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典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情感教育又是语文教育重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因此,如何在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典诗文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13-02
美国心理学家里斯特认为:“认识和情感不过是同时存在的不同方面,没有无情感的纯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他把这叫做认知——情感互动”。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所完成的基本目标之一,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有饱含情感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中国是古典诗文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这些祖国文化的瑰宝,既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智慧也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在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能能能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净化,不断的提升个人修养,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激情导入,通过美化激发学生赏读古诗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的磁场。教学导入时教师应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善于运用生动优美的导语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这里是另一种天地,能使他们去拥抱自然,掬一捧清泉而痛饮,濯一次山溪而嬉戏;去交往伟人,聆听智慧的声音,感悟睿智的光芒;去作一次探求真理的跋涉,感动自我的梦想,感动自我的追求,从而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文《项脊轩志》时,笔者就这样进行了导课: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份欢乐、这份热闹一旦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一点人声,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着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你会追忆那一份欢乐、那一份热闹。恰是这些,会使你的眼睛流泪,你的心滴血,常人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更是体会颇深。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在寂寞凄凉的时光里,回忆起家中诸多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
导语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情感,通过教师的美化,加工,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入境,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 激情点拔,通过疑问增强学生体验古诗文的情感
宋代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进。”生疑是阅读鉴赏中产生的一种直觉与初感,是头脑中的一闪念,而质疑则是抓住阅读鉴赏中的这些疑念、疑点提出疑问,以期通过阅读鉴赏寻求问题的解答。质疑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笔者在讲解柳永《雨霖铃》词时就提出以下质疑,供学生交流和讨论。
(1)“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
(学生观点举隅:“芳草”多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苏轼词有“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这一意象与感伤情人离别的情境难以契合.改句似在暗示:刚别离心上人,又欲觅新欢.“杨柳岸”则不同,“柳”谐音“留”,对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尽在此中了.教师补充:“杨柳岸”是词人想见之景,古典诗词中,“杨柳”的确是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年年柳色,濡陵伤别”,自渝陵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杨柳和别离便联系在一起。“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都是大家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杨柳岸”一词浸透着一种“伤离别”的凄清冷落之情。)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
(学生观点举隅:同样赋予自然界景物以人的情感,习习晓风、熹微残月,映衬出漂泊无依的行客绵绵不绝的情思;凄厉寒风,冰凉月色,非有摧肝裂胆之痛,不致将如此景象见词中。想象应有合理性,不应过“度”,双方根本未生“情变”,“凄风冷月”将凄楚之情渲染得过分了,难以取得读者认同。且“凄风冷月’,
与“杨柳岸”这一意象难以吻合。“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平平常常之景,可是一经组合,便构建出一种特别幽美的意境,衬“伤离别”之情浓淡相宜,不文不火,写景融情恰到好处。)
(3)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生观点举隅:古代文人与酒关系密切,与恋人别后,消忧解愁最佳之法便是麻醉自己的神经,这就须借酒浇愁,终至酣然一醉!“酒醒”即“愁醒”,曾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柔肠寸断无以排遣。这是“酒醒”二字的妙处。若作“梦醒”,白日尚“执手相看泪眼”,入夜后便恬然而入梦乡,岂不是有点逢场作戏的味道?)
本案设计中质疑策略注重审美体验,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激发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高中生在质疑中追求高尚情趣,陶冶心灵,涵养性情,提高其道德修养。而且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盲从、有主见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该案设计在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性的原则,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激情讲解,通过美讲精析引领学生评价古诗文的情感
于漪教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到:“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发挥联想,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讲析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所以,古诗文鉴赏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主导作用,当讲处,不妨纵横驰骋,淋漓尽致,使学生心灵得到一番经典之美的洗礼。教师的讲析要想真正发挥其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度重视情感的渗透。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析,讲析时可在文本思想情感的分析过程中见缝插针地渗透励志、育情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精神张力。 如以下片段:
(《膝王阁序》一文讲读过程中。教师简介王勃的生平之后问。)
师:生命确实短暂,人生不幸更多。面对这样的人生,王勃是否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呢?他是如何表达的?
生:(齐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师: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也有过许多烦恼。例如,学业的短暂失败,情感的不被理解,青春的莫名苦痛。然而,这一切和人生的重创比较起来,则是微不足道的。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知道会遭遇怎样的风雨泥泞,但只要像文中所说能够做到“穷且益坚”,终会迎来绚丽的彩虹。因此人生困顿之时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这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片段设计中,在学生既有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筛选、提炼、加工过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或为社会所倡导的更高层次的社会情感,同时要把学生的关心、期待、鼓励、谅解,也物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和中,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纯化、深化这种情感的传递,符合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情智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新的情感态度顺利有效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学生思想上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产生美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古诗文情感教育的目的。
语文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要抓住契机,提高学生的情感敏锐度。如:笔者在教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就有意识地渗透诗歌教学,如放手让学生课前积累关于秋的古诗文名句;在教学过程中,当赏析北国秋叶一夜落的场景时,笔者不由吟起“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生自然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无奈和遗憾;当提到北国秋雨时,笔者想起了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当讲到北方闲人秋雨话凉时,不由诵起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学生自此也理解了郁达夫由一年将尽感叹人至中年的无奈。……古诗文中有积极而富有生气的、有美感而富有能激励人和培养人的精神状态的东西,对学生的文化积淀、思想修养和表达情趣乃至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中古诗文是文学作品,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古诗文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于阅读鉴赏的课堂教学。阅读鉴赏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和释放作品内蕴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予以恰当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古诗文情感表现的形式特点来感受、品味和体验情感。
参考文献
[1] 汤磊.试论新课标下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10).
[2] 张伟超,黄晓华.立足语境的古典诗歌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9).
[3] 崔玉颖.期待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初探《东京文学》,2011(9).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典诗文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13-02
美国心理学家里斯特认为:“认识和情感不过是同时存在的不同方面,没有无情感的纯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他把这叫做认知——情感互动”。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所完成的基本目标之一,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有饱含情感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中国是古典诗文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这些祖国文化的瑰宝,既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智慧也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在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能能能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净化,不断的提升个人修养,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激情导入,通过美化激发学生赏读古诗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的磁场。教学导入时教师应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善于运用生动优美的导语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这里是另一种天地,能使他们去拥抱自然,掬一捧清泉而痛饮,濯一次山溪而嬉戏;去交往伟人,聆听智慧的声音,感悟睿智的光芒;去作一次探求真理的跋涉,感动自我的梦想,感动自我的追求,从而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文《项脊轩志》时,笔者就这样进行了导课: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份欢乐、这份热闹一旦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一点人声,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着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你会追忆那一份欢乐、那一份热闹。恰是这些,会使你的眼睛流泪,你的心滴血,常人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更是体会颇深。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在寂寞凄凉的时光里,回忆起家中诸多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
导语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情感,通过教师的美化,加工,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入境,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 激情点拔,通过疑问增强学生体验古诗文的情感
宋代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进。”生疑是阅读鉴赏中产生的一种直觉与初感,是头脑中的一闪念,而质疑则是抓住阅读鉴赏中的这些疑念、疑点提出疑问,以期通过阅读鉴赏寻求问题的解答。质疑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笔者在讲解柳永《雨霖铃》词时就提出以下质疑,供学生交流和讨论。
(1)“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
(学生观点举隅:“芳草”多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苏轼词有“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这一意象与感伤情人离别的情境难以契合.改句似在暗示:刚别离心上人,又欲觅新欢.“杨柳岸”则不同,“柳”谐音“留”,对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尽在此中了.教师补充:“杨柳岸”是词人想见之景,古典诗词中,“杨柳”的确是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年年柳色,濡陵伤别”,自渝陵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杨柳和别离便联系在一起。“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都是大家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杨柳岸”一词浸透着一种“伤离别”的凄清冷落之情。)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
(学生观点举隅:同样赋予自然界景物以人的情感,习习晓风、熹微残月,映衬出漂泊无依的行客绵绵不绝的情思;凄厉寒风,冰凉月色,非有摧肝裂胆之痛,不致将如此景象见词中。想象应有合理性,不应过“度”,双方根本未生“情变”,“凄风冷月”将凄楚之情渲染得过分了,难以取得读者认同。且“凄风冷月’,
与“杨柳岸”这一意象难以吻合。“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平平常常之景,可是一经组合,便构建出一种特别幽美的意境,衬“伤离别”之情浓淡相宜,不文不火,写景融情恰到好处。)
(3)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生观点举隅:古代文人与酒关系密切,与恋人别后,消忧解愁最佳之法便是麻醉自己的神经,这就须借酒浇愁,终至酣然一醉!“酒醒”即“愁醒”,曾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柔肠寸断无以排遣。这是“酒醒”二字的妙处。若作“梦醒”,白日尚“执手相看泪眼”,入夜后便恬然而入梦乡,岂不是有点逢场作戏的味道?)
本案设计中质疑策略注重审美体验,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激发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高中生在质疑中追求高尚情趣,陶冶心灵,涵养性情,提高其道德修养。而且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盲从、有主见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该案设计在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性的原则,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激情讲解,通过美讲精析引领学生评价古诗文的情感
于漪教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到:“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发挥联想,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讲析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所以,古诗文鉴赏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主导作用,当讲处,不妨纵横驰骋,淋漓尽致,使学生心灵得到一番经典之美的洗礼。教师的讲析要想真正发挥其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度重视情感的渗透。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析,讲析时可在文本思想情感的分析过程中见缝插针地渗透励志、育情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精神张力。 如以下片段:
(《膝王阁序》一文讲读过程中。教师简介王勃的生平之后问。)
师:生命确实短暂,人生不幸更多。面对这样的人生,王勃是否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呢?他是如何表达的?
生:(齐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师: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也有过许多烦恼。例如,学业的短暂失败,情感的不被理解,青春的莫名苦痛。然而,这一切和人生的重创比较起来,则是微不足道的。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知道会遭遇怎样的风雨泥泞,但只要像文中所说能够做到“穷且益坚”,终会迎来绚丽的彩虹。因此人生困顿之时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这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片段设计中,在学生既有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筛选、提炼、加工过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或为社会所倡导的更高层次的社会情感,同时要把学生的关心、期待、鼓励、谅解,也物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和中,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纯化、深化这种情感的传递,符合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情智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新的情感态度顺利有效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学生思想上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产生美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古诗文情感教育的目的。
语文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要抓住契机,提高学生的情感敏锐度。如:笔者在教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就有意识地渗透诗歌教学,如放手让学生课前积累关于秋的古诗文名句;在教学过程中,当赏析北国秋叶一夜落的场景时,笔者不由吟起“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生自然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无奈和遗憾;当提到北国秋雨时,笔者想起了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当讲到北方闲人秋雨话凉时,不由诵起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学生自此也理解了郁达夫由一年将尽感叹人至中年的无奈。……古诗文中有积极而富有生气的、有美感而富有能激励人和培养人的精神状态的东西,对学生的文化积淀、思想修养和表达情趣乃至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中古诗文是文学作品,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古诗文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于阅读鉴赏的课堂教学。阅读鉴赏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和释放作品内蕴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予以恰当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古诗文情感表现的形式特点来感受、品味和体验情感。
参考文献
[1] 汤磊.试论新课标下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10).
[2] 张伟超,黄晓华.立足语境的古典诗歌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9).
[3] 崔玉颖.期待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初探《东京文学》,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