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我们更应当主动承担这一重任,在课堂教学中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与改进,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策略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5-0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迎接从日本回来儿子的母亲,因为不能答应儿子在经济方面的要求,而被儿子连刺数刀,倒在血泊之中。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倒在慢车道上骑着电动车的行人,下车后因害怕被撞的人日后纠缠不清,于是索性连捅数刀将其杀死。这是2011年4月发生的两件主体为青年学生的极端案例,折射着怎样的道德现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学生道德的缺失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作为学校教育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今天课堂教学我们还能把教育仅仅定格在“分数”上而忽视健全的人格、心理的培养吗?学校教育不足,究其因既有应试教育后遗症的影响,也有我们教师的因素,即教师创新意识薄弱,思维定势或教学技能缺失,从而不愿或难以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努力清除教育路途中的障碍,从只注重知识、能力目标向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化。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最终目标。
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关于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与运用的新感悟。下面我主要从思想政治课堂载体选择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两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
一、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教材、事例,设计教学事件逐步实现三维目标。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对于教材我们已经给予充分重视,每一框、每一目,甚至每一点我们都认真对待,我们甚至为实现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点,以增补和拓展的方式,强化新课程已经“弱化”了的知识。我们的确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目标,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还是常常被虚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能对新编的形态结构、程序结构、内容结构深入把握,还要领会教材精神、意图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进行选择、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且教师要善于运用事例来辅助教与学。课堂由教师提供事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观点,特别借助实例设置问题情境,如:借助社会时政热点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科观点解决问题或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一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但我们要关注:事例中设置或引发的问题,有没有思考的价值,是否能有效直接为实现最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教学事例演变为教学事件。要把所选择的事例演变“人与事实、人与物、人与时空关联起来,从而成为一种有血有肉、不断变动的有意义的事件”。即通过一定话题的引申、展开,引导相关知识、学科观点的逐步形成,“教学事件是点化知识、勾连事实与价值的重要路径”,因此所选问题必须具有“三贴近”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然后通过讨论、辨析,这既能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体会到生活与生命的丰富性,焕发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热情,最后实现三维目标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堂要善于运用现代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拓展课程资源。电教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感知基本事实,营造审美意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领悟基本原理,同时掌握基本方法,进而付诸基本应用,使学生深入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这样可增强德育功能,进一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新、时代性强,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模块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及政治现象变化快,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时刻抓住时代的脉搏,如每年的两会我们都必须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家最新政策,达到“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如《文化生活》模块,其知识内容读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体验中华民族丰富悠久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而通过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视频感染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依据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改进教学策略。所以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
[2]杨昭.《课堂师生互动载体的嬗变》刊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京)2010年12期
[3]博迅.《浅述政治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策略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5-0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迎接从日本回来儿子的母亲,因为不能答应儿子在经济方面的要求,而被儿子连刺数刀,倒在血泊之中。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倒在慢车道上骑着电动车的行人,下车后因害怕被撞的人日后纠缠不清,于是索性连捅数刀将其杀死。这是2011年4月发生的两件主体为青年学生的极端案例,折射着怎样的道德现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学生道德的缺失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作为学校教育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今天课堂教学我们还能把教育仅仅定格在“分数”上而忽视健全的人格、心理的培养吗?学校教育不足,究其因既有应试教育后遗症的影响,也有我们教师的因素,即教师创新意识薄弱,思维定势或教学技能缺失,从而不愿或难以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努力清除教育路途中的障碍,从只注重知识、能力目标向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化。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最终目标。
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关于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与运用的新感悟。下面我主要从思想政治课堂载体选择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两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
一、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教材、事例,设计教学事件逐步实现三维目标。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对于教材我们已经给予充分重视,每一框、每一目,甚至每一点我们都认真对待,我们甚至为实现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点,以增补和拓展的方式,强化新课程已经“弱化”了的知识。我们的确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目标,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还是常常被虚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能对新编的形态结构、程序结构、内容结构深入把握,还要领会教材精神、意图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进行选择、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且教师要善于运用事例来辅助教与学。课堂由教师提供事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观点,特别借助实例设置问题情境,如:借助社会时政热点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科观点解决问题或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一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但我们要关注:事例中设置或引发的问题,有没有思考的价值,是否能有效直接为实现最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教学事例演变为教学事件。要把所选择的事例演变“人与事实、人与物、人与时空关联起来,从而成为一种有血有肉、不断变动的有意义的事件”。即通过一定话题的引申、展开,引导相关知识、学科观点的逐步形成,“教学事件是点化知识、勾连事实与价值的重要路径”,因此所选问题必须具有“三贴近”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然后通过讨论、辨析,这既能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体会到生活与生命的丰富性,焕发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热情,最后实现三维目标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堂要善于运用现代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拓展课程资源。电教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感知基本事实,营造审美意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领悟基本原理,同时掌握基本方法,进而付诸基本应用,使学生深入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这样可增强德育功能,进一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新、时代性强,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模块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及政治现象变化快,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时刻抓住时代的脉搏,如每年的两会我们都必须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家最新政策,达到“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如《文化生活》模块,其知识内容读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体验中华民族丰富悠久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而通过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视频感染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依据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改进教学策略。所以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
[2]杨昭.《课堂师生互动载体的嬗变》刊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京)2010年12期
[3]博迅.《浅述政治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