进一步完善境外直接投资统计监测;完善国际收支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能够监测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双向风险的指标体系。
  
  第三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从外部需求看,虽然存在欧洲部分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但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从国内情况看,根据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2010年以来宏观政策在坚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注意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并采取了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以及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对及早防范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着力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新疆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这些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各地加快发展热情依然较高,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发挥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作 用,这些都有利于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从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指标继续上升或出现一定程度回稳,总体仍处在较高的水平上。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同时,内需发展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值得关注。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回稳,国内生产能力较为充裕,经济趋向稳定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这些都有利于稳定价格水平。不过也要看到,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受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退出较为谨慎,全球货币条件比较宽松,富余资金可能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下降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 70.3%,仍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全年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认真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就业和助学、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支持,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抗震救灾、扶贫等金融服务,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加快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金融支农的新模式,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研究强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银行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要求,保持金融体系稳健,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定价能力,增强价格杠杆调控作用。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平衡流动,规范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对违规和异常资金的监测和管理。
  四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放松投融资管制,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他文献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市场的稳定,已成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愈加密切,金融业也将日益开放,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要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尽快构建一个稳定、健康的现代金融体系。  基础功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业与其它行业的关系,是互为依存和互为发展的。即,金
延庆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境内海坨山海拔2241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戴雪”成为北京的一大奇观。延庆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有着北京“夏都”之美誉。  延庆地域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辖11镇4乡,常住人口28.6万。  延庆紧扼首都北京的西北大门,
从目前花生的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所产花生约55%榨油、30%食用、8%作种、7%出口。随着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花生保障食用油供给的能力将大大增强。为调动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建议国家建立种植花生补贴制度。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总产、出油率均具有明显优势,大幅增加食用油供给的潜力突出。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花生产业发展,对于稳定食用油市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祖籍山东枣庄,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当代著名书法家朱宏,既沐草原辽阔宽广的情怀,又融齐鲁礼仪之邦千年传承的文脉,后工作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随浸莽莽兴安岭豪迈雄风和黑龙江俊秀之风韵。  朱宏5岁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便痴情书法,得张景权先生启蒙,后师从著名画家钟灵,又得著名书画家刘炳森、祖绍先、王仲武先生指点和好评。他博采众长,取渚百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交流展并被国际友人和政府机构收藏,多次在国内大
截至2010年8月底,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5年多来的总投资规模100亿元,并网发电的水电站已有5座,年发电量近10亿千瓦时,运营、在建总装机规模近900兆瓦。目前,还有5座水电站正在加速建设,阿尔塔什、乔巴特等一批拟开发水电工程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这将对新疆的防洪、灌溉以及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5年多来,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天山南北,开拓
【摘要】会计与税收因各自的服务目标不同,时常会导致两者对相关业务的确认基础存在差异,有时甚至是名称相同,但实际内涵还是存在差别的,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税会差异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涉税风险。  【关键词】确认基础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一、税会确认基础差异的理论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计量或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权利义务发生的时间来进行会计核算,
[摘要]文章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从偿债能力、运营效益、成长能力以及非财务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偿债能力;运营效益;成长能力;非财务因素    随着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必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自主办学,这样必然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预测以及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思   
一、行业生产情况    5月份,煤炭产量增长加快,主要中转港口、电厂煤炭库存有所增加。当月全国煤炭产量2.48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69407车,比上月增长3%,同比下降2.5%;完成煤炭运量1.47亿吨,同比增长4.3%。月末,秦皇岛港存煤477万吨,比上月末增加122万吨,同比减少179万吨。直供电厂存煤3232万吨,比上月末增加278万吨,
概要:    2009年,在全球衰退的环境中,中国仍然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这其中以大规模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刺激方案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愈加明显。  2010年前几个月国内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9年,尽管中国的出口商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继续上升,但总出口仍有所下降。这加上进口的强劲,导致了净出口的收窄,大幅拉低了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经
心中有病人,脚下无难事。病人的需要就是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病人的主诉、症状、体征、阳性检查结果及异常征象,就是医生必须立刻工作的命令!   ——全国人大代表 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武广华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济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济宁市市立医院,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现称。当时,医院占地面积仅有24.6亩,床位不足400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