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时空距离相隔久远,人们对原始艺术普遍充满好奇进而感到神秘。原始艺术相对现代艺术而言,没有受到现代异化形态社会的影响,缺少积习而成的条条框框的桎梏,当然也没有刻意培训出来的专业化样式。原始人简单纯粹的生存状态、敏锐而感性的直观触觉,以及纯朴率性的表达,如儿童一般天马行空、率性而为。同样,儿童画也因其单纯、感性、童稚的特性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散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相似性。
关键词:原始艺术;儿童画;相似性
因为跟现代社会的艺术相隔久远,同时因为不了解,人们对原始艺术普遍充满好奇进而感到神秘。从遗存下来的艺术作品来看,没有太多异化社会因素的影响,缺少积习而成的条条框框的桎梏,当然也没有刻意培训出来的专业化样式。原始人简单纯粹的生存状态、敏锐而感性的直观触觉,以及纯朴率性、浑然天成的表达形式如儿童画一般天马行空、行云流水正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仅从表意理解,原始艺术中的“原始”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简陋的、粗鄙的、蛮荒时代的和未经驯化的等多重含义。这只不过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的,对于艺术来说并非如此。原始艺术主要是指人类发展初始时期的艺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简.布洛克指出:“艺术不同于科学、哲学、技术、甚至宗教,它似乎并不拥有一个世代沿袭的庞大的积累过程,而是像维纳斯的诞生那样,在人类的初始即已形成。这或许是因为艺术是最基本的人类需求的表现,是因为那些需要并不全是理智的、概念的或观念的,艺术冲动的有些最高的表现方式来自社会最原始的那部分。” [1]
原始艺术是人类活动早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类的幼儿时期)创造的艺术形式,而儿童画是人作为具体的独立的个体在其幼儿时期创造的艺术形式,同样是作为人的某种特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儿童画与原始人的艺术具有诸多相似性。泰勒在《人类学》中指出,绘画和雕刻等都是从现在儿童的绘画和雕刻的不断尝试中可看到的那种稚嫩的萌芽中逐渐产生的。英国儿童们第一次尝试着学习绘画用的石板和板棚门,使他想起了原始部落画人和动物……他们制作出了笨拙得如此可爱的形象,而且与原始部落的木偶非常相似,他们的作品完全可以保存下来以作为童年状态雕刻的样本[2]。从某种角度讲,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一样都是从代表概念的象征抽象符号开始的,儿童画的一个圆圈就表示一张脸,两个黑点就意味着一双眼睛;两条直线就分别代表着鼻子和嘴。艺术就是从如此简单而纯粹的绘画表达开始的。人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不会绘画的成年人所画的画与儿童画有着天壤之别;同样,一个擅长绘画的成年人用嘴含着笔或用脚趾头握笔也表达不出儿童画那种意境。而且,原始画虽然形式稚朴,但很多作品均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追根溯源,是什么让儿童画与原始画一样呈现出纯真质朴的风格呢?如果说这种风格不是出自于技巧,那就应该是出自于心灵,因为原始人与儿童一样有着一颗稚朴天真的心灵。
儿童的想法最接近于原始社会人类的想法。儿童时期,童心未泯,无欲无求,白璧无瑕,没有矫饰做作,没有东施效颦,缺少成熟的技巧,只是用心灵去体会感受,这就必然决定了整个画面风格的独一无二,浑然天成,无牵强之迹。这种稚拙是一种美,是一种特有之美,是成年人很难模仿的美。虽然物体形状不精确,但却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而求神的画风,或者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更显得质朴可爱。换句话说也就是简单纯粹,用简单的线条笔触来表現自己心中所想,不用考虑画面中出现的东西的真实性。这种绘画方法是直到现在还被诸多名家所倡导和追寻的。最原始的想法最真实,而艺术恰恰是追寻原始的美感!所以,现代的画越来越简洁,复杂的构图逐渐被现代的审美所取代,现代的画家用传统的简洁的线条、色彩、构图来表达心理情感的波动之类抽象的事物。
儿童画与原始艺术在形式体验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有一种未被扭曲束缚压抑的直觉、充满好奇心和随时保持着对事物的新鲜感,能够将自己感兴趣、关注的特征强烈地表现出来。儿童凭感性、第一印象作画,直取主要印象。他们往往能抓住最概括的特征,不受细枝末节变化的影响,下笔明确肯定,意兴盎然。如,儿童在画人时几乎并不受人体结构、骨骼的细节影响,十分简练写意,可以仅用圆圈代表一个圆形的头,一根线条表示胳膊,手掌甚至可以忽略不画,但却不会忘记画足五根手指头,眼睛很重要,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于是便画的较大,眉毛很多时候都可以省去。如此大胆的构建或取舍往往是成年人想象不到的。现代人和成年人对事物的反应和理解有很多理性的判断选择和先入为主的主观经验参与,然而往往反而不得要领,掌握不了事物的关键,而原始画与儿童画的大胆夸张、丰富想象和自然简洁的处理却极富艺术的渲染力,这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原始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它不会随着时空的嬗变而失去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其艺术魅力反而会日益剧增。我们对原始艺术和儿童画的深入研究,十分有助于对人类艺术本源的挖掘。综上所述,原始艺术和儿童画都蕴含着稚朴、天真、夸张、强烈、粗狂、神秘、诙谐等艺术语言共性特征。相似的形式,来源于相似的感受,相似的感受带来了共鸣,共鸣无形中逐渐产生交互、包容、理解的力量。探寻儿童本身具有的原始特性,再把原始艺术独有的表现形式通过合适的方式潜移默化教与儿童,必然对儿童的全面成长乃至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始艺术在下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简.布洛克(美).原始艺术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4.
[2] 王令中.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林金凤(1983—),女,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学。
关键词:原始艺术;儿童画;相似性
因为跟现代社会的艺术相隔久远,同时因为不了解,人们对原始艺术普遍充满好奇进而感到神秘。从遗存下来的艺术作品来看,没有太多异化社会因素的影响,缺少积习而成的条条框框的桎梏,当然也没有刻意培训出来的专业化样式。原始人简单纯粹的生存状态、敏锐而感性的直观触觉,以及纯朴率性、浑然天成的表达形式如儿童画一般天马行空、行云流水正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仅从表意理解,原始艺术中的“原始”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简陋的、粗鄙的、蛮荒时代的和未经驯化的等多重含义。这只不过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的,对于艺术来说并非如此。原始艺术主要是指人类发展初始时期的艺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简.布洛克指出:“艺术不同于科学、哲学、技术、甚至宗教,它似乎并不拥有一个世代沿袭的庞大的积累过程,而是像维纳斯的诞生那样,在人类的初始即已形成。这或许是因为艺术是最基本的人类需求的表现,是因为那些需要并不全是理智的、概念的或观念的,艺术冲动的有些最高的表现方式来自社会最原始的那部分。” [1]
原始艺术是人类活动早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类的幼儿时期)创造的艺术形式,而儿童画是人作为具体的独立的个体在其幼儿时期创造的艺术形式,同样是作为人的某种特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儿童画与原始人的艺术具有诸多相似性。泰勒在《人类学》中指出,绘画和雕刻等都是从现在儿童的绘画和雕刻的不断尝试中可看到的那种稚嫩的萌芽中逐渐产生的。英国儿童们第一次尝试着学习绘画用的石板和板棚门,使他想起了原始部落画人和动物……他们制作出了笨拙得如此可爱的形象,而且与原始部落的木偶非常相似,他们的作品完全可以保存下来以作为童年状态雕刻的样本[2]。从某种角度讲,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一样都是从代表概念的象征抽象符号开始的,儿童画的一个圆圈就表示一张脸,两个黑点就意味着一双眼睛;两条直线就分别代表着鼻子和嘴。艺术就是从如此简单而纯粹的绘画表达开始的。人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不会绘画的成年人所画的画与儿童画有着天壤之别;同样,一个擅长绘画的成年人用嘴含着笔或用脚趾头握笔也表达不出儿童画那种意境。而且,原始画虽然形式稚朴,但很多作品均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追根溯源,是什么让儿童画与原始画一样呈现出纯真质朴的风格呢?如果说这种风格不是出自于技巧,那就应该是出自于心灵,因为原始人与儿童一样有着一颗稚朴天真的心灵。
儿童的想法最接近于原始社会人类的想法。儿童时期,童心未泯,无欲无求,白璧无瑕,没有矫饰做作,没有东施效颦,缺少成熟的技巧,只是用心灵去体会感受,这就必然决定了整个画面风格的独一无二,浑然天成,无牵强之迹。这种稚拙是一种美,是一种特有之美,是成年人很难模仿的美。虽然物体形状不精确,但却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而求神的画风,或者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更显得质朴可爱。换句话说也就是简单纯粹,用简单的线条笔触来表現自己心中所想,不用考虑画面中出现的东西的真实性。这种绘画方法是直到现在还被诸多名家所倡导和追寻的。最原始的想法最真实,而艺术恰恰是追寻原始的美感!所以,现代的画越来越简洁,复杂的构图逐渐被现代的审美所取代,现代的画家用传统的简洁的线条、色彩、构图来表达心理情感的波动之类抽象的事物。
儿童画与原始艺术在形式体验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有一种未被扭曲束缚压抑的直觉、充满好奇心和随时保持着对事物的新鲜感,能够将自己感兴趣、关注的特征强烈地表现出来。儿童凭感性、第一印象作画,直取主要印象。他们往往能抓住最概括的特征,不受细枝末节变化的影响,下笔明确肯定,意兴盎然。如,儿童在画人时几乎并不受人体结构、骨骼的细节影响,十分简练写意,可以仅用圆圈代表一个圆形的头,一根线条表示胳膊,手掌甚至可以忽略不画,但却不会忘记画足五根手指头,眼睛很重要,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于是便画的较大,眉毛很多时候都可以省去。如此大胆的构建或取舍往往是成年人想象不到的。现代人和成年人对事物的反应和理解有很多理性的判断选择和先入为主的主观经验参与,然而往往反而不得要领,掌握不了事物的关键,而原始画与儿童画的大胆夸张、丰富想象和自然简洁的处理却极富艺术的渲染力,这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原始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它不会随着时空的嬗变而失去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其艺术魅力反而会日益剧增。我们对原始艺术和儿童画的深入研究,十分有助于对人类艺术本源的挖掘。综上所述,原始艺术和儿童画都蕴含着稚朴、天真、夸张、强烈、粗狂、神秘、诙谐等艺术语言共性特征。相似的形式,来源于相似的感受,相似的感受带来了共鸣,共鸣无形中逐渐产生交互、包容、理解的力量。探寻儿童本身具有的原始特性,再把原始艺术独有的表现形式通过合适的方式潜移默化教与儿童,必然对儿童的全面成长乃至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始艺术在下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简.布洛克(美).原始艺术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4.
[2] 王令中.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林金凤(1983—),女,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