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多方面的影响。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之后,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学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本文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起因、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生态文明教育;推进
分类号:G641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后,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企业停工、工厂停产、交通停运、学校停课。在经过了长达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生活秩序也逐渐开始恢复,学生也可以按计划分批次返校学习。
1.起因:买卖、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疫情的发生
有关此次疫情病毒的溯源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源头极有可能跟人们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有关。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最初的研究调查也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是由于有人食用蝙蝠之类的野生动物所引发的。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表示:“病毒80%都是从动物来的,尤其是南方野生动物很多,所携带的病毒会传染给人。”他说,“所以现在应该禁止吃野生动物,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人类的陋习。这一次是一个极大的教训。”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背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的教育工作在生态文明教育普及方面的某些缺失和不足。因此,我们该如何在疫情过后去弥补这一不足,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必要。
2.疫情之后,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倡导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要注重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维持平衡。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塑造学生的生态自然觀、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育人的过程当中,也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从目前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度来看,虽然大家都知道环保,却大多只是泛泛知之,既不深刻,也不具体。我们所知道的更多是有关于节约能源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粮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植树造林等基本知识。
3.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方式
学校,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阵地。疫情之后,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对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2020年2月24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禁食野生动物的法律决定。针对此次疫情的深刻教训,国家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疫情过后,我们应向学生普及此类相关的法律知识,借助此次疫情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了解与保护、禁食野生动物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树立“心中有法”、“保护动物”,“禁食野生动物”的正确价值观。
3.2结合青少年实际情况,设置跟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各类课程。
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堂教育、科普讲座、校园活动、实践活动等等。课程的设置,要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丰富多样、易学易懂的形式。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等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等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诸如国际湿地日、世界海洋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气象日等一些学生日常不太熟知的环保主题日,更多地了解有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的知识。
3.3注重思想上的引导,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中。
首先,我们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情感教育。除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我们还要针对此次疫情,更多地教会学生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物,努力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植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如果年轻一代的生态文明观念淡漠,那么,诸多的生态问题在今后就难以得到改善。
其次,培养学生不食用野生动物的意识,从小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食用野生动物,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文化。有些人,把能够品尝到野味当作一种炫耀或者乐趣。其实,野生动物肉类的口感或是营养价值并不一定有传言的那么神奇。事实上,有些野生动物身上还携带着病毒、细菌,如果人类接触、宰杀或者食用这些野生动物,就可能增加这些病毒、细菌传播的风险,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不接触、食用野生动物,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此类病毒传播的途径。
第三,了解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名录。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学生们不一定了解,无法确定哪些动物属于禁食的范畴。向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辨别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禁止食用的,显得非常必要。
比如,3月4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拟出了四类禁食野生动物的类型:一是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二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三是本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四是国家、省有关规定禁止食用的其它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新出台的规定,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册或者是讲座内容,向学生普及这类知识。 第四,激发青少年的正义感。
青少年往往较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青年人也常常能够引领新的思想潮流。培养青少年保护动物的意识,其实就是开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所以,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学会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并且在自身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同时,也能积极告诫、劝阻自己的亲友不要食用野生动物。一旦发现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有勇气敢于向执法部门举报,及时揭露并阻止非法行为的再次发生或者蔓延。一起携手营造保护、禁食野生动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3.4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自己应当先主动学习有关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养,加强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的能力。在育人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教学的思维和方法,以适应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形势,更好地教导和指引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长,做学生生态文明的领航者。
3.5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家校合作也很重要。
我们也要利用适当的机会,引导家长们懂得,加强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同样是家庭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非常大。只有家、校一起协作,生態文明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开始做起,从生活点滴中入手,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小事中,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节约能源、保护野生动物等等,鼓励孩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变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3.6实践生态文明教育,还有社会大课堂。
实践生态文明教育,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多去参与和利用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媒体行业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机会,更加生动直观地去了解生态文明知识,以弥补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存在的不足。凡是有亲身实践过的教育,往往让人更加印象深刻,感触更深,影响更大,才会是更好的教育。
4.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需求,努力培养广大青少年与生态文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具有高度生态素养的一代。这,既是教育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为提高国民生态素养、为国家日后有能力避免或者是应对如同当今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大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维持生态的平衡。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避免重大疫情的再次发生。让人类的“小家”幸福生活,让万物的“大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邱晨辉,动物保护专家再次呼吁:禁止全球的野生动物交易[N],中国青年报,2020-2-25.
[2]王亦君,全面禁食野生动物 严刑重罚非法野生动物交易[N],中国青年报,2020-2-25.
[3]钟焦平,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EB/OL],中国教育报,2019-3-9.
[4]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发布: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EB/OL],第一财经,2020-2-29.
[5]广州拟立法禁食四类野生动物[EB/OL],中国青年网,2020-3-4.
(作者简介:李婕丽,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生态文明教育;推进
分类号:G641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后,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企业停工、工厂停产、交通停运、学校停课。在经过了长达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生活秩序也逐渐开始恢复,学生也可以按计划分批次返校学习。
1.起因:买卖、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疫情的发生
有关此次疫情病毒的溯源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源头极有可能跟人们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有关。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最初的研究调查也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是由于有人食用蝙蝠之类的野生动物所引发的。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表示:“病毒80%都是从动物来的,尤其是南方野生动物很多,所携带的病毒会传染给人。”他说,“所以现在应该禁止吃野生动物,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人类的陋习。这一次是一个极大的教训。”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背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的教育工作在生态文明教育普及方面的某些缺失和不足。因此,我们该如何在疫情过后去弥补这一不足,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必要。
2.疫情之后,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倡导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要注重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维持平衡。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塑造学生的生态自然觀、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育人的过程当中,也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从目前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度来看,虽然大家都知道环保,却大多只是泛泛知之,既不深刻,也不具体。我们所知道的更多是有关于节约能源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粮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植树造林等基本知识。
3.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方式
学校,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阵地。疫情之后,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对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2020年2月24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禁食野生动物的法律决定。针对此次疫情的深刻教训,国家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疫情过后,我们应向学生普及此类相关的法律知识,借助此次疫情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了解与保护、禁食野生动物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树立“心中有法”、“保护动物”,“禁食野生动物”的正确价值观。
3.2结合青少年实际情况,设置跟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各类课程。
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堂教育、科普讲座、校园活动、实践活动等等。课程的设置,要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丰富多样、易学易懂的形式。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等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等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诸如国际湿地日、世界海洋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气象日等一些学生日常不太熟知的环保主题日,更多地了解有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的知识。
3.3注重思想上的引导,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中。
首先,我们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情感教育。除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我们还要针对此次疫情,更多地教会学生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物,努力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植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如果年轻一代的生态文明观念淡漠,那么,诸多的生态问题在今后就难以得到改善。
其次,培养学生不食用野生动物的意识,从小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食用野生动物,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文化。有些人,把能够品尝到野味当作一种炫耀或者乐趣。其实,野生动物肉类的口感或是营养价值并不一定有传言的那么神奇。事实上,有些野生动物身上还携带着病毒、细菌,如果人类接触、宰杀或者食用这些野生动物,就可能增加这些病毒、细菌传播的风险,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不接触、食用野生动物,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此类病毒传播的途径。
第三,了解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名录。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学生们不一定了解,无法确定哪些动物属于禁食的范畴。向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辨别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禁止食用的,显得非常必要。
比如,3月4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拟出了四类禁食野生动物的类型:一是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二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三是本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四是国家、省有关规定禁止食用的其它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新出台的规定,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册或者是讲座内容,向学生普及这类知识。 第四,激发青少年的正义感。
青少年往往较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青年人也常常能够引领新的思想潮流。培养青少年保护动物的意识,其实就是开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所以,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学会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并且在自身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同时,也能积极告诫、劝阻自己的亲友不要食用野生动物。一旦发现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有勇气敢于向执法部门举报,及时揭露并阻止非法行为的再次发生或者蔓延。一起携手营造保护、禁食野生动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3.4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自己应当先主动学习有关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养,加强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的能力。在育人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教学的思维和方法,以适应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形势,更好地教导和指引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长,做学生生态文明的领航者。
3.5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家校合作也很重要。
我们也要利用适当的机会,引导家长们懂得,加强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同样是家庭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非常大。只有家、校一起协作,生態文明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开始做起,从生活点滴中入手,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小事中,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节约能源、保护野生动物等等,鼓励孩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变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3.6实践生态文明教育,还有社会大课堂。
实践生态文明教育,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多去参与和利用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媒体行业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机会,更加生动直观地去了解生态文明知识,以弥补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存在的不足。凡是有亲身实践过的教育,往往让人更加印象深刻,感触更深,影响更大,才会是更好的教育。
4.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需求,努力培养广大青少年与生态文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具有高度生态素养的一代。这,既是教育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为提高国民生态素养、为国家日后有能力避免或者是应对如同当今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大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维持生态的平衡。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避免重大疫情的再次发生。让人类的“小家”幸福生活,让万物的“大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邱晨辉,动物保护专家再次呼吁:禁止全球的野生动物交易[N],中国青年报,2020-2-25.
[2]王亦君,全面禁食野生动物 严刑重罚非法野生动物交易[N],中国青年报,2020-2-25.
[3]钟焦平,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EB/OL],中国教育报,2019-3-9.
[4]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发布: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EB/OL],第一财经,2020-2-29.
[5]广州拟立法禁食四类野生动物[EB/OL],中国青年网,2020-3-4.
(作者简介:李婕丽,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