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素描的心灵对话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_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两年前,美国著名艺术家LeRoy Neiman去世了,他的同事Tara Zabor在LeRoy Neiman位于纽约的工作室内发现了他的几十张手稿,这些手稿之前从未面世。Tomas Vu教授与LeRoy Neiman相识多年,当他看到LeRoy Neiman先生的这些作品时,震惊不已——在那一摞手稿中,有一张创作于1949-1952年间的作品在Tomas教授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此之前,他从没见过Neiman创作过这种风格的作品。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命题——手稿如何反映出一个艺术家的真实而私密的一面,而这些又如何转化成为作品并向公众展示。如果有艺术机构能够将这个想法实现,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这些私密创作暴露在公众面前会形成不一样的颠覆?而这又将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手稿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对艺术家个人思考最直接的原始表达,这是他们创作的缩影。我希望邀请艺术家们展现非常个人化的原始的创作灵感,这些是完全未经雕琢或参照大众审美等因素修饰过的。”Tomas Vu教授说。
  基于这些想法,Tomas Vu教授开始暗自在心中筹划了这样一场关于创作手稿的展览。起初,他想到了几位艺术家,然后通过这些艺术家的相互推荐,马上有了一个连锁反应,由此发展下去,参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阵容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后期的81个人。
  此后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素描——勇往直前》展览在中间美术馆馆长袁佐先生的共同策划和支持下于12月13日下午开幕,二十余位中外艺术家齐聚北京中间美术馆,一场关于“素描”思维的对话随即上演。
  展厅入口处侧墙上长长的参展艺术家名单中,81位中外艺术家或熟悉或陌生。走进展厅,最直接地体验是绘画风格。与其它同类展览不同,在整个展馆中没有给每一位艺术家分隔独立的空间,而是充分利用展馆的特质,将所有作品错综排列。正如策展人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Tomas Vu教授在开幕式中所言:“在平时,每一位艺术家都是自信而独立的,认为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并且最好或者最重要。但是在这次展览里,我们更希望艺术家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能够靠近其他人,参与到其他人的思维和观念里面去。这种参与和相互接近,可能会产生新的方向。”
  有些展出作品或许是不完整的,但当这一点一线在空间中组合在一起时,那些看似不完整的作品将整个展览完整地呈现在观者面前。这种做法无疑是成功的,而出乎意料的是,经过错综的布局,在画作之间,不同国籍与背景的艺术家之间相互对话,彼此的观念通过作品呈现、渗透的过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些画好像都是无拘无束的,这些琐碎的、鲜明的、美的、抽象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却奇怪地变成了一个整体,整个展览都变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品。这真是一场奇妙的视觉体验!
  从中间美术馆二层观展开始,逐一参观,直到回到二层展厅,记者细致地回望整个展览空间发觉这里比平时多出了一扇三面墙体。这个特殊的“装置”三面墙体内侧是由LeRoy Neiman先生曾经尘封的素描作品构成,而墙外侧则源自一个从美国发起的艺术互动项目——消灭不平等与不公。当然,所谓互动项目即它的呈现方式完全交给观众。通过与现场志愿者的交谈,记者得知正是开展的前一天晚上,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的三四十名学生作为第一批参与者,在这三面空白的墙面开始创作。中间美术馆馆长,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袁佐先生在开幕式上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一个类似于社区的模式,这面墙就是连接每一位参与者的点。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中,墙面的图像会不断丰富。”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观众参与到了原本属于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过程中,这是多么有趣而有意义的策划!展览也因此从静态的结果,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或许,展览本身并不需要结果,在这样的空间里,留给观者的只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真正的属于艺术的体验。
  虽然LeRoy Neiman先生生前未曾想过把他的这些作品公之于众,但是假如他看到今天的场景,看到他的作品与四百多件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在中间美术馆2000平米的展厅内齐聚一堂!他一定会为这个伟大的空间中所汇聚的艺术家和观众们的深度思考而感到兴奋与愉悦。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时,正因为走进美术馆的你我和他们,让这里奇迹般地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其他文献
当全国各地园区开发运营商纷纷“走出去”的时候,北京经开的慎思笃行显得有点另类。很多同行都在大干快上跑马圈地,北京经开却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这是以退为进,还是固步自封?从开发理念上,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对于园区开发运营商而言,理念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内涵。曾经“生态文明”理念很流行,一时间以“生态文明”自居的园区不胜枚举;曾经国家倡导“低碳环保”,一夜之间低碳环保园区又
期刊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一股“纳兰热”。许多城市社区和网络空间,成立了“兰吧”、“兰迷会”、“纳米团”、“纳兰研究中心”等机构。更有些追酷求雅的年轻人,把纳兰性德尊崇为“小资情调的鼻祖”,流传着“看王家卫电影,读张爱玲小说,吟纳兰性德词”的说法。  纳兰性德何许人也?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族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曾为康熙
期刊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11年年度选书,基辛格视若珍宝的经典巨作。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圣城”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之地,也是蛊惑人心的阴谋与网络传说中和24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这样的一个文明所在,吸引了很多人,当然包括作家西蒙·蒙蒂菲奥。这位英国皇家
期刊
新年伊始,纵观地球,“机器人”悄然走来,渐行渐近,经济发达国家伸开双臂迎迓这位“公仆”。“公仆”者,理当具有“博爱”之心不作恶,“民主”观念不称霸,“创新”思维不守旧,“行动”精准不出错。当然这是理想中的“机器人”。也有人放言,“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决定屠杀人类”,“将会在五年最多十年之内发生”。坐轮椅的科学家霍金说,“人工智能或致人类灭亡!”这种思维不仅违背了“‘机器人’不应当伤害人类”的天条,
期刊
经过20多年的孕育,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全国近40个产业园,400多家机器人及关联企业。 当下的机器人热,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制造业模式的变革:更具智能化,更能满足个性化需要的智能设备正被越来越广泛的需要。  2014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习近平强调:“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
期刊
在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越发受到重视,特别是移动终端信息安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承载者,已成为被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之一,而不断曝光的手机泄密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对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担忧。  细数一下,移动终端面临的安全风险,大概有这么几类,比如偷窥,隐私泄露,手机被盗以后数据的丢失,还有同化的短信、无线数据,以及木马、病毒对手机数据的窃取。为了应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带来的新安全
期刊
2014年12月11日,首师大二附中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她就是北京诺诗康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颖。康颖作为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名家校园行宣讲活动”讲师,走进学校报告厅,讲述了从就学到就业,再到创业的成长成才故事。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卫汉青、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韩伟、教导主任翟飞出席了活动,并且为康颖颁发了“名家校园行首席讲师”荣誉证书。  “海淀区名家校园行宣讲活动”是由《
期刊
随着“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正跑步迈进互联网化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用友也面临着互联网人才引进的新挑战。  企业互联网应用领导者  创立26年的用友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在早期的部门信息化时代,用友主要做财务软件,那是十亿级的市场;在后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时代,用友主要做ERP,那是百亿级的市场;而现在开始的企业互联网化时代,用友的业务体系将是企业应用软件+互联网
期刊
在英国科幻电视片《黑镜》里,编剧者反复提及了科技的痛点:科技的发展似乎没有带来人文的进步,反而造成了负面效果。科技与人文到底如何和谐相处,也许是很多人现在和未来将要思考的问题。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作为一家著名的设计公司,在这方面也不停地探索,从西门子总部到著名的支付宝大厦,维思平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总部办公的设计经验。笔者曾经见识过维思平在北京近郊怀柔的龙山教堂“光的容器
期刊
作为2014年“海淀区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第四场,主办方中关村杂志社、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区工委和海淀区教工委将活动场地选在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  此次受邀演讲的企业家是盛世铸成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业军,他曾经在保利集团工作十年,是保利集团下属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09年,他辞职创办了盛世铸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发展,盛世铸成已经成为广受追捧的NFC领域的软件开发商。  每一位企业家都有他们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