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夏商周年表,夏朝始年,商朝始年
中图分类号 K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7)02-0063-02
山东青州六中张彦芳老师评论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材及其配套参考书就其商周断代问题表述,提出如下一条意见:“原来教材中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年代是模糊不清的,一般都用‘约公元前多少世纪’,没有确切年代时间。新教材采用了三代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了‘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我觉得此处虽采用了新成果,但步子还不大,还有保留。人教版直接去掉了‘约’,将中国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了1229年,对成果的运用显得更坚决、果断。”按张老师的意思,似乎应该去掉“约”字,直接认定夏建于公元前2070年,商建于公元前1600年,如果这是张老师的意思,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
诚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制定和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所有年代前均无“约”字,但笔者认为,这并非表明,在现阶段专家们已弄清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夏朝建立、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克商等发生的准确时间。只要读读《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便不难发现,专家组提供给我们的还只是这些事件发生的大致年代。笔者认为,作为历史教师,在吸收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和使用“夏商周年表”时,先要大体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目标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将这一时期的年代学进一步科学化、量化,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年代学年表。具体目标是,(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商代后期(商王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p11)。既然“为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为商代前期提出较详细的年代框架”,那么,我们就不应期望或要求准确的年代。
第二,了解年表中重要年代选定或估定的依据与方法
在“年表”中,夏朝始年、商朝始年、盘庚迁殷之年和武王克商之年十分重要,可视为四个支撑点。其中,“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定这一年代定点,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但是,专家们明确告诉我们,这四个年代均系“选定”和“估定”之年,并非准确的绝对年代。
1.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武王克商之年至少提出了44种说法。专家组从中筛选出三个年代作为备选方案,即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最后专家组认为,公元前1046年是三种说法中“符合条件最多的一种”,故将其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里应注意的是,专家组仅说这一年“符合条件最多”,并未说“完全符合条件”,仅说这一年是“首选之年”,并未说是准确年代。这就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武王克商就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关键”之年尚岂如此,其他几个年代的准确性自然就更差一些了。
2.关于盘庚迁殷之年的估定
专家组以选定的武王克商之年(公元前1046年)为基点,依据从盘庚迁殷到商朝灭亡的总年数,向前推称得出了盘庚迁殷的年代。但是,这个总年数,主要有275年、273年、253年三说,因而推算出来的盘庚迁殷之年,相应地就有公元前1320年、公元前1318年、公元前1298年三说。专家组认为,公元前1298年一说较妥,“今取整为公元前1300年。”
3.关于商朝始年的估定
还是以公元前1046年为基点,根据商代积年(存在的总年数),向前推算,得出商朝始年。但因商朝积年主要有576年、552年、526年三说,可以推算出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公元前1572年三个年头。专家组参考14C测年数据,“取整估定商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
4.关于夏朝始年的估定
再从公元前1600年(估定的商朝始年)上推471年(夏代积年之一说),得出公元前2071年为夏朝始年。不过,“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由上可知,这四个重要的支撑点都是专家组选定或估定的,既有准确的一面又有模糊的一面。
第三,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从1996年5月正式启动,到2000年春夏第一阶段研究基本结束,专家组提出《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制定了“夏商周年表”,公开出版了报告“简本”。专家组的总结性自我评价:“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夏商周断工程的既定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各课题组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少数专题因工作量太大,仍在继续进行,成果的某些方面尚需补充、完善。”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在进行,最终成果的获得尚待时日。
笔者相信,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张彦芳老师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任世江
中图分类号 K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7)02-0063-02
山东青州六中张彦芳老师评论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材及其配套参考书就其商周断代问题表述,提出如下一条意见:“原来教材中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年代是模糊不清的,一般都用‘约公元前多少世纪’,没有确切年代时间。新教材采用了三代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了‘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我觉得此处虽采用了新成果,但步子还不大,还有保留。人教版直接去掉了‘约’,将中国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了1229年,对成果的运用显得更坚决、果断。”按张老师的意思,似乎应该去掉“约”字,直接认定夏建于公元前2070年,商建于公元前1600年,如果这是张老师的意思,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
诚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制定和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所有年代前均无“约”字,但笔者认为,这并非表明,在现阶段专家们已弄清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夏朝建立、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克商等发生的准确时间。只要读读《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便不难发现,专家组提供给我们的还只是这些事件发生的大致年代。笔者认为,作为历史教师,在吸收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和使用“夏商周年表”时,先要大体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目标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将这一时期的年代学进一步科学化、量化,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年代学年表。具体目标是,(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商代后期(商王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p11)。既然“为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为商代前期提出较详细的年代框架”,那么,我们就不应期望或要求准确的年代。
第二,了解年表中重要年代选定或估定的依据与方法
在“年表”中,夏朝始年、商朝始年、盘庚迁殷之年和武王克商之年十分重要,可视为四个支撑点。其中,“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定这一年代定点,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但是,专家们明确告诉我们,这四个年代均系“选定”和“估定”之年,并非准确的绝对年代。
1.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武王克商之年至少提出了44种说法。专家组从中筛选出三个年代作为备选方案,即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最后专家组认为,公元前1046年是三种说法中“符合条件最多的一种”,故将其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里应注意的是,专家组仅说这一年“符合条件最多”,并未说“完全符合条件”,仅说这一年是“首选之年”,并未说是准确年代。这就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武王克商就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关键”之年尚岂如此,其他几个年代的准确性自然就更差一些了。
2.关于盘庚迁殷之年的估定
专家组以选定的武王克商之年(公元前1046年)为基点,依据从盘庚迁殷到商朝灭亡的总年数,向前推称得出了盘庚迁殷的年代。但是,这个总年数,主要有275年、273年、253年三说,因而推算出来的盘庚迁殷之年,相应地就有公元前1320年、公元前1318年、公元前1298年三说。专家组认为,公元前1298年一说较妥,“今取整为公元前1300年。”
3.关于商朝始年的估定
还是以公元前1046年为基点,根据商代积年(存在的总年数),向前推算,得出商朝始年。但因商朝积年主要有576年、552年、526年三说,可以推算出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公元前1572年三个年头。专家组参考14C测年数据,“取整估定商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
4.关于夏朝始年的估定
再从公元前1600年(估定的商朝始年)上推471年(夏代积年之一说),得出公元前2071年为夏朝始年。不过,“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由上可知,这四个重要的支撑点都是专家组选定或估定的,既有准确的一面又有模糊的一面。
第三,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从1996年5月正式启动,到2000年春夏第一阶段研究基本结束,专家组提出《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制定了“夏商周年表”,公开出版了报告“简本”。专家组的总结性自我评价:“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夏商周断工程的既定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各课题组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少数专题因工作量太大,仍在继续进行,成果的某些方面尚需补充、完善。”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在进行,最终成果的获得尚待时日。
笔者相信,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张彦芳老师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任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