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
  1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马上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连看也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三角形,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心中充满好奇和疑问,都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2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解决,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学习了乘法以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4 ,学生思考后列出了三种不同算式:①7×4+4;②7×5-3;③8×4 , 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使学生明白前两种算式含有加减运算,不能算为一个乘法算式,只能算为一个简便算式,只有第三种算式才符合要求。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 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好多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虽然在时间上要比老师讲解花费得多,也许练习的数量会减少,有时甚至会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但实践证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这很好地说明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学透,“费时”“费力”些也是值得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
其他文献
现在许多孩子写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作文素材积累的太少,不会安排作文的结构。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得把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工作,引导学生理解好的习作出自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良好习惯,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1平时注意积累生活  许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提起笔来,胸中纵有思绪万千,下笔却只有片言只语,不知道应该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上学年有幸担任了一、二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学生少,所以一、二年级为复式班,对于从未涉足低年级教学的我,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在犹豫的同时充满好奇,对于我来说更是极大的挑战。  經过一学期的尝试与努力后,我认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在教学期间,我曾和多位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多数老师认为要让学生记下这些生字,只有重复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哲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在过去,绝大多数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而未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強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活动去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懂得遵守活动规则是参与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次,在班级活动中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是将来适应杜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班主任; 中职学生; 班级活动; 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生活动尤其是班集体活动受到普遍重视。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
期刊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蜡烛,是园丁,是人梯……一切高尚的话语都成了教师头上最美的光环。儿时就为着能拥有这崇高的荣誉而努力奋斗。终于,长大后,我真的成了您——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骄傲,我自豪,我神圣的理想追求,终于实现了!  带着内心的报负,怀着满腔的热血,我激情洋溢的踏入校园。其实,我从未离开过,只是角色变了。以前是学生,现在是老师。以前是受师爱呵护,现在是付出
期刊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科课堂教学已经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 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期刊
【摘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本文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移情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寓教于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实施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教材,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  1引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
期刊
【摘要】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理科学探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 创新; 能力  1教学创新的内容  当前实验的研究和创新主要反映在如下几方面: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具的
期刊
教学工作中,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思想表现、个性特点、学科知识状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在十多年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得到老师的关爱、受学校重视、往往都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少数优等生。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的希望,教书育人。从教育的公平性而言,“问题学生”实际上比出类拔萃的少数优等生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