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建立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地方高校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目的在于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二级分院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吴殿倬(1978- ),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品牌。(辽宁 鞍山 1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地方高校二级分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13DB18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4-0028-02
一、地方院校二级分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为了更好地达到21世纪高等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高校二级分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为本,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创新机制,确定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更科学、更有特色的质量保障机制与体制,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承担着组织和执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高等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都必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体系。其中教学质量保障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基础,因为学生自进校后所有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在二级分院,并由二级分院来直接管理,实现保障人才培养目的的功能。二级分院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保障者,也是教学质量的监督者,更是教学成果的检验者。每个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是全校教学质量的基石,决定着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就业本领的高低。没有良好的软硬件保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现实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来体现的。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学业,进而保质保量地把学生送出校门、步入社会、完成高水平就业,最终让学生成为社会栋梁。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内涵提升时期,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根本。地方院校的专业有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但也有些长线专业,面临专业改造问题。在国内外高校争夺生源的关键时期,改造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既是彰显特色的机遇期,又是面对众多兄弟院校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期。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不同专业的素质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地方院校每个二级分院乃至于整个学校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二、地方院校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许多高校甚至部分重点院校也只是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全面的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往往忽视在二级分院层面建立更加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使有的地方院校二级分院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质量评价标准缺乏个性化。受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影响,现在很多二级分院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单位存在,而不是办学单位,其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缺少专业特色。如有的地方院校二级分院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挪用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根本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和功能。有的地方院校二级分院照抄照搬其他学术型大学标准,没有考虑到地方院校的应用型特征,很少有按照专业特色划分、具有个性和应用性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教学质量评估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2.教育理念缺失,考核标准落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目的是做到各项教学活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现存很多地方院校二级分院并没有真正做到这点,部分二级分院基本没有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而是完全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概括全局的,包括所有的分院和系部,并不具备针对性,也就不能完全符合每个二级分院的实际情况。所以在二级分院层面,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没有说服力。
3.缺乏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主体”的认识和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就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问题,这是很多重点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共同特征,然而,对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认识往往出现了偏离。高素质教师群体应该成为教学质量的保障主体,而监控、评价只能是作为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一方面,现存的大部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依托在管理层面,使教师无论从自我的心理感受还是从实际赋予的角色,都深切感到自己被置于教学的客体地位,对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模糊不清;另一方面,院系、学校管理层面的外部压力,也会使一线教师小心谨慎、为了考核检查而工作,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文结合地方院校二级分院的实际,构建了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1.教学保障决策系统。二级分院需要对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实时调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前景进行实时跟踪,再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的办学方针、政策及培养方案,制定本院系各专业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各种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原则及目标。
2.教学指挥系统。教学指挥系统是二级分院教学活动的中枢,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它由二级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公室、系(部)教研室主任组成并执行。其主要任务是确定每学期教学工作任务、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合理配置院系内部各种教学资源、总结和反馈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方案。
[关键词]二级分院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吴殿倬(1978- ),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品牌。(辽宁 鞍山 1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地方高校二级分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13DB18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4-0028-02
一、地方院校二级分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为了更好地达到21世纪高等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高校二级分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为本,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创新机制,确定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更科学、更有特色的质量保障机制与体制,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承担着组织和执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高等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都必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体系。其中教学质量保障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基础,因为学生自进校后所有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在二级分院,并由二级分院来直接管理,实现保障人才培养目的的功能。二级分院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保障者,也是教学质量的监督者,更是教学成果的检验者。每个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是全校教学质量的基石,决定着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就业本领的高低。没有良好的软硬件保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现实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来体现的。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学业,进而保质保量地把学生送出校门、步入社会、完成高水平就业,最终让学生成为社会栋梁。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内涵提升时期,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根本。地方院校的专业有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但也有些长线专业,面临专业改造问题。在国内外高校争夺生源的关键时期,改造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既是彰显特色的机遇期,又是面对众多兄弟院校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期。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不同专业的素质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地方院校每个二级分院乃至于整个学校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二、地方院校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许多高校甚至部分重点院校也只是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全面的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往往忽视在二级分院层面建立更加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使有的地方院校二级分院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质量评价标准缺乏个性化。受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影响,现在很多二级分院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单位存在,而不是办学单位,其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缺少专业特色。如有的地方院校二级分院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挪用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根本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和功能。有的地方院校二级分院照抄照搬其他学术型大学标准,没有考虑到地方院校的应用型特征,很少有按照专业特色划分、具有个性和应用性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教学质量评估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2.教育理念缺失,考核标准落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目的是做到各项教学活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现存很多地方院校二级分院并没有真正做到这点,部分二级分院基本没有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而是完全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概括全局的,包括所有的分院和系部,并不具备针对性,也就不能完全符合每个二级分院的实际情况。所以在二级分院层面,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没有说服力。
3.缺乏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主体”的认识和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就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问题,这是很多重点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共同特征,然而,对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认识往往出现了偏离。高素质教师群体应该成为教学质量的保障主体,而监控、评价只能是作为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一方面,现存的大部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依托在管理层面,使教师无论从自我的心理感受还是从实际赋予的角色,都深切感到自己被置于教学的客体地位,对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模糊不清;另一方面,院系、学校管理层面的外部压力,也会使一线教师小心谨慎、为了考核检查而工作,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文结合地方院校二级分院的实际,构建了二级分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1.教学保障决策系统。二级分院需要对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实时调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前景进行实时跟踪,再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的办学方针、政策及培养方案,制定本院系各专业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各种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原则及目标。
2.教学指挥系统。教学指挥系统是二级分院教学活动的中枢,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它由二级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公室、系(部)教研室主任组成并执行。其主要任务是确定每学期教学工作任务、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合理配置院系内部各种教学资源、总结和反馈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方案。